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80)
2023(3617)
2022(3148)
2021(2727)
2020(2370)
2019(5176)
2018(5101)
2017(9645)
2016(5407)
2015(5999)
2014(5876)
2013(5823)
2012(5261)
2011(4927)
2010(5004)
2009(4697)
2008(4798)
2007(4410)
2006(3886)
2005(3478)
作者
(17772)
(14758)
(14622)
(13881)
(9261)
(7057)
(6644)
(5607)
(5601)
(5288)
(5144)
(5055)
(4815)
(4616)
(4613)
(4589)
(4412)
(4283)
(4253)
(4181)
(3720)
(3687)
(3513)
(3382)
(3299)
(3264)
(3256)
(3218)
(2997)
(2931)
学科
(21573)
经济(21559)
管理(15960)
(15000)
(12616)
企业(12616)
方法(10272)
数学(8334)
数学方法(8255)
(7619)
(5788)
(5508)
业经(5391)
环境(5222)
理论(5127)
中国(4913)
教育(4387)
(4095)
贸易(4094)
(3948)
农业(3941)
(3934)
财务(3925)
财务管理(3920)
(3817)
(3811)
企业财务(3726)
(3663)
(3118)
技术(3067)
机构
大学(86954)
学院(85454)
(31464)
经济(30838)
管理(29467)
研究(28358)
理学(25457)
理学院(25109)
管理学(24602)
管理学院(24438)
科学(19767)
中国(19508)
(18322)
(17930)
业大(15348)
(15191)
(14839)
农业(14129)
研究所(14029)
(13432)
(12977)
师范(12833)
财经(12136)
中心(12084)
北京(11201)
(10933)
(10335)
师范大学(10296)
农业大学(9835)
经济学(9802)
基金
项目(56661)
科学(44131)
基金(41062)
研究(39181)
(36821)
国家(36497)
科学基金(30659)
社会(25207)
社会科(23861)
社会科学(23851)
(22705)
基金项目(21857)
自然(20240)
自然科(19713)
自然科学(19705)
自然科学基金(19391)
(19226)
教育(18681)
资助(16287)
编号(15008)
重点(13192)
成果(12650)
(12327)
(11964)
(11605)
计划(11112)
科研(11077)
课题(10894)
创新(10760)
国家社会(10653)
期刊
(35089)
经济(35089)
研究(24438)
学报(19561)
中国(15511)
(15470)
科学(15308)
大学(14596)
学学(13799)
(12784)
教育(11233)
农业(10272)
管理(9856)
财经(7360)
技术(6470)
(6363)
(5699)
(5587)
业经(5463)
经济研究(5228)
业大(5146)
问题(5030)
图书(4916)
(4799)
金融(4799)
科技(4295)
农业大学(4155)
技术经济(4076)
(4006)
林业(3913)
共检索到122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金兴华  严金强  
污染物是联合生产中的一个有害产品,是引致环境污染的物质。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框架内,对污染物负价值的现实形成过程进行了考察。研究认为,污染物负价值具有成本特性,对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限制,是确保污染物负价值能顺利生产和实现的前提条件;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的协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并促进其部门化和污染物交易市场的形成;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投入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的生活资料价值与生产资料价值相等;单位污染物的负价值量是企业个别负价值量的一个加权平均。本质上,污染物负价值是有用品价值的对偶,环境污染问题是经济发展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形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满芝  杨继贤  马丁  丁志华  
为挖掘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治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LMDI分解模型,对全国和30个省份2000-2010年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并通过构建四象限法评价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方面分析治理投资等因素对SO2去除量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在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五个因素中,大气污染物末端治理措施、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SO2、烟尘的排放量变化率呈现负向效应,尤其是末端治理措施负向效应最大,"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其对SO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度均值由-10.4%变为-49.9%、对烟尘的贡献度由-60.7%变为-73.7%,而经济规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创  
为了全面评估和了解中原地区的区域环境污染的分布状况及其差距,本文对中原城市群各地市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固体废弃物、废气和废水这五类污染物的排放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着重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这些研究将为政府进一步制定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有区别的环境污染防治目标提供理论决策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孝飞  邓绍坡  龙涛  黄耀  
[目的]研究农药污染场地修复施工过程中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变化,揭示其主要影响因子和变化规律,为农药类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的大气二次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农药化工类退役场地土壤修复工程为依托,基于对场地土壤污染和修复施工工程的综合分析,在整个施工期间,对场地大气进行采样检测,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场地大气中气态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场地大气中主要气态污染物包括苯乙烯、甲苯、乙苯、二氟二氯甲烷、氯仿、1,4-二氯苯、1,3-二氯苯、氯代甲苯、环己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显雷  
与传统污染物不同,新污染物是指尚未被纳入环保监管或形成成熟治理措施,就被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新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环境持久性。虽然新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浓度整体较低,但当它积累到一定阈值后,依然会对人体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新污染物会危害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同时还存在较高的致癌、致畸风险。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开展了多项相关调研活动,并在我国的海洋、淡水水体、土壤、大气、沉积物、农产品、水产品甚至居民人体中检测出了新污染物成分,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显雷  
与传统污染物不同,新污染物是指尚未被纳入环保监管或形成成熟治理措施,就被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新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环境持久性。虽然新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浓度整体较低,但当它积累到一定阈值后,依然会对人体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新污染物会危害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同时还存在较高的致癌、致畸风险。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开展了多项相关调研活动,并在我国的海洋、淡水水体、土壤、大气、沉积物、农产品、水产品甚至居民人体中检测出了新污染物成分,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熊兴  
