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
- 2023(1155)
- 2022(906)
- 2021(886)
- 2019(1499)
- 2018(1525)
- 2017(2584)
- 2016(1581)
- 2015(1741)
- 2014(1796)
- 2013(1824)
- 2012(1833)
- 2011(1757)
- 2010(1953)
- 2009(1959)
- 2008(2060)
- 2007(2044)
- 2006(1873)
- 2005(1805)
- 2004(1781)
- 学科
- 济(6693)
- 经济(6685)
- 管理(4809)
- 业(4305)
- 企(3999)
- 企业(3999)
- 教育(3191)
- 理论(3121)
- 中国(2870)
- 学(2870)
- 业经(1964)
- 制(1861)
- 财(1806)
- 农(1765)
- 方法(1738)
- 和(1668)
- 融(1400)
- 金融(1396)
- 地方(1360)
- 体(1341)
- 策(1326)
- 银(1308)
- 银行(1308)
- 行(1263)
- 法(1258)
- 农业(1212)
- 教学(1181)
- 图书(1135)
- 思想(1119)
- 书馆(1091)
- 机构
- 大学(31189)
- 学院(29293)
- 研究(9926)
- 济(9710)
- 经济(9459)
- 管理(7881)
- 中国(6874)
- 范(6714)
- 师范(6710)
- 京(6568)
- 财(6428)
- 理学(6037)
- 理学院(5910)
- 科学(5868)
- 管理学(5753)
- 管理学院(5689)
- 师范大学(5359)
- 所(5233)
- 教育(5192)
- 江(5161)
- 财经(4820)
- 州(4553)
- 研究所(4521)
- 北京(4376)
- 经(4180)
- 系(3964)
- 中心(3891)
- 财经大学(3364)
- 经济学(3302)
- 社会(3199)
共检索到51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弘扬民族精神冯之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刚柔相济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根本。40多年前,西方一位历史学权威向世人公布了他的统计研究成果:全世界古往今来仅有26个文明,并断言在这26个文明中,5个发育不全,13个已经消亡,7个明显衰落,惟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大贤
用民族精神锻造当代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战略任务。笔者一方面阐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与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精神 培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毛玉美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出现了不同程度认同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中国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持轻视的态度;缺乏艰苦创业和劳动创造的思想行为,民族自强力下降;精神追求和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对祖国前途感到迷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族精神教育的缺失,多元文化的影响,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因此,必须研究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认同感的培育。
关键词:
民族精神 认同感 传统文化 培育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闫长远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演变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但是在近代东西方文明的剧烈碰撞中中国因屡遭失败而陷入集体迷惘,难得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尤其是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人逐渐走出了迷惘,民族精神得以重构。
关键词:
长征 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 重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瑜 李松洁
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高校民族班定向生的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要求,对民族班定向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两方面寻求民族班定向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毅 王艳
在正式课程之外,能使学习者获取非预期、非计划中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即隐性课程。民族高校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方式和基础,是国家以及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民族团结教育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民族团结教育必须纳入课程建设范畴。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必须突出民族高校民族特征、团结特征、高校特征。根据隐性课程的基本内容,结合民族高校的特点,民族团结隐性课程建设体系应该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三个层面。
关键词:
民族高校 民族团结 隐性课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当前大学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教育目标极度功利化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 ,其中民族精神是民族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弘扬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是大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民族素质 大学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涛
民族精神教育是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在民族精神的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高职院校应通过德育课、校园文化、主题教育、实践体验式教育、现代信息手段等,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精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喻永均
文章采用自编《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问卷》,选取重庆市10所高职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针对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基本认知较积极主流、总体认同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优秀因子、赋予民族精神新内涵、选择性认同外来文化成果、对民族精神培育途径认识多样化,发挥党政齐抓共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特色校园文化和发挥健康文明网络是加强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 民族精神 培育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燕
当前,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思想认识及培育的机制、内容、途径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精神 培育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士福 李文
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文化,聚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的民族精神。但也因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尤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宗法专制制度的传统、根深蒂固的儒家伦理等等,导致了中华民族精神中法治精神的匮乏。培育中华民族的法治精神,其核心要素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法治文化和建设法治政府。
关键词:
法治 民族精神 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