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639)
2022(572)
2019(995)
2018(1027)
2017(1914)
2016(1146)
2015(1308)
2014(1346)
2013(1357)
2012(1341)
2011(1378)
2010(1539)
2009(1619)
2008(1743)
2007(1811)
2006(1691)
2005(1624)
2004(1634)
2003(1824)
2002(1886)
作者
(4091)
(3380)
(3193)
(3170)
(2216)
(1646)
(1471)
(1336)
(1267)
(1245)
(1225)
(1212)
(1183)
(1182)
(1072)
(1035)
(999)
(984)
(959)
(910)
(883)
(826)
(825)
(811)
(799)
(755)
(754)
(730)
(670)
(652)
学科
(5725)
经济(5718)
管理(4450)
(3997)
(3963)
企业(3963)
理论(2602)
(2511)
教育(2233)
中国(1857)
(1783)
(1718)
方法(1705)
业经(1610)
(1456)
(1254)
金融(1253)
(1244)
(1208)
银行(1208)
(1199)
(1167)
(1160)
(1144)
(1038)
财务(1031)
财务管理(1028)
体制(999)
经济理论(992)
企业财务(990)
机构
大学(25709)
学院(23871)
(8252)
经济(8037)
研究(7656)
管理(6656)
中国(5637)
(5569)
(5528)
(5251)
师范(5248)
理学(5002)
理学院(4914)
管理学(4820)
管理学院(4762)
科学(4619)
(4429)
财经(4246)
(4239)
师范大学(4220)
(3774)
(3690)
(3657)
研究所(3653)
北京(3640)
教育(3430)
财经大学(2954)
中心(2922)
经济学(2789)
(2688)
基金
项目(9797)
研究(8629)
科学(7523)
基金(6712)
(5375)
社会(5366)
国家(5297)
社会科(5028)
社会科学(5025)
成果(4377)
教育(4337)
科学基金(4266)
编号(3748)
(3663)
(3240)
基金项目(3168)
课题(2932)
资助(2680)
(2575)
(2458)
(2395)
项目编号(2394)
(2390)
阶段(2388)
(2370)
重点(2295)
(2203)
规划(2188)
教育部(2171)
阶段性(2165)
期刊
(13084)
经济(13084)
研究(10730)
(5577)
教育(5527)
学报(4917)
中国(4902)
大学(3748)
科学(3694)
财经(3677)
学学(3293)
(3192)
管理(2915)
图书(2663)
书馆(2233)
图书馆(2233)
(2215)
(2209)
金融(2209)
问题(2027)
(1800)
技术(1785)
(1638)
(1554)
论坛(1554)
经济研究(1546)
社会(1511)
业经(1493)
财经大学(1402)
社会科(1319)
共检索到42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平  
海子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命意象序列。透过多种奇幻诡谲的表现形态,生命意象呈现出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跃动,二是生命群体的共振共在,三是对本真存在状态的追求。通过对生命意象序列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诗人海子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和悲壮惨烈的人生情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俞梦婷  
诗是语言的画,闻一多提出诗歌的绘画美,这里绘画美不仅是词藻的运用,更是意象使用的妥帖和色彩运用的契合。诗人对意象的选取、色彩的使用无不透露着诗人对生活的理性透视。文章将从诗人民族化意象的选取中透视其民族化的色彩,再从色彩与意象的糅合中窥探诗人作品的绘画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小琪  
与中国古代文论相比,中国新诗理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它对现代性的追求。而毫无疑问,这种追求是在西方诗学的巨大影响下进行的。西方诗学,始终是中国新诗理论视野中的重要理论资源,是构成中国诗歌批评由古典走向现代建构的重要知识背景。在西方诗学的影响下,中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吕星月  袁曦临  
古诗词的意象挖掘与组织是目前数字人文研究的一个热点。诗人李白一生曾多次漫游金陵,创作了大量诗歌。通过对李白金陵诗歌的数字化解读与空间意象挖掘,能够再现历史文化名城的诗歌情境,传承文化印记。文本构建了"地名空间-诗歌意象"的地名空间意象分析框架,依托文献资料对李白金陵诗歌进行诗歌意象识别与地点甄别定位,并利用ArcMap10.2软件绘制出了李白金陵诗歌地图。在此基础上呈现出李白在金陵游历的空间特点,同时揭示了城市文化边界与空间意象的时空变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卫国  
