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1)
2023(9648)
2022(8059)
2021(7373)
2020(6129)
2019(13225)
2018(13052)
2017(24134)
2016(12726)
2015(13702)
2014(13117)
2013(12641)
2012(11179)
2011(10002)
2010(10235)
2009(9599)
2008(9548)
2007(8548)
2006(7289)
2005(6524)
作者
(33600)
(27780)
(27652)
(26189)
(17739)
(13310)
(12453)
(10666)
(10615)
(9999)
(9474)
(9443)
(8684)
(8644)
(8540)
(8348)
(8330)
(8099)
(7997)
(7859)
(6857)
(6753)
(6597)
(6435)
(6330)
(6162)
(6140)
(6090)
(5407)
(5313)
学科
管理(46510)
(44766)
(40804)
经济(40762)
(38583)
企业(38583)
方法(15721)
(15523)
技术(15386)
中国(15159)
数学(12338)
数学方法(12181)
环境(11799)
(11754)
技术管理(11743)
(11475)
财务(11458)
财务管理(11433)
业经(11366)
(11273)
银行(11253)
(11201)
(11048)
(10934)
保险(10843)
企业财务(10653)
(10417)
理论(9827)
(9395)
金融(9393)
机构
学院(172322)
大学(168654)
管理(66937)
(66379)
经济(64946)
理学(56456)
理学院(55874)
管理学(54987)
管理学院(54651)
研究(51745)
中国(44953)
(38335)
(34369)
科学(31139)
财经(28755)
(27238)
(25759)
(25517)
中心(24698)
研究所(22383)
(22055)
(21737)
师范(21559)
北京(21516)
(21192)
业大(21076)
财经大学(21000)
经济学(19826)
商学(19097)
(19024)
基金
项目(110539)
科学(88670)
研究(84416)
基金(79871)
(68586)
国家(67983)
科学基金(59922)
社会(54053)
社会科(51201)
社会科学(51192)
(45125)
基金项目(42102)
教育(38510)
自然(37997)
(37327)
自然科(37185)
自然科学(37179)
自然科学基金(36533)
编号(34498)
资助(30656)
(29367)
成果(27595)
创新(26397)
重点(25315)
课题(24193)
(23673)
(23547)
(21983)
国家社会(21969)
(21925)
期刊
(75846)
经济(75846)
研究(55098)
中国(37181)
(34806)
管理(26526)
学报(23025)
科学(22750)
(20954)
金融(20954)
教育(20893)
(19158)
大学(17682)
学学(16582)
技术(14814)
财经(14749)
会计(14031)
业经(13015)
农业(12763)
(12577)
经济研究(12039)
财会(11571)
科技(10103)
技术经济(9027)
问题(8585)
(8475)
(7832)
论坛(7832)
现代(7732)
通讯(7577)
共检索到265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谈多娇  袁野  李益博  
随着气候变化风险的不断加大,各国政府都从宏观层面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法律法规。在价值创造因素的驱动下,企业积极配合环保要求制订相应的碳减排计划,不断提高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核算和信息披露水平。以2019年12月16日财政部会计司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为契机,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气候变化风险给传统会计带来的三大挑战,总结气候变化风险对会计创新的五大影响,并提出碳会计未来研究的具体方向及其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文欢  赵衍馨  李斌  
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不仅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威胁,而且会对金融系统稳定造成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分位数、时域和频域连通性方法,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高碳行业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代表的金融风险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在极端经济状态下,气候变化对高碳企业的影响,以及高碳企业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均远高于正常经济状态下气候变化对上述变量的影响。其次,气候变化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最后,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时变特征,且重大事件加剧了变量的溢出效应。因而,相较于长期风险,应当重点关注气候突发事件在短期内对金融机构造成的风险冲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蜀湘  陆小成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是面向低碳技术创新的由多个组成要素构成的国家创新网络体系,构建促进国家低碳技术进步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结构—功能框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选择加强低碳技术支撑、强化低碳制度保障、优化低碳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创新合作框架、夯实低碳创新的社会基础等发展道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魏革军  
气候变化主要通过物理风险渠道和转型风险渠道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成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基于2000—2019年全国气候和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从气温偏离度和降水偏离度两个维度来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并经由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产生作用:一是气温偏离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直接影响滞后且影响程度为0.2815,经银行业、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传导的间接影响为0.1193;二是降水偏离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总体影响程度为0.0043,其中直接影响程度是0.0030而间接影响程度为0.0013。为此,我国积极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但仍存在三方面主要不足,建议建立金融机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制度,创新开展对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进一步健全应对气候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端阳  王子玉  丁雪  李达净  宋阿琳  
系统地梳理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世界主要国家促进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的共性特征,基于ND-GAIN指数对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行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提出优化研发布局、加强技术扩散、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提升适应标准、政府绿色采购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促进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段兵  
