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12)
- 2023(2768)
- 2022(2287)
- 2021(2134)
- 2020(1828)
- 2019(4002)
- 2018(3883)
- 2017(7794)
- 2016(4292)
- 2015(4423)
- 2014(4500)
- 2013(4404)
- 2012(4146)
- 2011(3713)
- 2010(3665)
- 2009(3219)
- 2008(3279)
- 2007(2936)
- 2006(2407)
- 2005(2241)
- 学科
- 济(15365)
- 经济(15346)
- 管理(11757)
- 业(11720)
- 企(9521)
- 企业(9521)
- 方法(7662)
- 数学(6764)
- 数学方法(6685)
- 财(4944)
- 学(4524)
- 融(3750)
- 金融(3750)
- 中国(3676)
- 制(3676)
- 法(3529)
- 农(3515)
- 务(3476)
- 财务(3472)
- 财务管理(3464)
- 银(3344)
- 银行(3336)
- 企业财务(3332)
- 行(3188)
- 业经(3049)
- 技术(2903)
- 贸(2528)
- 贸易(2528)
- 理论(2507)
- 易(2481)
- 机构
- 大学(60372)
- 学院(59552)
- 济(22583)
- 经济(22105)
- 研究(21175)
- 管理(20241)
- 理学(17692)
- 理学院(17447)
- 管理学(17069)
- 管理学院(16948)
- 中国(15754)
- 科学(14074)
- 农(12271)
- 京(12235)
- 财(11690)
- 所(11426)
- 研究所(10447)
- 业大(9997)
- 农业(9827)
- 财经(9665)
- 中心(9569)
- 经(8898)
- 江(8450)
- 院(7672)
- 财经大学(7450)
- 北京(7438)
- 经济学(7395)
- 范(7297)
- 师范(7177)
- 州(6951)
- 基金
- 项目(42260)
- 科学(33062)
- 基金(31695)
- 家(29065)
- 国家(28854)
- 研究(27883)
- 科学基金(24053)
- 社会(18167)
- 社会科(17301)
- 社会科学(17296)
- 基金项目(16580)
- 自然(16526)
- 自然科(16176)
- 自然科学(16170)
- 自然科学基金(15908)
- 省(15865)
- 划(13965)
- 资助(13233)
- 教育(12763)
- 编号(9742)
- 重点(9724)
- 部(9532)
- 性(9256)
- 创(8671)
- 计划(8573)
- 科研(8546)
- 发(8387)
- 成果(8205)
- 创新(8171)
- 国家社会(7980)
共检索到83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谢晖
预期性是法律的基本属性。法律预期性包含了法律内蕴的满足人们对其行为进行预测的条件和法律运行中对法律内蕴的预期条件之运用。法律预期性虽然与法律的预测性、期待可能性以及确定或安定性相关,但并不相同。法律的普遍调整性决定了法律时间预期、法律空间预期和法律关系预期。法律的拟制性在本质上是种“拟制预期”,并进而运用拟制的基本方式——类型化技术,对规范、调整和归责在法律上作出类型化处理,来拟制法律预期的内容、技术和后果。日常生活中普罗大众的法律预期,是法律经验预期;例外状态(情形)下法律精英主体的法律预期,是法律逻辑预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洪新
预期性是法治的一项重要德性,但充分的预期既不可能也不可欲。预期的适度性要求法理论必须回答预期性价值与法律究竟如何关联。传统法理论中法律与预期性主要存在两种结构性关联,即法现实主义者将预测作为法律界定性特征的“强预测”与自然法学者将预期作为法律的一项构成性条件的“弱构成”,对法律预期性价值的阐述,既非充分也不令人满意。从制度修辞视角看,法律的预期性价值并非旨在保护个人自治,而是创造使交互性主体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得以可能的制度性条件。只有满足权威性、争辩性与有效假定性等要求,预期性价值在法律上才能得到最佳的实现。
关键词:
预期性 制度修辞 同案同判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桂林
法律体系往往被看成法律的代名词,体系性也被视为法律的内在属性。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体系性是法律体系的内在属性,但法律不等于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法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是法学认识和法律实践的成果。从政治条件、理论观念与立法实践上综合来讲,西方一些国家在19世纪才形成法律体系。在法律体系和法律的体系性问题上,要避免片面和僵化的观点,正确把握法律体系的自主性与开放性、形式性与实质性、静态性与动态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法律体系 体系性 融贯性 自主性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钊
法律的体系性不仅是对法律定性状态的描述,而且蕴含着对法律实施的体系化要求。法律的体系性功能之发挥,需要借助体系化。基于体系性要求的体系化,是重要的法治思维方式。体系化思维的使用,可促成社会呈现秩序状态。法律的体系性及体系化是建构法治秩序、促进法治实现所不可缺少的拟制思维。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之一,需要通过体系化思维建构。正确全面落实法律的意义,需要把法律的体系性转化为体系化思维。法律的体系性以及体系化是法理学的基础问题,是法学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概念,对构建法治话语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关宏伟
在探讨资本保全的文章中,出现了“法律意义上的资本保全”的概念。笔者认为,目前虽然并未形成一个所谓“法律意义上的资本保全”的概念,但在我国公司法等法律制度中,明确规定了有关保护资本完整的内容,它既具有很丰富的内涵,又与会计学中的资本保全有很大差异。本文提出并探讨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
法律意义 资本保全 差异比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贝
理性与情感的二元对立已由认知科学证伪,但这一二分法至今仍然禁锢法律思维,抑制法律人对情感思维的认知与运用,从而导致或加剧社会的认知撕裂。古今中外的法律实践证明,情感思维是一种必要且重要的法律思维。结合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法律人的情感思维可以有三重含义:一是基于情感做出直觉判断;二是基于情感证成法律判断;三是通过调动情感来进行说服。在价值判断日益多元的现代社会,情感思维的运用对于夯实法律决定的正当性基础、弥合认知裂缝、促进社会认同、强化法律权威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法律思维 情感思维 理性主义 认知科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玉阁
