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2)
- 2023(10144)
- 2022(8313)
- 2021(7659)
- 2020(5683)
- 2019(12912)
- 2018(12421)
- 2017(23080)
- 2016(12473)
- 2015(13743)
- 2014(13992)
- 2013(13933)
- 2012(13512)
- 2011(12778)
- 2010(13156)
- 2009(12514)
- 2008(12206)
- 2007(11423)
- 2006(10794)
- 2005(9753)
- 学科
- 济(62417)
- 经济(62357)
- 业(34103)
- 农(30579)
- 管理(28590)
- 地方(22875)
- 中国(22007)
- 农业(20914)
- 企(20535)
- 企业(20535)
- 业经(17836)
- 方法(15869)
- 发(13219)
- 制(12490)
- 数学(11956)
- 数学方法(11823)
- 地方经济(11757)
- 学(11688)
- 融(11384)
- 金融(11380)
- 银(11180)
- 银行(11171)
- 财(10997)
- 行(10986)
- 发展(10488)
- 展(10446)
- 环境(9654)
- 农业经济(9518)
- 贸(9440)
- 理论(9436)
- 机构
- 学院(193634)
- 大学(188219)
- 济(77712)
- 经济(75856)
- 研究(72628)
- 管理(66752)
- 理学(55263)
- 中国(54993)
- 理学院(54471)
- 管理学(53578)
- 管理学院(53188)
- 科学(43632)
- 京(41442)
- 所(37077)
- 财(36668)
- 农(36511)
- 研究所(33153)
- 中心(32614)
- 范(32580)
- 师范(32336)
- 江(32173)
- 财经(27701)
- 北京(26969)
- 农业(26820)
- 州(26732)
- 业大(26429)
- 师范大学(25810)
- 院(25534)
- 经(24753)
- 省(24538)
- 基金
- 项目(118973)
- 研究(93647)
- 科学(93417)
- 基金(82586)
- 家(71112)
- 国家(70317)
- 社会(60563)
- 科学基金(58925)
- 社会科(56925)
- 社会科学(56915)
- 省(48837)
- 基金项目(43422)
- 教育(41716)
- 划(40245)
- 编号(39592)
- 成果(33930)
- 发(33491)
- 自然(33176)
- 资助(32465)
- 自然科(32260)
- 自然科学(32256)
- 自然科学基金(31625)
- 课题(29067)
- 发展(27651)
- 展(27156)
- 重点(27088)
- 部(25411)
- 国家社会(24658)
- 性(24181)
- 创(24164)
共检索到317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静佳
民族地区乡村参与旅游发展应以乡村为主导还是以外来利益为主导一直是旅游发展中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洛茸藏族村旅游发展过程和乡村参与旅游的现状进行梳理,在厘清洛茸村参与旅游发展的相关效应基础上,提出需要吸引包括政府、企业、第三方力量和乡村村民在内的多元化的乡村治理主体参与旅游发展,将有助于构建基于乡村能力建设基础上的网络化治理机制,形成多中心治理的旅游发展路径。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参与 旅游发展 多中心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苏荣
因为优越的自然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但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多位于民族地区,所以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然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基于此,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维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民族地区要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端波 陈菓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有社会发展的差距、人类发展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西部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苏荣
因为优越的自然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但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多位于民族地区,所以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然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基于此,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维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民族地区要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丽 蔡张瑶 黄德平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和独特,乡村旅游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也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出发,分析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丰富内涵,从促进乡村旅游开发利用升级、乡村旅游业态升级、旅游品质升级、旅游产品升级、旅游服务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升级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及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世菊 张咪
近年来,基于民族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呈风起云涌之势,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目的]为了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在理论和实践中有进一步的发展,[方法]采用CitespaceⅢ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从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主题、研究前沿等方面对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状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研究机构多为西部旅游院校,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研究作者之间交流合作较少,缺乏权威著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的开发保护以及乡村旅游开发等几个方面;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的深度化和研究视角的多元化等方面。[结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加强区域之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入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立足微观层面,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希望能够对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推进和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世菊 张咪
近年来,基于民族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呈风起云涌之势,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目的]为了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在理论和实践中有进一步的发展,[方法]采用CitespaceⅢ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从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主题、研究前沿等方面对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状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研究机构多为西部旅游院校,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研究作者之间交流合作较少,缺乏权威著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的开发保护以及乡村旅游开发等几个方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睿 孙雨芹
乡村旅游产业进化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借鉴经济进化论和现代资源观理论,通过自上而下的理论演绎构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过程模式;采用文本分析法与QCA研究法,分析影响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的资源要素,探索产业进化组态路径。基于广西龙脊梯田景区61家旅游企业研究发现:(1)在多种组织资源持续交互作用下,乡村旅游产业呈现“自由演化-市场选择-实现进化”的螺旋式进化趋势;(2)组织学习能力、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知识联盟、正式制度、创业环境6要素构成5条组态路径,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3)组织学习能力是所有组态路径的核心要素,知识联盟对初始资源劣势型乡村旅游小企业不可或缺,合理配置资源是进化的关键。研究结论揭示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的复杂因果本质,具有积极的实践借鉴和理论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惠明
如何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潜在优势转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和旅游市场优势,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民族地区 开发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振国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分布广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加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产业发展 路径 多元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杨星 黄毅
乡村旅游扶贫在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西部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助于带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又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户实现脱贫奔康。本文选择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在分析和总结阿坝州的贫困现状及致贫原因,以及该州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探索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机理及路径选择。本文认为,在路径选择上,西部民族地区依托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需要融合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增强民族文化主体的保护以及通过人才的培育提高社区参与度。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扶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玉蓉 郑涛
渝东南民族地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阐明渝东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基础上,对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进而从田园生态旅游、村落民居旅游、乡村民俗风情旅游以及乡村红色旅游四方面提出了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渝东南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发展对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力一翔
新质生产力作为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创新动能,成为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质生产力与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其能够以新要素为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以新技术激发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以新产业构成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在把握新质生产力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通过以要素融合为途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兴产业为导向、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基调,共同助力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发钦 刘莉莉 刘源渊
文化振兴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通路,也是联结“五大振兴”的重要关钮。创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转化、协调融合、绿色发展、产业开放和共建共享,从增强价值认同、完善制度机制和夯实产业基础等三个维度优化乡村文化治理。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民族地区 乡村文化治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军
民族地区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山水、浓郁的民族文化、独特的乡村民俗、特色的农业经济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地。文章认为,目前,我国民族地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的发展受到经营者素质低下、经营管理落后、可利用资源缺乏等因素以及政策、制度、市场等方面的制约。现阶段应加强政府扶持、发挥民间组织作用、加强乡村微型企业内部管理,以形成自上至下的支持体系,促进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乡村微型旅游企业 制约因素 民族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