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7)
- 2023(9016)
- 2022(7545)
- 2021(6877)
- 2020(5789)
- 2019(12996)
- 2018(12704)
- 2017(24776)
- 2016(13308)
- 2015(14492)
- 2014(14569)
- 2013(14156)
- 2012(12940)
- 2011(11771)
- 2010(11613)
- 2009(10855)
- 2008(10826)
- 2007(9533)
- 2006(8128)
- 2005(7607)
- 学科
- 济(47665)
- 经济(47569)
- 管理(45205)
- 业(40340)
- 企(35553)
- 企业(35553)
- 方法(19398)
- 财(17906)
- 数学(15918)
- 制(15787)
- 数学方法(15699)
- 中国(13470)
- 业经(12300)
- 农(12218)
- 务(11451)
- 财务(11419)
- 财务管理(11394)
- 学(11391)
- 体(10906)
- 企业财务(10888)
- 融(10322)
- 金融(10320)
- 银(10320)
- 银行(10304)
- 行(9847)
- 体制(9363)
- 理论(8772)
- 技术(8706)
- 贸(8499)
- 贸易(8496)
- 机构
- 大学(189418)
- 学院(186667)
- 济(77016)
- 经济(75472)
- 管理(70921)
- 研究(62949)
- 理学(61504)
- 理学院(60799)
- 管理学(59864)
- 管理学院(59499)
- 中国(48007)
- 财(41020)
- 京(38556)
- 科学(36596)
- 财经(32171)
- 所(31074)
- 经(29337)
- 中心(28732)
- 农(28376)
- 研究所(27831)
- 江(27545)
- 业大(25649)
- 经济学(24851)
- 财经大学(24361)
- 北京(23797)
- 范(23630)
- 师范(23377)
- 院(23127)
- 经济学院(22307)
- 农业(22105)
- 基金
- 项目(126770)
- 科学(101521)
- 基金(95032)
- 研究(92776)
- 家(82982)
- 国家(82342)
- 科学基金(71165)
- 社会(61635)
- 社会科(58508)
- 社会科学(58497)
- 基金项目(50113)
- 省(47616)
- 自然(45519)
- 自然科(44478)
- 自然科学(44467)
- 自然科学基金(43723)
- 教育(42787)
- 划(40926)
- 资助(37476)
- 编号(35736)
- 成果(30318)
- 制(29675)
- 部(29336)
- 重点(28808)
- 创(27138)
- 国家社会(26305)
- 性(26008)
- 发(25914)
- 教育部(25785)
- 创新(25382)
共检索到277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洪新
预期性是法治的一项重要德性,但充分的预期既不可能也不可欲。预期的适度性要求法理论必须回答预期性价值与法律究竟如何关联。传统法理论中法律与预期性主要存在两种结构性关联,即法现实主义者将预测作为法律界定性特征的“强预测”与自然法学者将预期作为法律的一项构成性条件的“弱构成”,对法律预期性价值的阐述,既非充分也不令人满意。从制度修辞视角看,法律的预期性价值并非旨在保护个人自治,而是创造使交互性主体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得以可能的制度性条件。只有满足权威性、争辩性与有效假定性等要求,预期性价值在法律上才能得到最佳的实现。
关键词:
预期性 制度修辞 同案同判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谢晖
预期性是法律的基本属性。法律预期性包含了法律内蕴的满足人们对其行为进行预测的条件和法律运行中对法律内蕴的预期条件之运用。法律预期性虽然与法律的预测性、期待可能性以及确定或安定性相关,但并不相同。法律的普遍调整性决定了法律时间预期、法律空间预期和法律关系预期。法律的拟制性在本质上是种“拟制预期”,并进而运用拟制的基本方式——类型化技术,对规范、调整和归责在法律上作出类型化处理,来拟制法律预期的内容、技术和后果。日常生活中普罗大众的法律预期,是法律经验预期;例外状态(情形)下法律精英主体的法律预期,是法律逻辑预期。
[期刊] 求索
[作者]
彭中礼
传统的法教义学和司法三段论理论在研究法律适用(适法)问题时,存在忽视法律论证的多元形式,以及忽视司法裁判的价值承载等问题,这需要通过修辞论证来弥补。修辞论证的意义在于通过有助于司法目的实现的语言、可接受的交流方式和对争议点的解决,来实现准确适法。裁判结果的可接受性、自由裁量适法以及价值衡量适法等情形都需要修辞论证。案例研究表明,通过对特定事实的价值判断、主流话语的行为定性、情感唤起实现认同以及使用模糊语言等方式是修辞论证适法的基本方式。恰当的修辞论证有助于司法目的的实现。但是,修辞论证作为论证的方法,也可能受到共识困难、过度修辞以及直觉感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发挥作用。
关键词:
法律论证 修辞论证 可接受性 法律适用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桂林
法律体系往往被看成法律的代名词,体系性也被视为法律的内在属性。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体系性是法律体系的内在属性,但法律不等于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法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是法学认识和法律实践的成果。从政治条件、理论观念与立法实践上综合来讲,西方一些国家在19世纪才形成法律体系。在法律体系和法律的体系性问题上,要避免片面和僵化的观点,正确把握法律体系的自主性与开放性、形式性与实质性、静态性与动态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法律体系 体系性 融贯性 自主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燕 王路
认为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瓶颈在于学校作为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主体的单一性。指出高校应与实践部门展开深入合作,进行开放式的联合办学,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实行的法律硕士研究生"联合订单培养制度",说明了该项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龚向和 魏文松
学术规范的功能定位包括三个层次:浅层功能——具体规则与文本规范的适用功能,中层功能——学科发展与学术标准的约束功能,深层功能——逻辑思维与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从法律规定、法律保留原则与比例原则的外部保障,以及促进科学研究、保障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的内在目的,界定学术规范的合理限度,以实现学术规制作用的理性回归。学术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建构需要强化《宪法》的引领作用,完善《刑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提升相关规范性文件效力位阶至部门规章。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文松 王晓
