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8)
2023(10254)
2022(8495)
2021(8228)
2020(6900)
2019(15240)
2018(15513)
2017(29861)
2016(16253)
2015(18355)
2014(18111)
2013(17722)
2012(16698)
2011(14919)
2010(15435)
2009(14516)
2008(14715)
2007(13799)
2006(12451)
2005(11166)
作者
(43309)
(35659)
(35045)
(33774)
(22475)
(16839)
(16257)
(13432)
(13267)
(13117)
(11899)
(11863)
(11566)
(11430)
(10780)
(10703)
(10312)
(10291)
(10220)
(10197)
(9149)
(8527)
(8389)
(8239)
(8076)
(8067)
(7983)
(7959)
(7047)
(7027)
学科
(59651)
经济(59492)
管理(56381)
(51658)
(45504)
企业(45504)
(30285)
中国(23857)
方法(23412)
(18251)
(18091)
数学(17585)
数学方法(17420)
技术(17249)
业经(16874)
理论(14384)
(14220)
财务(14199)
财政(14173)
财务管理(14135)
(13471)
银行(13458)
企业财务(13398)
(12767)
技术管理(12128)
地方(12091)
(11645)
(11617)
(11594)
(11564)
机构
学院(226033)
大学(225921)
(92116)
经济(90008)
管理(85254)
研究(71172)
理学(70928)
理学院(70185)
管理学(69290)
管理学院(68809)
中国(57905)
(56984)
(47553)
财经(40140)
科学(39111)
(37450)
(35908)
(34951)
中心(32442)
(31265)
师范(31077)
北京(30919)
(30114)
研究所(30035)
财经大学(29006)
经济学(28629)
(25812)
经济学院(25651)
(25214)
业大(24647)
基金
项目(130001)
研究(106105)
科学(102668)
基金(91442)
(76017)
国家(75245)
社会(68808)
科学基金(65123)
社会科(64085)
社会科学(64061)
(51943)
教育(49693)
基金项目(47758)
编号(45794)
(42306)
成果(40821)
自然(36363)
自然科(35522)
自然科学(35514)
资助(35502)
自然科学基金(34935)
(32432)
课题(31948)
(29316)
创新(29196)
项目编号(29091)
重点(28807)
(28216)
(27963)
国家社会(27623)
期刊
(115256)
经济(115256)
研究(80391)
中国(53971)
(50695)
管理(35438)
教育(35215)
学报(28603)
科学(26151)
(24523)
金融(24523)
(24108)
大学(23331)
财经(22034)
学学(20829)
技术(20716)
(19049)
业经(18714)
经济研究(18575)
图书(16789)
农业(15374)
问题(15242)
(12994)
书馆(12886)
图书馆(12886)
(12154)
论坛(12154)
会计(12084)
技术经济(12012)
财会(11841)
共检索到373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小琪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制的转轨、财力的增强,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应加快构建民生财政。民生财政是对经济建设财政的扬弃;是公共财政的创新和升华,是公共财政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新阶段。构建民生财政,是财政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应从理念、制度和体制三个方面推进财政创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钱巨炎  
当前,浙江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这既是对浙江的殷切希望,也是赋予浙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财政部门承担着理财管财的重要职责,将按照"划清边界、厘清事权、做好蛋糕、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新思路,着力推动"高质量、均衡性、可持续"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钱巨炎  
当前,浙江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这既是对浙江的殷切希望,也是赋予浙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财政部门承担着理财管财的重要职责,将按照"划清边界、厘清事权、做好蛋糕、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新思路,着力推动"高质量、均衡性、可持续"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魏立萍  刘晔  
近年来,在政府各项政策尤其是财政支出的安排上,民生问题被摆上了显要位置。①下表统计数据显示,2003—2006年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不论是绝对指标还是各项相对指标都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而2007年和2008年各项民生财政支出则有更大幅度的增长,2007年中央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邦驰  何迎新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全面建设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则是实现该奋斗目标的关键。当前,农村与全面小康目标的差距主要涉及到基础领域和收入公平分配等市场无法解决和解决不好的问题,因此,需要财政运用财政投资、财政贴息、财政补贴、财政投融资、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等多种手段发挥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逐步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馨  
"民生财政"的提出,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是非常及时的。然而,如何建设"民生财政",则是一个目前尚在探索的问题,它有着许多问题需要解答。本文拟就若干最基本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现行的"民生财政"定义并不准确"什么是民生财政"?这一问题迄今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对于自由、民主、平等这些基本价值,已在全球达成共识。作为一种中国式表达,"民生"也是与之并列的基本价值。尽管在国际语境中没有"民生"这个词,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事实上已经表达了关于民生价值的全球共识。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民生财政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财政理念的转折性变化:从以财富的生产为逻辑起点,转向以财富的支配使用为逻辑起点。这改变了自古典经济学以来形成的注重财富生产,而忽视财富使用的传统观念。民生财政的职能超越了经济领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永华  鲍曙光  
民生财政是当前财政的热点话题,但理论界对于民生财政的研究仍然很不系统。本文认为,民生财政是中国特色语境下的财政运行模式表达方式,民生财政体制的构建要与当前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经济转型相联系。民生财政体制改革要注重制度化,致力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深层次问题,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带动全面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曹爱军  
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变迁,客观要求政府从建设型转向服务型。民生政治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意在强化公共服务的政策行动,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全体国民在基本民生领域享有实质意义上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公平,从而达到结果上的大致均等。因应政府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公共财政回归"以人为本"的功能目标,在基本民生相关领域有所作为。这样,财政功能趋向民生改善的轨道日渐清晰,逐渐聚焦于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财政体制模式的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一、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估基本情况(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及监测指标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利光  
民族工作无小事,民族地区是我国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促进和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民族工作最根本的问题。一直以来,民族地区大多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都相对较差,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内陆和沿海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财政政策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通过财税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子基  韩瑜  
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馨  
光阴如梭,斗转星移,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为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国家财政制度也初步为公共财政制度所取代。尽管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但建成的还仅仅是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实质性的攻坚尚未取得根本进展,因而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样,总结过去,探索未来,就成为纪念改革30周年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黎旭东  许航敏  刘明勋  史金善  庞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惠民  张厚明  
"十二五"期间的民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格外关注,财政改革的"民生"色彩愈加凸显。民生财政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路径,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直接体现,公共财政到民生财政的理念转变正当其时。要建立民生财政,促使民生不断改善,就需要在财政决策上以民生为导向,明确各级政府的民生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利益表达机制,真正了解民生之需求,还应规范权力运作机制,为财政关注民生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