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99)
2023(6277)
2022(5222)
2021(5029)
2020(4076)
2019(8949)
2018(8891)
2017(16905)
2016(9669)
2015(10944)
2014(10980)
2013(10758)
2012(10000)
2011(9139)
2010(9487)
2009(8861)
2008(8987)
2007(8713)
2006(7865)
2005(7016)
作者
(26978)
(22954)
(22843)
(21553)
(14304)
(11215)
(10178)
(8803)
(8781)
(8128)
(7936)
(7567)
(7276)
(7253)
(7079)
(6801)
(6751)
(6631)
(6431)
(6352)
(6054)
(5756)
(5659)
(5623)
(5271)
(5254)
(5249)
(4918)
(4771)
(4716)
学科
(48053)
(42255)
经济(42111)
(33508)
农业(32175)
业经(19050)
管理(17994)
(15681)
企业(15681)
方法(13334)
中国(12717)
农业经济(12289)
理论(11738)
(9710)
地方(9565)
(9529)
教育(9456)
(9378)
农村(9359)
发展(8631)
(8598)
数学(8399)
数学方法(8319)
(8260)
(8175)
(8039)
(7907)
(7673)
劳动(7669)
建设(7645)
机构
学院(143781)
大学(137283)
(56077)
经济(54838)
管理(49871)
研究(47675)
(46129)
理学(42521)
理学院(42073)
管理学(41354)
管理学院(41102)
中国(37010)
农业(34617)
科学(28675)
(28210)
业大(27401)
(25117)
(24500)
(23821)
(22688)
师范(22535)
中心(22464)
研究所(21899)
农业大学(21148)
财经(19464)
(18795)
(17524)
(17508)
北京(17272)
师范大学(17073)
基金
项目(88269)
研究(71836)
科学(68589)
基金(60627)
(51445)
国家(50731)
社会(46522)
科学基金(42739)
社会科(42365)
社会科学(42350)
(37829)
教育(33052)
编号(32938)
基金项目(32292)
(29608)
(27983)
成果(27739)
自然(23803)
自然科(23192)
自然科学(23188)
资助(23079)
自然科学基金(22785)
课题(22435)
(20534)
(19841)
重点(19589)
(19428)
(18818)
(18273)
国家社会(18046)
期刊
(77034)
经济(77034)
(54864)
研究(43907)
农业(37238)
中国(36644)
学报(25401)
教育(24925)
科学(22326)
大学(20786)
业经(19712)
学学(19590)
(19106)
(16239)
(15785)
金融(15785)
农业经济(14333)
农村(13789)
(13789)
管理(13659)
技术(11939)
问题(11650)
(11231)
财经(11195)
社会(9971)
(9630)
世界(9510)
农村经济(9097)
经济问题(9014)
社会科(8976)
共检索到226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允春喜  徐西庆  
乡村治理的一个内生化维度是受民间道教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社会资本。"老天爷"、祖先灵位和"街头官僚"型神祉共同构成了确认集体价值、塑造村庄信任和约束村民行为的信仰结构;道教文化中的关键人物和村民之间彼此认知的重塑使道教信仰向现实生活延伸;宗教仪式与家庭教育则使社会资本得以维系。基于道教文化所形的社会资本具有潜在性和分散性,并可能加剧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冷漠和利益分配的失衡,迷信的可能也使其难以转化为公共管理资源。应通过制度干预重建"信任所指",发挥民间道教文化中有利于个人道德提升的部分,将其纳入公共管理框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健辉  童冬生  黄志坚  
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会资本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羚雅  
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论证社会资本对农民贫困的影响,并分析社会资本影响农民贫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无论采用国家贫困标准还是国际贫困标准,社会资本均可明显改善农民贫困,采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社会资本的减贫效应依然成立;社会资本与农民民间借贷水平显著正相关;社会资本可通过影响民间借贷缓解农民贫困,即改善农民贫困、实现精准扶贫与脱贫遵循"社会资本→民间借贷→农民贫困"的作用机制。因此,提高农民社会资本与民间借贷水平,对改善农民贫困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红萍  曾凡木  
以一个阶段性组合式移民村庄为例,分析移民村庄社会资本与金融互助社治理之间关系。研究发现,丰富的社区社会资本是金融互助社治理有效的社会基础。阶段性组合式移民村庄的社会资本处于不断的发育过程中,社区社会资本存量较低;社会资本的不足影响了村庄互惠网络的形态,形成了连通性较差的小世界网络;这种互惠网络使得金融互助社的间接互惠机制和直接互惠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使得金融互助社陷入逾期不归还货款的治理困境。因此,移民村庄的金融互助社要实现有效治理,应注重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苗  
文化消费是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农村文化消费表现出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单一的现象,归其原因在于农村居民购买力低,消费观念落后,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据此,本文提出了二个总体,二项原则,三条途径,五层保障的"二二三五"机制,旨在促进农村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的共同发展,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互惠共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瑞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强国发展理念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得到了渗透。但从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分析,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要加大建设的内在动力培育,才能够让文化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旋风"吹遍农村大地。让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创造性,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大繁荣的格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培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胡庄方  周定晖  
