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8)
2023(7468)
2022(6281)
2021(5877)
2020(4923)
2019(10714)
2018(10813)
2017(20859)
2016(11585)
2015(12824)
2014(12788)
2013(12843)
2012(11891)
2011(10953)
2010(11318)
2009(11067)
2008(11066)
2007(10507)
2006(9688)
2005(8983)
作者
(32713)
(28064)
(27598)
(26383)
(17385)
(13439)
(12243)
(10630)
(10598)
(9961)
(9730)
(9215)
(9071)
(8888)
(8820)
(8328)
(8093)
(8079)
(7960)
(7891)
(7227)
(6888)
(6798)
(6609)
(6367)
(6300)
(6228)
(6166)
(5639)
(5449)
学科
(48536)
经济(48449)
(44956)
(44517)
管理(34614)
农业(29787)
(24631)
企业(24631)
业经(17463)
(16834)
(14296)
方法(13965)
中国(13422)
(12368)
数学(11215)
数学方法(11105)
农业经济(10009)
(9585)
体制(9224)
(9125)
(9122)
农村(9118)
(9113)
(9081)
银行(9075)
地方(8971)
(8716)
(8265)
金融(8262)
土地(8154)
机构
学院(173674)
大学(170965)
(75088)
经济(73546)
管理(64467)
研究(58956)
理学(54752)
理学院(54211)
管理学(53493)
管理学院(53175)
(47053)
中国(47032)
(37398)
农业(35460)
(35282)
科学(33025)
业大(29937)
(29834)
(29072)
财经(28043)
中心(27753)
研究所(26199)
(25218)
(23176)
师范(23034)
经济学(22214)
(22086)
农业大学(21733)
北京(21679)
(21187)
基金
项目(106682)
科学(84737)
研究(84432)
基金(77281)
(65920)
国家(65196)
科学基金(55824)
社会(55538)
社会科(52165)
社会科学(52153)
(42667)
基金项目(40692)
教育(37604)
编号(36077)
(34445)
自然(32319)
自然科(31513)
自然科学(31508)
自然科学基金(30964)
成果(30654)
资助(29737)
(27857)
(27746)
(25144)
课题(24431)
(23924)
重点(23744)
国家社会(23160)
(23119)
(22237)
期刊
(96979)
经济(96979)
研究(56023)
(53567)
中国(41788)
农业(35852)
(30216)
学报(26610)
科学(24731)
大学(21955)
管理(21246)
业经(21143)
(21044)
金融(21044)
学学(20714)
教育(20079)
(16131)
财经(15395)
农村(14150)
(14150)
问题(14101)
技术(13997)
农业经济(13710)
(13170)
经济研究(11737)
(11291)
世界(11199)
经济问题(10166)
社会(9642)
农村经济(9199)
共检索到278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冉曾红  
永久基本农田法律制度的完善是“藏粮于地”目标与“十四五规划”实现的重要依托,目前制度规范中仍存在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表述。围绕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和社会学解释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阐述,分析表明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并无迥异,且前者的表述更契合现有实践。研究认为,上下位阶条文不统一、新旧政策性术语不匹配、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均源自永久基本农田概念的含糊,以及规范性文件对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基于此,建议统一规范性文件中永久基本农田的表述,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对既有制度进行完善,其中宏观构造包括三方面:一是更新和完善法律与条例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相关法律的系统性衔接,三是政策规范的及时性回应;微观设想表现在客体明晰下的范围划定与耕地补偿整合,责任主体明确下的监测监管治理力度的加强,以及价值衡平下保持粮食安全用途不变的生态发展型道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冉曾红  
永久基本农田法律制度的完善是“藏粮于地”目标与“十四五规划”实现的重要依托,目前制度规范中仍存在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表述。围绕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和社会学解释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阐述,分析表明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并无迥异,且前者的表述更契合现有实践。研究认为,上下位阶条文不统一、新旧政策性术语不匹配、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均源自永久基本农田概念的含糊,以及规范性文件对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基于此,建议统一规范性文件中永久基本农田的表述,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对既有制度进行完善,其中宏观构造包括三方面:一是更新和完善法律与条例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相关法律的系统性衔接,三是政策规范的及时性回应;微观设想表现在客体明晰下的范围划定与耕地补偿整合,责任主体明确下的监测监管治理力度的加强,以及价值衡平下保持粮食安全用途不变的生态发展型道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兴  杜新波  曹端海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这标志着我国的基本农田管理制度即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当基本农田的概念于1988年被首次公开提出,甚至当10年后的1998年《土地管理法》重新修订、基本农田被明确列入法律保护范畴时,我们头脑中对于基本农田的认识还是单一的:它是为了满足我国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需求而特地划出并实行特殊保护的优质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不得随意占用。当永久基本农田的概念于2008年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被首次提出时,上述认识依然是绝大多数人对于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孔祥斌  党昱譞  
