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2)
2023(8487)
2022(7249)
2021(6673)
2020(5731)
2019(12715)
2018(12804)
2017(24074)
2016(13492)
2015(15213)
2014(15371)
2013(14904)
2012(13970)
2011(12770)
2010(13254)
2009(12927)
2008(13183)
2007(12189)
2006(11048)
2005(10328)
作者
(40539)
(33767)
(33755)
(32143)
(21702)
(16259)
(15230)
(12968)
(12858)
(12159)
(11586)
(11489)
(11048)
(10949)
(10723)
(10397)
(10024)
(9794)
(9743)
(9726)
(8764)
(8382)
(8082)
(7849)
(7689)
(7599)
(7552)
(7521)
(6906)
(6627)
学科
管理(50615)
(50595)
经济(50499)
(38523)
(34411)
企业(34411)
方法(19030)
(18236)
(16126)
环境(15996)
(15154)
数学(14814)
数学方法(14520)
中国(13834)
(13669)
业经(12607)
(11430)
(11193)
(10729)
财务(10693)
财务管理(10661)
理论(10632)
企业财务(10122)
(9901)
(9612)
银行(9594)
(9427)
金融(9424)
体制(9202)
(9127)
机构
大学(204539)
学院(201351)
(76986)
经济(75095)
管理(73534)
研究(69328)
理学(61677)
理学院(60892)
管理学(59750)
管理学院(59354)
中国(53667)
(44291)
科学(43158)
(42439)
(35835)
(33090)
财经(32011)
研究所(31793)
中心(31596)
(31273)
(28643)
(28158)
北京(28136)
师范(27907)
业大(27588)
(25908)
(25338)
农业(23967)
经济学(23602)
财经大学(23378)
基金
项目(127372)
科学(99769)
研究(93757)
基金(92521)
(81007)
国家(80333)
科学基金(68054)
社会(60263)
社会科(56908)
社会科学(56888)
(48863)
基金项目(48210)
自然(42975)
教育(42403)
自然科(41771)
自然科学(41760)
(41633)
自然科学基金(40995)
编号(37474)
资助(37311)
成果(33016)
重点(29319)
(28710)
(28461)
课题(26587)
(26489)
(25485)
国家社会(25286)
教育部(24234)
科研(24037)
期刊
(96263)
经济(96263)
研究(62580)
中国(45015)
(36768)
学报(34503)
科学(30566)
(29205)
管理(28683)
大学(26359)
学学(24716)
教育(23875)
农业(19064)
(18979)
金融(18979)
财经(17990)
技术(16117)
(15445)
业经(14199)
经济研究(13056)
图书(12860)
问题(12507)
(11161)
(10021)
(9848)
书馆(9788)
图书馆(9788)
资源(9737)
理论(9145)
技术经济(9136)
共检索到320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家沂  
在油污环境损害的诉求中,环境价值减损能否索赔的问题在各国的海洋污染损害赔偿实践中都产生过争议。以各国际公约为代表的国际立法明确排除此类损害的赔偿,而以1990年《美国油污法》为代表的法律则认为此类损害可以赔偿。环境价值减损作为海洋生态损害的组成部分以及自然资源损失,属于公共利益诉求,应列入到赔偿范围之中。在油污环境损害的法律制度中,海洋生态公共利益诉求高于任何其它诉求,必须正确对待并予以立法上的改进和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颖  
近几年来,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三重重压下,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构建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好污染,推动农业可再生资源的长远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颖  
近几年来,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三重重压下,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构建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好污染,推动农业可再生资源的长远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婉清  
明晰海洋生态损害损益主体及其关系是海洋强国建设战略的前提。法学范式下海洋生态损害损益主体包括个人、单位法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公益组织五类。其中,个人和单位法人构成了私益主体,单位法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公益组织构成了公益主体,个人、单位法人和行政机关构成了责任主体。单位法人既可以是私益主体又可以是公益主体,私益主体相对充实而公益主体相对缺乏,以及权利主体与责任主体之间性质的错位使得该理论框架仅停留在性质层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求光  沈伟腾  陈琦  
海洋生态损害行为的产生与制度环境密不可分,本文围绕市场机制失灵—政府机制失灵—社会机制失灵的三元分析框架,探究中国海洋生态损害的制度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损害治理方案。海洋生态损害市场机制失灵强调海洋产权私有化困境及市场作用扭曲所带来的影响,政府机制失灵分析从制度激励视角出发,揭示中国过去以GDP为核心的晋升考核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地区竞争格局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社会机制失灵分析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强调海洋生态保护中社会力量的缺失与个体高昂的行动成本以及社会资本培育的不足紧密相关。鉴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排污权交易、绿色GDP考核和社会力量相结合"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损害治理架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文英  潘峰  
基因资源在知识产权制度下平等的利益分享机制是将“农民权”作为农业基因资源所有者的实质权利;明确隐私权与知情同意权人体基因资源保护与利益分享中的地位;应将“提交利益分享合同”作为基因专利获得的前提条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尤婷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落实损害担责原则的重要制度,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环境损害包括因环境污染或破坏导致的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以及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但是现行的法律只规定了环境污染导致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的救济,缺失对生态环境的救济。由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不同于传统的民事责任,不能纳入《侵权责任法》,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如赔偿主体范围小、赔偿程序不明晰、赔偿评估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只有扩大赔偿主体、明确磋商与诉讼的衔接、完善赔偿评估制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综合性法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邵琰  