心理资本包括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四因素,它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密切相关。农村大学生就业心理有其自身特征,对此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积极心理资本开发和培育角度,提出增强农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党敬华  杨玉含  
当前我国恰处在一个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然而广大农民整体素质还需提高,农村潜在劳动力还需挖掘。实践证实,只有倾力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在强化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上,做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全方位投入,有效保证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才能真正培育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农民,以推进现代农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改清  
农村民间金融的交易渠道主要依靠村落人际关系网络,相互之间的信任成为其交易的基础;基于血缘、地缘和业缘的关系型民间信用借贷具有"自我履行"的功能,使农村民间金融能够从农村独特的社会环境中内生出来;随着农村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和同质性下降,特殊性信任基础弱化,金融交易的风险和成本增加,农村民间金融呈现出内生的层阶递进性;中国农村由"道义金融"向"契约金融"转变,尚需经历较长时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江红  侯利文  
文章通过对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内生性的分析,检视了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乡土运行。即通过对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发展中社会资本作用的静态描述和动态展示,深入揭示了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乡土运行规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娴  赵宇霞  
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性挑战,是人类的共同使命。贫困与经济发展相关,狭义而言是指一种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低下。广义的贫困还包括与物质匮乏相联系的发展能力的不足与精神生活的贫乏。我国贫困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农民中也存在"内生力"不足问题。主要成因在于贫困农民角色定位不准,权责意识不强,自我发展乏力。增强贫困治理"内生力"之途径,一是要形成贫困治理的合力,二是要强化主体性培育的载体,三是要促进主体性文化的构建。从整体和长远来看,应提高贫困地区贫困农民的主体意识,从而强化脱贫攻坚的内生力量,抓住打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波  魏江  
战略联盟是全球化竞争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联盟企业成员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影响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存在于联盟企业关系网络之中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战略联盟形成和运转的社会基础,因此培育它对提高联盟合作成功的可能性有重大的意义。基于Nahapiet和Ghoshal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模型,本文研究了联盟组织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并相应提出提高联盟社会资本水平的几个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逐渐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范式。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的许多专家学者纷纷用社会资本的概念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从而把社会资本提升到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同等重要的位置。文章在对社会资本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论述的基础上,分析社会资本产生、来源及其积累,并探讨政府在社会资本培育中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天洁  徐秋寅  祝采朋  
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中,中国乡村社会的社会资源配置逻辑发生了巨大转变,蓝图式的规划编制在实施中面临诸多难题。基于文献梳理,指出良好的乡村治理依赖于丰富的社会资本,而乡村社会资本的缺失是当前制约乡村建设的重要障碍,乡村建设与社会资本重构之间应相辅相成;并提出以行动规划为手段,增进信任、形成规范、搭建网络,以此推动乡村地区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选取堰河村实践为案例,总结其行动规划分三阶段,即整治家园环境、培育生态产业、重塑地方认同;采用了研讨、培训、众劳众筹等方式嵌入地方性知识、培养集体精神,促进了当地社会资本的产生。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乡村规划中专业规划者应与规划对象形成双向学习,保障村委的编制主体地位,并提高治理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单凤儒  
互联网发展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引发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乃至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大数据浪潮的本质是信息传播与应用的颠覆性变革,其作用的核心是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企业经营者社会资本转型是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而转型的核心是社会资本培育机制的创新。要变硬边界、孤岛型培育结构为无边界、网络型培育结构;遵循利益共生、认知信同、情感融通、交互传通、数据驱动、学习渗透等培育机理,构建以生活为媒介的"双网"渗透培育机制。并通过信息网、关系网与学习、工作、生活的多维渗透,树立数据意识、培养互联网技能,再造客户关系、经营关系、管理关系、泛社会关系等四大网络,以实现培育机制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