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8)
- 2023(4282)
- 2022(3613)
- 2021(3072)
- 2020(2579)
- 2019(5639)
- 2018(5513)
- 2017(10767)
- 2016(5409)
- 2015(6065)
- 2014(6035)
- 2013(6146)
- 2012(6103)
- 2011(5869)
- 2010(6122)
- 2009(5807)
- 2008(5447)
- 2007(4965)
- 2006(4817)
- 2005(4520)
- 学科
- 济(51609)
- 经济(51577)
- 管理(17277)
- 地方(14353)
- 方法(13376)
- 数学(11794)
- 业(11790)
- 数学方法(11761)
- 地方经济(11429)
- 企(9420)
- 企业(9420)
- 中国(8695)
- 业经(8383)
- 学(8030)
- 农(6754)
- 经济学(6307)
- 融(5781)
- 金融(5781)
- 环境(5760)
- 制(5555)
- 财(5469)
- 产业(4981)
- 发(4945)
- 农业(4928)
- 体(4918)
- 和(4827)
- 银(4474)
- 银行(4472)
- 资源(4422)
- 总论(4393)
- 机构
- 大学(92175)
- 学院(91561)
- 济(51714)
- 经济(50935)
- 研究(34529)
- 管理(33767)
- 理学(28736)
- 理学院(28424)
- 管理学(28124)
- 管理学院(27947)
- 中国(26261)
- 财(21057)
- 京(18362)
- 科学(17760)
- 经济学(17477)
- 所(17185)
- 财经(16961)
- 经济学院(15296)
- 经(15294)
- 研究所(15194)
- 中心(14689)
- 江(13511)
- 财经大学(12359)
- 院(11944)
- 北京(11862)
- 范(11197)
- 师范(11125)
- 农(11095)
- 科学院(10601)
- 州(10430)
- 基金
- 项目(54467)
- 科学(43933)
- 基金(41407)
- 研究(40460)
- 家(35304)
- 国家(35045)
- 科学基金(30422)
- 社会(29380)
- 社会科(27913)
- 社会科学(27907)
- 基金项目(21410)
- 省(19665)
- 自然(17578)
- 教育(17335)
- 自然科(17178)
- 自然科学(17175)
- 资助(16932)
- 自然科学基金(16886)
- 划(16078)
- 编号(14851)
- 国家社会(12943)
- 发(12846)
- 济(12662)
- 经济(12550)
- 部(12469)
- 成果(12307)
- 重点(11975)
- 人文(11221)
- 教育部(11211)
- 发展(11136)
共检索到147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水林 高寒
在我国法学界,"法律行为"有两种不同含义,一是民法上的含义,意指意思效果行为。这也是法律行为的原初含义。另一是法理学上的含义,意指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经济法的法律行为应采何意?从相关的论述看,多是在法理学意义上使用的。笔者之见,法律行为应回归其原初含义,而最能反映经济法特征的法律行为就是"干预行为",即公共经济组织的"公意"表示及执行行为,包括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行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敬
《经济法律原理与实务》一书以国家所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及近年来经济法领域的相关研究经验编写而成。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法律案例,讲述了大量的经济法实务,最大限度地契合了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实现了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的协调统一。书中首先讲述了经济法概念及其体系制度。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部分,经济法所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公平与秩序,给予企业进行经济法律行为的经营自由。通过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可以把握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可以体现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特点。企业遵循经济法的相关概念和规定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京华 安宜宣
论我国利率下调的经济基础彭京华安宜宣一、低利率、低通胀是国际化趋势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时期。凯恩斯宏观调控的经济学革命以来,经过几代经济学家卓有成效的努力,以及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反复实践,已经找到了一条灵活有效的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啸川 朱延军
研究政府、企业的经济法律行为,就是为了把来自实证的经验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从而让理论再回到现实中指导我们新的实践,以减少在实践中的决策失误和降低实践成本,这也和认识论相契合。从认识论来看,"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表明,认识的首要出发点是正确的认识事实。而法行为是法运动的原点,是法学的一块基石。行为法学正是由法行为→规范→法行为的进路,而已有法学则是从规范→行为→规范的进路,前者不仅注重规范,更注重动态的全过程。行为法学的研究进路正是和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论相一致的,这也正是笔者以行为法学方法论为切入点来探讨政府、企业的经济法律行为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规范 规制 政府 企业 经济法律行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姚会元
“江浙财团”形成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姚会元北京政府统治时期,“江浙财团”逐渐形成。”江浙财团”乃是以上海为基地,以江浙籍金融资本为主体的大资本集团的总称。它包括所有以上海为其资本活动基地的资本家集团,既有钱庄银行资本,又有近代工商业资本;它网络着江浙...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烈琦
现实中,法律与金融同时存在三种不同的关系。有些金融现象是以法律的存在为基础产生的,并且伴随着法律同时发展,体现着一种共生关系;有些金融现象是国家实定法人为立法的结果,体现着一种建构关系;而有些法律是外在于金融系统对金融系统进行规制的,体现的是一种规制关系。上述三种关系的产生是历时性的,但现实存在是共时性的。三种关系的同时存在决定了相应的学术研究应该有不同的探讨方式。
关键词:
法律 金融 系统 本体论 自生自发秩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岩 王为农
经济法作为一种调整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对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仍然是个薄弱环节。我们认为,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能割断历史发展,更不能脱离经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找到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从经济活动的深层领域,并结合经济法产生的历史来考察经济法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以期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汪军民
法经济学体系的建立,依赖于两大理论作基础,一是经济学理论,二是法理学基础。在经济学方面,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说为法经济学提供了思想武器,新古典经济学为法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新制度经济学则直接为法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华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直接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品质。当前,农村生产的自组织和内创新能力不足、农村经济依赖性明显、农民创收成果不足,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提出,要合理利用国家政策、净化农村金融征信环境、优化农业投入,加快土地改革,推行普惠金融政策,促进金融长期支持"三农"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生态环境 经济基础 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鞍钢
本文是作者对《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卡尔·达尔曼等著)的介绍与评论。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具体情势和面临的挑战,指出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任务是迅速知识化以及在中国建立知识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建立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知识经济 经济转型 现代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禄 车维汉
一国的初始条件对资本账户开放效应有显著门槛作用,文章构建反映金融发展和制度质量综合影响的经济基础条件变量,通过跨国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基础条件对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不仅存在门槛效应,而且金融发展和制度质量的不匹配也不利于发挥资本账户开放的积极效应,同时门槛值在不同阶段是动态变化的,存在着逐步上升的趋势,因此对资本账户开放的门槛条件不应静态看待。我国晚一步开放会提高对国内金融发展水平和制度质量的要求,因此要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时间成本进行考虑。在提高经济基础条件并推动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应制定经济政策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伟
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文献,标志着对社会主义认识上树立了一种新观念。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是阶级斗争的社会,邓小平时代的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那末现在的社会主义是和谐社会,由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这在指导思想上是一个重大变化。这一战略决策,丰富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加了新的内容,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顺利发展,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使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军
作为两种最基础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仅关系企业正常的运行,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来自于对劳资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成分的把握和引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变迁的规律,并从博弈论、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劳资关系所具有的内外部和谐机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延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