以经济为核心驱动力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群体也进一步扩大,从特定群体利益转为合法公共利益。无论主观上是否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意愿,都不可否认生态环境的公共利益损害有别于传统环境侵权损害的客观性,亦不能以传统环境侵害受害者的私人的人身财产损害、经济利益损失作为替代标准。竺效所著《生态损害综合预防和救济法律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以"塔斯曼海轮油污染事件"具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小林  
笔者以2001年~2009年A股上市公司10261个年度观察值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信息环境变革和法律制度差异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信息环境发生重大变革后,股票市场的知情交易概率显著下降,上市公司注册地法律制度更加完善的地区,该公司股票的知情交易概率更低,信息环境与法律制度对股票知情交易概率具有交互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世进  黄知中  
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是客观存在的环境损害。在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救济中,现行行政处罚措施缺乏补偿性和预防性、环境侵权法调整生态利益缺失、环境诉讼起诉资格受到限制。在现行法律体系内,应发挥环境法的补偿功能和预防功能的优势,确立森林资源生态损害民事赔偿制度和生态损害救济基金制度,拓宽诉讼主体资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方面重构救济机制,以充分发挥环境法对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作鑫  
近年来,为应对海洋石油开发污染事故损害赔偿争议,实现充分合理赔偿,学者们纷纷建议加快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基金立法,以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作为污染者赔偿责任之外的法定补充赔偿机制。从法学理论和损害赔偿工作实践来看,在立法之初对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的价值属性进行研究,明确这一制度具有分配正义价值等三种价值属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基金立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慧  高新伟  黄秉杰  
2012年1月25日康菲石油调解方案公布后,对于补偿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标准的如何认定在引起多方质疑的同时也进一步凸显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的"软肋"。反思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法律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完善我国的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是前提:在环保基本法中明确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有章可循"是关键:制定、完备海洋生态补偿法配套的细则、条例和规章,明确界定补偿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标准。"执法必严"是保障:建立海洋生态补偿的监管机制,明确执法主体和严格问责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调研组  蓝增寿  程伟  夏郁芳  李鹏  焦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文章就林业资源及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责任追究现状及问题,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主体和追责对象、追责情形和损害标准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提出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斐  朱昊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是由国家政策由上而下强力推动产生,而非司法实践倒逼的结果。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创设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虽然在我国已经实施八年,但其适用范围仍然没有被学界和实务界厘清。实践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有名无实”,规范手段和立法目的之间有矛盾。作为主要制度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引发的生态系统功能损失或自然生物因素的不利改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这一民事赔偿诉讼只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有关部门应当实事求是地运用该制度的有限功能,充分发挥该制度保护权利人财产权益、维护司法秩序的设计功能。该类诉讼制度的赔偿范围仅限于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人身损害或与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相关的财产利益损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宁  
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规划入"限制开发区"极大地限制了功能区内农民原有的自由生活方式和经济开发行为,在法律上剥夺了其对土地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与发展权。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机制是一种矫正环境不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制度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应当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征收生态税和拓宽生态补偿的融资渠道;在微观层面,从健全生态地役权制度、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和自愿生态保护项目制度三个维度建立起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保障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