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589)
2022(1479)
2021(1403)
2020(1241)
2019(2788)
2018(2815)
2017(5332)
2016(3106)
2015(3502)
2014(3612)
2013(3702)
2012(3443)
2011(3309)
2010(3450)
2009(3442)
2008(3591)
2007(3301)
2006(3017)
2005(2746)
2004(2658)
作者
(10005)
(8398)
(8279)
(8001)
(5274)
(4042)
(3681)
(3308)
(3182)
(3040)
(2894)
(2819)
(2816)
(2794)
(2716)
(2424)
(2389)
(2360)
(2347)
(2336)
(2259)
(2130)
(2100)
(2009)
(1956)
(1904)
(1840)
(1733)
(1677)
(1639)
学科
(15493)
经济(15473)
管理(10691)
(9410)
(8814)
企业(8814)
方法(7146)
数学(5540)
数学方法(5503)
(4865)
中国(4272)
理论(3880)
(3863)
教育(3158)
业经(3049)
(3014)
(2974)
(2876)
地方(2829)
环境(2616)
(2485)
贸易(2481)
(2438)
(2341)
(2340)
金融(2339)
(2291)
(2266)
关系(2257)
(2206)
机构
大学(55675)
学院(52744)
(19401)
经济(18926)
研究(18201)
管理(17353)
理学(14663)
理学院(14419)
管理学(14057)
管理学院(13967)
中国(13189)
(11748)
科学(11655)
(10667)
(9938)
(9466)
师范(9427)
研究所(8949)
财经(8488)
(8402)
师范大学(7737)
北京(7671)
(7579)
中心(7106)
(7082)
(7028)
业大(6569)
财经大学(6168)
经济学(6148)
(5992)
基金
项目(29964)
科学(23618)
基金(21980)
研究(21919)
(19231)
国家(19036)
科学基金(15757)
社会(14303)
社会科(13423)
社会科学(13419)
基金项目(11400)
(10956)
教育(10606)
自然(9915)
(9897)
自然科(9668)
自然科学(9666)
自然科学基金(9505)
资助(8880)
编号(8419)
成果(8120)
重点(6932)
(6921)
课题(6359)
(6065)
教育部(6051)
人文(5722)
(5683)
国家社会(5681)
(5633)
期刊
(25360)
经济(25360)
研究(18797)
学报(10668)
中国(10304)
科学(9127)
(9090)
教育(8230)
大学(8036)
学学(7339)
管理(6875)
(6442)
财经(5814)
(5011)
(4075)
金融(4075)
农业(3993)
问题(3678)
技术(3611)
经济研究(3552)
图书(3422)
业经(3408)
(3332)
(2930)
书馆(2767)
图书馆(2767)
(2628)
论坛(2628)
社会(2609)
技术经济(2535)
共检索到83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社平  阮本清  解建仓  
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三种基本形态。水既是农业文明产生的动因,也是农业文明发展的命脉;漫长的农业社会史始终是围绕着水这个主题展开的。水也是工业文明产生的重要机制,以水电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先驱;水在工业文明中的双重变奏,也使人类反省自身的生存环境,关注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建设一种新型的文明——生态文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崔海兴  吴栋  霍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并将永远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原始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和原始崇拜;农耕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工业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生产原料;进入今天的生态文明时期,森林的功能和价值在不断丰富和加强,人们充分认识到森林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森林作出了不可或缺的巨大贡献,同样,今天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将为森林的恢复和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崔海兴  吴栋  霍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并将永远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原始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和原始崇拜;农耕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工业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生产原料;进入今天的生态文明时期,森林的功能和价值在不断丰富和加强,人们充分认识到森林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森林作出了不可或缺的巨大贡献,同样,今天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将为森林的恢复和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文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百余年不懈奋斗,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老路,创造性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开辟了驾驭资本、扬弃资本逻辑与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成果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单一工业化的现代化路径,突破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困境和发展悖论,创造了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总体性文明体系,开启了人类文明演进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打破西方现代化霸权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依附结构,通过构建全面完整系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塑现代物质文明结构,不断刷新现代物质文明新高度。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主导世界市场的不公格局和资本主义全球化困境,开辟了世界市场发展新路径,引领全球化再出发和新启航,展现了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新趋势。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洪坚  刘时衡  袁名敦  
通过信息化对制度异化的削弱来论证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同时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反过来亦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具体考察了社会各个历史阶段中人类文明与信息化的互动关系,以及在当今信息技术尤其是通信网络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信息化对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影响。最后,回顾了我国近十余年来的信息化过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黄枢  