由于气候变化会加大天气的波动性,企业需要运用天气衍生产品来对冲天气影响的风险以稳定利润。天气衍生产品是一类特殊的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自身特定的构成要素、标的变量、支付函数和定价方法。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步加大,天气衍生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绍洪  高江波  邓浩宇  刘路路  潘韬  
风险评估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减缓和适应战略的理论需求推动下发展出许多定量评估方法,完成了大量的评估工作。然而,已有研究在气候变化的风险构成上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且评估方法论在整体上缺乏对致险因子与承险体的集成分类。基于此,本文明晰气候变化风险构成,包括致险因子的危险性、承险体的暴露度与脆弱度及其相互关系,明晰了风险产生与变化逻辑。融合致险因子与承险体特征,将气候变化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归纳为突发事件和渐变事件两类,并分别进行了理论阐述和案例剖析。最后,根据气候变化风险的研究现状和评估需求,从温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段兵  
气候变化风险是一类新型的宏观经济风险,必然会对资产价格形成影响,并产生风险溢价。为了规避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人类社会做出比最优减排水平更大的减缓努力是理性的,并且可能愿意支付一个高于最优减排路径上的碳社会总成本(即气候变化总损失)的价格,以降低气候变化风险。本文将社会愿意支付的最大成本和在最优减排水平时的碳社会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为气候变化风险溢价。从碳社会总成本和支付意愿的估计中,发现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言愿意支付一个高于碳社会总成本的风险溢价来规避照常经营(BAU)情形下所导致的气候变化风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玲  周志方  
由于CO2大量排放,不仅使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更加严峻,而且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影响及会计处理难题。近年来,国际会计学界、相关机构及协会纷纷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会计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研究机构及相关研究者就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处理、规范所作的努力和最新研究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我国发展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规范所需注意的原则及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旭博  孙楠  徐明岗  张文菊  李建伟  
农田土壤碳库对缓解气候变化、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演变的潜在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温度、降雨和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的改变,会通过影响净初级生产力(NPP)、外源碳投入和有机碳分解速率等因素改变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另外,气候变化也会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种植制度等农业措施改变生态系统碳循环。综述国内外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成果表明,到21世纪末,中国气温将会升高3.9—6.0℃,降水有望增加9%—11%。至2050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造成中国农田系统碳投入相比1980年降低2.3%—10%(小麦、玉米和水稻平均值)。相...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本文首先就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经济学特征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随后剖析了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国际谈判过程,最后,分析了中国气候变化政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碳税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碳减排问题,中国参与战略的立足点必须放在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上,争取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益民  
CCS技术对于控制和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CCS技术的应用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困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对于二氧化碳碳捕捉与储存有着初步的思路,但没有明确规定CCS是否可以作为缔约国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CCS技术对传统国际法的多个领域都造成了冲击,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应当对《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部分条款进行宽泛的解释,并将CCS有关法律问题纳入到后京都时代的气候变化立法之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绍军  史明宇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了"低碳城市"的内涵,认为低碳城市不仅是技术、管理、发展模式的更新,更是一种社会结构形态,即低碳城市的实现需要通过对城市社会系统的整合来使某个特定城市的社会结构形态适合低碳城市的发展。探讨了目前中国在建设"低碳城市"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即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与实现低碳城市的矛盾、低碳城市的炒作意义大于其实际意义、偏重实践而忽视理性思考、信仰的缺失和物质主义的盛行、技术和管理的路径依赖以及二极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最后提出了低碳城市在中国实现的路径选择,重点在于通过整合城市社会系统中政府/权力、企业/市场、市民/社会、观念/文化的形态和关系来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谭灵芝  王国友  
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协议依然延续京都议定书的基本政策,但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寻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的全球政治合作机制短期内难以实现。寻求合理的经济性政策工具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其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具的碳税与数量工具的排放交易、联合履约与清洁发展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超  王鑫  王风谦  栾晓辉  李雪  柏常禄  葛凡  
近半个世纪以来,日趋变暖的气候使得碳减排成为世界上很热的一个议题。本文从全球CO2的排放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入手,引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碳减排国际合作情况,分析了碳减排技术和投资热点。最后对我国碳减排提出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