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0)
2023(9790)
2022(7693)
2021(6948)
2020(5737)
2019(12813)
2018(12836)
2017(23397)
2016(13859)
2015(15974)
2014(16265)
2013(14931)
2012(13412)
2011(12076)
2010(12322)
2009(11153)
2008(11092)
2007(10138)
2006(9106)
2005(8528)
作者
(37224)
(31107)
(30970)
(29634)
(19691)
(14626)
(14143)
(11965)
(11861)
(11154)
(10712)
(10461)
(10180)
(9982)
(9889)
(9565)
(9435)
(9334)
(9288)
(8860)
(8221)
(7712)
(7601)
(7238)
(7076)
(7076)
(7041)
(6907)
(6382)
(6104)
学科
(44482)
经济(44403)
管理(41780)
(36292)
(30515)
企业(30515)
中国(19102)
(15152)
(14731)
(14625)
方法(14432)
业经(13192)
数学(11586)
理论(11474)
数学方法(11382)
(11018)
教育(9842)
(9326)
农业(9265)
(9195)
银行(9173)
体制(8857)
(8791)
(8770)
财务(8759)
(8752)
金融(8749)
财务管理(8736)
技术(8565)
地方(8532)
机构
学院(185858)
大学(182661)
(68700)
经济(66917)
管理(63885)
研究(63163)
理学(53846)
理学院(53200)
管理学(52126)
管理学院(51772)
中国(46356)
(38839)
科学(36905)
(36592)
(31952)
(31150)
(29247)
中心(28450)
研究所(28397)
财经(27644)
(27232)
师范(26978)
业大(25552)
技术(25518)
(24865)
北京(24344)
(24167)
(23376)
农业(22488)
职业(22411)
基金
项目(120010)
科学(94315)
研究(94017)
基金(83069)
(71624)
国家(70946)
科学基金(60413)
社会(57679)
社会科(54385)
社会科学(54372)
(49529)
教育(47925)
基金项目(43117)
(41545)
编号(41058)
自然(36520)
自然科(35653)
自然科学(35644)
自然科学基金(34990)
成果(34676)
资助(32696)
课题(31010)
重点(28322)
(27946)
(26717)
(25989)
(25776)
(25365)
项目编号(24573)
(24536)
期刊
(81775)
经济(81775)
研究(56998)
中国(48919)
教育(38314)
(30847)
(28698)
学报(28638)
管理(26130)
科学(25087)
大学(22536)
技术(22048)
学学(20825)
农业(18894)
(17941)
金融(17941)
职业(16289)
财经(14489)
业经(13699)
(12479)
经济研究(12430)
技术教育(11504)
职业技术(11504)
职业技术教育(11504)
问题(10867)
(10488)
论坛(10488)
(10119)
图书(9262)
(9230)
共检索到295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燕  王路  
认为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瓶颈在于学校作为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主体的单一性。指出高校应与实践部门展开深入合作,进行开放式的联合办学,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实行的法律硕士研究生"联合订单培养制度",说明了该项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弘弘  谭中平  
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既不同于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也不同于法学硕士研究生,但究竟如何定位,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实务中都比较模糊。基于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法学教育过度扩张等现状,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培训,根据我们调研问卷的结果,将法律硕士(法学)人才定位为高层次、精英化、专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是比较符合社会需要和法学教育的内在特点的。增加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这一类别有利于提升我国硕士法学教育,培养法律职业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红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和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针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特定的生源、教育背景,应建立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管理、教学创新方面不断实践、探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旭晟  
在多年的努力和建设过程中 ,湘潭大学紧密围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特征和基本要求来着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试点工作 ,并总结出了一套套思路与做法 ,即总结培养实务型高级人才的实践经验 ,为培养法律硕士打下良好基础 ;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 ,举全校之力来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加强组织、严格管理 ,为确保法律硕士培养质量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加强学科建设 ,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确保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此外 ,作者认为法律硕士生教育的试点工作是一项极为深远的重大改革 ,对于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来进行这项工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贾玉  
基于我国法律教育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高素质法律人才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缺陷,法律硕士教育作为培养实务型法律人才的新途径在这几年蓬勃发展。本文针对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性质,结合部分高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董娟  赵威  
认为法律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从"法律人才"转变为"法治人才"是法律硕士教育对法治建设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阐述了法治人才的内涵,即指德才兼备,驾驭中国特色法治体系,具备国际法治视野,掌握具体法治知识和技能,从事法治系统各个环节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论述了培养法治人才的必要性,指出了人才培养路径,认为法律硕士生的培养单位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强化法律职业伦理的培育,发挥实践教学的功能以及加强法治思维的培养,同时设置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勤华  张传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已经在中国发展了5年,从初始阶段的纯粹职业化培训到目前的职业化教育,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法学教育尤其是美国法律博士培养模式的影响。笔者在研究发达国家法学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法律硕士应如何定位以及如何培养等现实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伟  
法律硕士教育在我国发展已历经十余年,自确立伊始,争论和探索便连绵不绝。该制度通过借鉴美国JD教育而发展起来,但是对于LSAT这一考试制度却没有充分重视。基于建构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对于选拔优秀生源以及后续的职业培养的重要意义,笔者尝试性地剖析了我国现阶段的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制度,简要分析了美国的LSAT制度,并针对我国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完善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加祥  
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了法律硕士学位之后,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出现了不少问题,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定位模糊,两类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雷同,培养目标不清晰等。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崇敏  刁晓平  邓和军  张银东  
回顾和总结了海南大学在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措施,包括推进法律硕士培养与司法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法律硕士培养的积极性;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分类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估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慧  
基于行动学习理论衍生出的新型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实施特定工作项目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教学实效的目标。法律硕士教育旨在培养应用性强的法律人才,与项目化教学法在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高度契合。文章探讨了运用项目化教学法改善法律硕士教育的具体路径,即建立合适的教学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胜任力、建构项目化课程设计、设计课程情境、改进考核与评价方法,促进法律硕士专业教育与法律职业深度衔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麟  
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生培养模式存在现实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设置之间的差距及社会认同感与共同体同质性特征的缺失等问题。学徒制培养模式涵盖实践性、技能性以及真实的办案环境等本质特征,比较符合法律硕士生教育目标的要求,并有助于法律硕士生归属感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学徒制对于革新法律硕士生培养方式,实现法律硕士生的培养目的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琳  孔维强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与当地的经济增长方式、劳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保障体系、教育资质认定等诸多环节密切相关,因此,完善相关环节的法律保障体系非常重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时斌  
以河南省开展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四所地方性高校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总结了地方高校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实践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短缺;实践平台建设力度不够;缺乏实践能力提升保障机制、评估和反馈机制;缺乏特色。在此基础上,从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实践平台、完善保障和评估机制、凝练自身特色五个方面对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