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法人清算期间的法律地位的规定存在缺陷,没有有效地区分法人自愿解散与法人强制解散,导致立法相互矛盾与执法的不统一。在未来民法典中,应有效区分法人的自愿解散与强制解散,明确法人自愿解散进入清算期间仍具有法人人格;而法人强制解散进入清算期间,法人人格消灭,相当于非法人团体。同时需要进行相关制度创新。
关键词:
法人清算 强制解散 自愿解散 法律地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群
森林的法律概念是森林立法和司法的核心,也是中国建设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本文系统并细致考察了中国法律、法规、政策、司法与执法解释和法律学说关于森林的法律定义,发现其存在两个层次的表达方式,即以宪法、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级森林定义体系,和以林业部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而形成的二级森林定义体系。笔者进而分析认为中国现行的森林法律定义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式上,森林定义的法律文本位阶较低,正式法律规范对森林的定义过于宽泛、不够具体;实质上,现行森林法律定义缺乏对森林生态价值的关注和涵摄,现行森林立法对森林的定义过于宽泛,导致森林资源、林地和林木的法律保护在主体和权利义务上的虚化。目前,中国森林立法已从森林产业法向森林资源法、森林保护法转变,因此在《森林法》修改时应当增强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取向,构建一个价值多元的森林法律概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宋旭光
是否存在一种独立于法律规则的规范范畴即法律原则,是原则理论成败的关键。许多法学家都会将逻辑结构当作规则与原则的重要区分标准,但却很少给出细致的分析。中国学界既有的讨论多聚焦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而对于法律原则所言不多。根据语用学观念,规则和原则作为规范语句的意义,来自于这些陈述的使用实践,是由它们在法律推理中的角色决定的。因此,规则与原则在逻辑结构上的差异,也是与我们运用它们进行推理的方式相关的。这种差异主要不是逻辑表述的形式问题,而是服务于正确法律推理目的的实质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桦
本文从法律信用的“目的要素、法律要素、观念要素、运行要素”的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现状,提出“社会正义性与法律合理性是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的目标要求;法律神圣性是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观念要求;行为合法性是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性要求”的观点,并对单向度与双向度不同法律模式对税收信用建设的影响作了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
法律信用 税收信用 法律模式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航
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其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特殊性。日本经济的发展与其法律的移植是不可分的。我国现在也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如何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为我国所用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日本的经验值得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日本法律 法律移植 日本经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启东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活动是需要健全的法律进行规范和约束。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防范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的重要保证。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目前规范和约束金融行为的法律体系并不健全,这不仅无法确保我国的经济金融秩序,也难以遏制金融领域不断累积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
法律缺陷 市场经济 金融风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席晓娟
法律维度的税收遵从是纳税人依照税收法律规定,正确计算、及时准确申报、按时缴纳税款,并接受税务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管理的行为。税收遵从的法律成本表现为立法成本、执法成本、司法成本和守法成本,立法成本直接影响执法成本、司法成本与守法成本。传统税收文化与现代税法理念的冲突直接表现为纳税人的税收不遵从。本文提出,应从宪法层面、税法层面、税收征管制度层面及税收文化层面对纳税人权利加以保护,从而实现纳税人依法自觉诚信纳税的终极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晶洁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对实现"中国梦",推动科学发展,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仍面临着法治环境不佳、法治信仰缺失、法治意识教育实效性不强以及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等困境,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加强法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法治实践活动,最终使大学生自觉信仰法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