论述了森林能源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的重大作用。2005年,世界薪材消耗量达15.5亿m3以上,占木材总消耗量31亿m3的50%。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约有15亿以上的人口,仍依靠薪材为主要生活能源。森林能源是潜力巨大、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应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转换技术,将其转换成高热效的气体和液体燃料,是世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营造薪炭林发展森林能源,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马慎萧  张建堡  周慧珍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2022年,学界为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本质特征、开启的文明新形态,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形成系列代表性观点和成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易美宇  鲁明川  
唯物史观为人类理解和把握文明形态的生成演进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原理具有深层的文明意蕴: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形态的根本力量,生产关系是区分人类文明形态的内在依据,二者的矛盾运动是文明形态得以发展演进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推进文明形态高质量跃迁,在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中生成文明形态的全新内在秩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也必须在进一步发展中自觉引领世界生产力发展,不断推进人类生产关系变革,重塑世界文明交往方式,实现世界文明和合共存、永续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钦恩  
图书馆的品性资质至美至纯 ,浑然天成 ,其价值发现与挖掘为图书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范畴及相关学科观照 ;“图书馆的品性美”为图书馆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现代发展设定了一个极具理论意义的命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文   余琦  
生产力是撬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杠杆,是决定文明形态变迁的根本力量。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是符合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的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培育国家竞争优势、超越工业文明的关键,而且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应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培育发展新动能,丰富和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应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创造生态文明新形态;应进一步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现代化新形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梅凤乔  
生态文明是对包括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在内的传统文明的根本否定。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因具有相同的自然观、经济观、技术观和价值观,一直在同一轨道上演进,可视为传统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在否定传统自然观和价值观亦即传统文明的根基的基础上提出的,标志着人类文明处在转折点上。作为人类社会首个自觉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宝元  蒯鹏州  李晓婷  
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关于人本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点[1],以及最近完成的中国人本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供的实证研究线索[2],从"大历史"视界来看,结合当今"绿色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未来走势,提出"人本绿色发展"观点,即认为人类文明进步,是以自由为轴心、不断提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本发展过程,是不断摆脱物质外在束缚、逐渐回归精神自由家园的绿色化发展过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智光  
从产业-生态复合系统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演进与生态安全变化的一般规律。现有相关研究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质变"边界、如何克服人与自然"二元分立"理论的局限性、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尚有缺陷。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人类文明史和共生理论,将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共生关系的已知类型拓展成完整的模式谱系。由此揭示出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演化的本质属性:共生属性。为进一步论证这一论断,由共生关系谱系分别推演出人类文明的产业属性、科学属性和生态安全属性等。研究表明,人类文明的演进包含以下几个阶段:本色文明(即原始文明、采猎文明、天然生物文明),黄色文明(即农业文明、人工生物文明),黑色文明(即传...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当代中国的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向度,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基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伦理导向和道德支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向度以逻辑生发为起点,体现在以消解文明悖论、振兴中华文明、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场域内不断深化发展,构建了以经济伦理任务、政治伦理职责、社会伦理模式、生态伦理理念、全球伦理观照为核心要素的伦理意蕴的有机整体。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实践进路在于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需要,形成了达成伦理精神共识、汇聚伦理行动力量、确立伦理道路方向、应对伦理时代变局的多维实践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俊生  刘向群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可以发现,资源的利用方式是人类文明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原始文明(渔猎文明)的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是以采摘植物果实和猎杀动物为特征;农业文明的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是以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为特征;工业文明的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是以开采矿山、挖掘地下资源为特征。据专采分析,世界上一些主要矿藏可供开采的年限:铜为53年,铅21年,锌23年,锡41年,镍79年,钴67年,钨42年,石油55年。可以说,本世纪内,全球将基本无矿、无油可采。在资源短缺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的今天,发展以资源再生产业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经济,将使人类进入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