本文通过构建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污染物排放强度水平进行测算,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以及对数离差均值三个具有互补性的差异性指标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引入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六个解释变量,选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整体以及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以2011年为转折点,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上游地区的差异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三大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解释变量对不同区域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樊杰  刘汉初  
本文基于地级行政单元的水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分析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流域特征与时空分异,定量解析环渤海地区及高强度排放聚集区内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是环渤海地区纳污量最大、增量最突出的流域,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分别占区域排放总量的38.94%、39.23%。(2)2005年以来,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从零星分布向连片分布转变,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已成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的叠加区域。(3)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关联程度呈增大趋势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佟新华  
日本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与水体有机物污染排放处于相对脱钩状态,本文运用STIRPAT模型研究这一时期人口、经济、技术、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5种影响因素对BOD排放的影响。拟合结果表明,技术是控制BOD排放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是减排BOD的根本途径,而适宜的城市化水平是遏制BOD排放量快速增加趋势的重要环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樊杰  刘汉初  
本文基于地级行政单元的水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分析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流域特征与时空分异,定量解析环渤海地区及高强度排放聚集区内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是环渤海地区纳污量最大、增量最突出的流域,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分别占区域排放总量的38.94%、39.23%。(2)2005年以来,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从零星分布向连片分布转变,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已成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的叠加区域。(3)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关联程度呈增大趋势,水污染排放热度呈沿海向内陆递减态势,海河流域热度显著高于其他流域,沿海合作区显著高于内陆协作区;京津冀长期处于热点区和次热区,热区覆盖范围由海河向淮河流域拓展。(4)不同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差异显著,对化学需氧量排放而言,经济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呈较强的正向带动,而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表现出显著负向影响;对氨氮排放来说,人口规模呈正向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亦有一定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则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媛媛  李坤望  
本文采取2001-2006年36个工业行业的数据,检验了开放条件下影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因素,结果发现同行业外资的进入、下游行业外资的进入、研发程度、环保人员、出口交货值以及资本劳动比都可以显著的影响排放强度。但在子样本的回归下,影响程度差异则比较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洪涛  于明超  江静  
本文在污染供需分析框架下,选取中国2001-2006年34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等三种污染物排放密度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密度均与能源消耗密度、相对工资水平和国有资本比重正相关,与企业规模、环境管制指标和外资比重负相关。要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才是根本出路。为此需要做到:(1)鼓励节能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执行力度的监督;(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力度;(4)理顺政府对环保信息的披露机制;(5)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6)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标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耀兴  康文星  郭清和  王卫文  
研究广州市城市森林净化大气的功能价值。结果表明:城市森林主要树种抗硫强度为7.740~0.051mg·g-1;单位面积各森林类型的硫净化量为365.278~36.836kg·hm-2a-1;每年净化大气硫的现实值为1.433万t·a-1,折合成SO2为2.865万t·a-1,净化大气SO2潜力5.683万t·a-1;城市森林植物中吸氟能力强的有仪花、银柴和榕树,最差的是柑桔;四旁散生森林类型吸氟能力最大,经济林最差,城市森林每年吸收氟量3078.52t.a-1,折合成氢氟酸为3240.45t·a-1;广州城市森林类型组合成7个绿地类型,各类绿地类型晴天和阴天的平均滞尘率为23.5%~53.5%...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小林  王欢  刘丰旋  冯文昕  
分析陕西省各区域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分异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各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依据相关数据,计算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计算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权重、评价值及贴近度。分析表明,陕西省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呈现出西部和南部低于东部和北部的分布差异性;渭南市、铜川市和榆林市的排放结构中,工业烟(粉)尘对综合评价值的贡献大;渭南市、商洛市、汉中市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指标均偏高;榆林市和铜川市减排潜力集中在工业废气污染物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上。各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存在分异性,应实行分区域、差别化、针对性的减排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小林  王欢  刘丰旋  冯文昕  
分析陕西省各区域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分异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各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依据相关数据,计算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计算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权重、评价值及贴近度。分析表明,陕西省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呈现出西部和南部低于东部和北部的分布差异性;渭南市、铜川市和榆林市的排放结构中,工业烟(粉)尘对综合评价值的贡献大;渭南市、商洛市、汉中市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指标均偏高;榆林市和铜川市减排潜力集中在工业废气污染物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上。各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存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