本文提出,将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必须立足历史,厘清耕地保护主要矛盾转化的阶段特征,分析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制度演变的内在驱动逻辑,并结合中央最新部署和要求,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进行系统性创新,以实现国家对优质耕地永久保护的战略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胜利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在统筹城乡背景下保护耕地的重要方式。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的正当性在于形成基本农田保护的激励机制、缩小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的利益差距,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结合部分地市探索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我国在《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改中应增加基本农田保护补偿的相关条款,从永久基本农田补偿的目的、补偿资金的投入、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的使用以及补偿的监管机制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邢玉忠  
学习《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强化特殊保护的法制观念邢玉忠最近,国务院发市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是我国一件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对于我们这些直接肩负保护管理职能的土地部门来说,应该认真学习。用《条例》提出的特殊保护思想,扎扎实实地把基本农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永久基本农田"的概念,彼时,距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的划定(湖北荆州监利县自发划定的基本农田)刚好20年。这20年间,耕地保护从观念、意识到法律、制度以及具体行动等,均已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人们对土地国情的认识、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地位的确立、《土地管理法》的修改、用途管制制度的建立以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诞生,也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独立的土地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浮  谭敏  朱凤武  
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来看,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城市化、工业化中后期的耕地保护和资源环境压力仍然巨大。土地的无序流转、用地结构失衡、集约效率低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的建设、发展和土地制度改革。严格的制度保障了耕地保护的基本面向好,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和困境仍然存在,这说明现行的耕地保护制度还有许多不足,仍有需要改进的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钱凤魁  王秋兵  边振兴  董秀茹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理论体系,是划定和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重要保障。该研究运用文献综述法,归纳演绎法,LESA体系方法,研究结果认为:(1)界定了永久基本农田内涵,即永久基本农田是指优质、连片、永久、稳定的耕地;(2)提出当前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中存在划定条件模糊、无科学量化标准以及缺乏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3)科学分析和借鉴美国LESA体系思想,构建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体系,建立了基本农田划定标准。研究结果认为: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应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具有良好的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二是要具有协调的立地环境条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为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启动城市周围地区永久基本农田由城市的国土资源和城市规划等有关部门共同划定的机制,应当成为促进两规衔接的重要工作。城市规划不是城市建设专业规划,而是在空间发展方面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关系的综合性规划。承认、尊重并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这种综合职能,应当是处理多规(包括两规)关系的基本准则。永久基本农田应该科学划定。保护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任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利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永久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保护基本农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推动难,特别在城镇周边,遇到的阻力大、问题多。目前,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已有成果来之不易。如何加快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研究探索制度化安排和长效机制,值得思考。笔者结合湖南省工作实际,浅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敏  杨帆  黎韶光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是为永久基本农田补划预留的、地类为耕地的区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既可为永久基本农田提供保质保量的后备资源保障,又可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提供快速补划和审查的土地资源。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划定与管理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内涵的基础上,就如何划定和管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佳  赵华甫  耿兴旺  
中共中央制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对土地管理部门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协同战略的出台可以为土地管理部门探索空间的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指导,但各行业部门之间、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冲突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京津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按照国家要求,京津冀地区严格落实"划足、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袁涛  
资源环境审计能有效促进政府及相关单位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履行资源环境监管职责。资源环境审计数据量大、涉及地域广,借助"3S"技术可成倍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