文章通过对镜子这一意象意义的追溯及其在不同学说中的内涵分析,并结合卞之琳的创作经历和时代环境,指出了卞之琳诗歌中镜意象的三层意蕴:一是对自我及时空的观照,二是女性想象,三是虚妄中的自赎。通过这三层意义的分析和揭示,由点到面,还原了一个最本真的卞之琳。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于湘苏  
于鹄诗歌虽不见经传,但是细细品读其存诗,多了份清雅自然,多了些纵横清逸,与其他隐士相比确有其独特的价值。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清逸雅正,平淡自然;精于刻画,形神具备;体裁多样,诸体皆工。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焦健  
王维在诗歌的起结上颇有造诣。其诗歌开头有着包容、平雅的特点,其诗结尾则有着蕴藉、消纳的特点。在王维的诗歌中,这些特点有时交替出现,有时同时出现。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铁生  姜爱喜  
在盛唐诗坛向中唐诗坛过渡中,顾况的意义一直被忽略。他本人身历这两个时期,其诗歌主要是歌行创作遗有盛唐风骨,成为后世诗人取法盛唐的"活化石"。顾况存世51首歌行题材丰富,其中题画诗和音乐诗成就颇为突出,其题画诗打破了杜甫确立的范式,扩展了题画诗的表现领域,并开创了题画诗的幽默风格;音乐诗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写,并对稍后白居易等人的音乐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顾况的歌行语言特色上兼具"俗"与"奇"的特点,俗的一面影响到了稍后重写实、尚通俗的元白诗派,奇的一面则被尚奇的韩孟诗派所继承。可以说,在大历诗坛这样一个过渡时期,顾况肩负起了重任,并且成为了元和诗人直接效法的楷模。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小植  
周作人曾翻译介绍过许多日本诗歌,他调动了现代口语丰富的表现功能,有力地传达出了日本小诗的神韵。周作人翻译日本诗歌的用意是希望中国的诗歌能借鉴日本诗歌的精华,希望中国的新诗坛能够摆脱创作的困境。遗憾的是,这种含蓄而意境悠远的诗歌却始终没能在中国诗坛上出现。日本诗歌给予中国诗坛的影响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借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子渝  顾梅珑  
姚风的诗歌有着清晰可感的重量。从其已经出版的《绝句》《枯枝上的敌人》《大海上的柠檬》等诗集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转折的结构,传递出巨大的张力;其语言简明和准确的特征凸显文明、人类、世界等材料之"重",显示了举重若轻的创作能力。他的诗歌因深重的爱与责任意识,在当代诗歌作品中表现出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卫俏嫔  
干注册会计师这行已经大约十年了,每年的冬春季节都是在无比繁忙中度过,只有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能够理理思绪,想想审计以外的事情。上大学时,曾经和几个好友疯狂地迷恋上诗歌,到处搜罗有关唐诗宋词的书籍,还喜好现代诗。记得汪国真来学校讲演时,我们几个人晚饭没吃,跑到阶梯教室占座位。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年汪国真的亲笔签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存  刘常飞  
文章通过对史料和穆旦前期诗歌的深入分析,提出穆旦前期诗歌创作不仅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穆旦创作在回归自然、追求理想、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创作技巧和语言运用上与浪漫主义诗歌之间内在的联系。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诗歌精神始终交织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正是由于穆旦的诗歌中贯穿着浪漫抒情诗歌的影响,他的创作才呈现出复杂而独特的魅力。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江少英  叶诗婕  
文章从城乡生态、文化生态、艺术生态三个方面对《陈黎诗选》中的生态书写进行了梳理。陈黎批判异化的城市环境,流露出对理想的乡村环境的挚爱;诗作对各种地域的观照、对人性自然诉求、对被殖民地的记录,探求文化生态的包容性;艺术通感、语言文字的趣味性、虚实间的转换,诗作把我们带入引人入胜的生态写作风格试验中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哈嘉莹  
杨维桢的诗歌思想体系是以“诗本性情”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了对诗歌创作、诗歌风格以及诗歌形式的论述,并有与其诗歌思想相辅相成的诗歌实践。将“诗本情性”这一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诗歌创作规范,扭转了元代以政教为中心的诗学观念,并对后世的“性灵”文学思想有不容抹杀的开启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