预期违约制度对促进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公平化,保障交易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合同法》已对预期违约制度进行了相关规定,但由于法律规定的粗疏,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本文对预期违约制度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在阐明现行《合同法》有关预期违约制度规定所存在的不足后,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
预期违约 明示预期违约 默示预期违约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文明 张孝德
生态资源资本化是一个基于生态资源价值的认识、开发、利用、投资、运营的保值增值过程。生态资源资本化遵循"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演化路径,这一路径是"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新型资源管理观在生态领域的运用。生态资源在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的价值形态表现,生态资源形态和价值的不断变化使得生态资产实现增值效应。生态资源资本化主要经历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可交易化等阶段。生态资源资本化路径可分为直接转化路径和间接转化路径,具体包括生态产品直接交易、生态产权权能分割、生态资产优化配置、生态资产投资运营。
关键词:
生态资源资本化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资本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益丰 刘东 侯海菁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通过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进步,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全球产业价值链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政府视角为切入点,提出拉动内需根本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政府的积极介入与扶植,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的规模与质量,形成生产者服务业有效集聚,利用产业集聚凝聚竞争力,最终将完成产业价值链地位的攀升。针对中国地区经济现状的差异,从分地区协调发展角度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启示。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奎
确定性是语言在特定条件或语境下相对具体化的展现。法律规范的适用,是规范语词的模糊性和确定性相互调适和转化的过程。由此,阐释成为架通二者的必经桥梁。阐释中,应注重以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背后最小意义单元的价值为原点,通过意向性活动对蕴含着丰富内涵的价值进行多维度的勾连和整合,进而,在阐释者与被阐释者的视域融合中形成同构共相体。同时,在众多复杂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围绕相互趋同的价值轴心,通过多数议决或综合折洽机制,形成有机共识,从而获取具备社会整合功能的建构性结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胜才 胡亚军
加强高校内部制度建设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内部制度,但仍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合理、程序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在理念层面,高校内部制度建设应当合法合规、合情合理、合时合势、合章合款。在行为层面,高校内部制度建设应当基于大学"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四种权力,参考我国关于根本法、基本法、普通法的法律位阶分类,围绕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三个层次,构建一个以大学章程为统领、以政治为方向、以行政为保障、以学术为本位、以民主为基础、以执行为重点的协调统一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规章制度 内部治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彬 张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红 刘晟 姜恩波
本文从版权的角度对开放获取作了详细的阐述,并认识到了两者之间相互的影响,主题是探讨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开放获取政策如何在版权法的框架内实施。文章从开放获取的发展历史、知识产权对开放获取的影响、主要国家开放获取的发展和版权法的制定修改以及我国在开放获取发展道路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4个方面,讨论了法律角度下开放获取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现行版权制度的缺陷,以及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在数字化环境下受到的限制,最后对我国发展开放获取模式提出了见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武守强 冯云霞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组织主体的对外沟通与意义构建对于组织形象与组织合法性的修复和重构有重要影响。在组织遇到危机时,其传达的信息内容和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制度环境中的规范、规则及价值体系有关。本文以修辞学为研究视角,以Burke修辞范式为研究方法,对中国百胜和麦当劳官方公布的"福喜事件"公告为研究文本进行话语分析。本文发现:(1)在组织合法性的话语构建过程中,组织文本通过合理安排戏剧主义五要素并着重突出某几个要素,便能实现沟通主体的修辞目的,其中,动作要素与场景要素发挥重要作用;(2)在组织合法性的话语构建
关键词:
组织合法性 修辞 同一性 话语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劲松 欧阳恩剑
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的优质、多元需求不相适应,其根源在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不足。依照弗里德曼的法律制度生成理论建构校企合作法律制度,其"输入"端应为确立企业职业教育主导地位的客观立法需求。"加工"内容则重在调整校企合作法律关系,厘清法律关系主体,重新匹配权利义务,聚焦法律关系客体。至于校企合作法律制度的"输出"端,则应为包括制度规范、行为规范和责任规范在内的旨在规范校企合作主体行为的制度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