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8)
2023(3567)
2022(2912)
2021(3112)
2020(2536)
2019(6069)
2018(6105)
2017(10022)
2016(6835)
2015(7803)
2014(7992)
2013(6848)
2012(6040)
2011(5649)
2010(5908)
2009(4698)
2008(4336)
2007(3826)
2006(3275)
2005(2960)
作者
(14267)
(11778)
(11680)
(11364)
(7470)
(5665)
(5487)
(4784)
(4553)
(4326)
(4205)
(3841)
(3804)
(3771)
(3743)
(3648)
(3603)
(3507)
(3477)
(3419)
(3099)
(2975)
(2812)
(2801)
(2801)
(2731)
(2672)
(2595)
(2413)
(2368)
学科
教育(19114)
(16113)
经济(16104)
中国(11148)
管理(10191)
方法(9952)
数学(9492)
数学方法(9199)
(8452)
理论(7650)
教学(7029)
(6529)
企业(6529)
(5283)
(4567)
(4137)
技术(3945)
发展(3740)
(3618)
学法(3612)
教学法(3612)
高等(3377)
研究(3365)
思想(3358)
学校(3326)
(3303)
政治(3220)
学理(3201)
学理论(3201)
改革(3191)
机构
大学(79021)
学院(75976)
教育(28044)
研究(27006)
管理(23322)
(21813)
师范(21749)
(21506)
经济(20794)
理学(20508)
理学院(20188)
管理学(19487)
管理学院(19315)
师范大学(18029)
(17938)
科学(15320)
职业(15277)
技术(14338)
中国(12856)
(12726)
(12590)
北京(12021)
研究所(11534)
中心(11519)
教育学(10757)
职业技术(10514)
(9855)
(9819)
(9747)
技术学院(9265)
基金
项目(49650)
研究(44862)
科学(41151)
基金(32028)
教育(31467)
(26354)
国家(25956)
社会(25078)
社会科(23473)
社会科学(23469)
科学基金(22261)
(21897)
编号(21693)
(20536)
成果(19568)
课题(19029)
(16432)
基金项目(15969)
规划(14245)
资助(13323)
(13145)
重点(12982)
自然(12905)
自然科(12635)
自然科学(12633)
项目编号(12613)
自然科学基金(12377)
教育部(12321)
(11847)
(11753)
期刊
教育(49213)
研究(31347)
中国(25151)
(19959)
经济(19959)
职业(13964)
技术(13672)
技术教育(9519)
职业技术(9519)
职业技术教育(9519)
学报(8275)
大学(7973)
科学(7807)
管理(7648)
(6951)
(6602)
(6047)
论坛(6047)
学学(5669)
成人(5337)
成人教育(5337)
高等(5260)
(5043)
职教(4750)
农业(4688)
高等教育(4545)
发展(4048)
(4048)
财经(3727)
统计(3676)
共检索到118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永梅  陈金龙  
教育公益性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即教育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举办教育坚持公益性。对于社会效用较大且受教育者是弱势群体的教育层次和类型,须坚持教育供给上的公益性。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的效用外溢性和受教育者的弱势地位决定其公益性属性。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模式是民族中等职业教育公益性独创性的实现形式,在管理模式、经费投入、资源分配、就业等方面公益性特征突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文艳林  
规模化的跨民族聚居区职业教育工程,对于中国还是新生事物。以"9+3"教育工程为例,其具有政治性、计划性、义务性等特征,涉及跨区招生、跨区培养、跨区就业等适应性问题,且影响大、涉及面广、投入高、组织实施难度大。稳定生源,加强管理,协调职业教育与当地习俗和生产生活的关系,是跨区教育进一步发展需处理好的必要环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本锋  
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是由四川省首创、被多民族地区学习、在国家层面倡导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实施10年来,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个体精准施策,充分体现了教育精确帮扶、扶贫精准定位的社会功能,帮助民族地区的学生实现稳定就业,有效维持了民族地区长期稳定,促进了不同地区的多民族融合。研究民族地区"9+3"职业教育实践,评价其对精准扶贫的意义,反思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助于形成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地区学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谭强  朱德全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四川省"9+3"免费中职教育模式等典型经验。四川省"9+3"免费中职教育模式以免费教育为核心内涵,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在政府统筹保障下,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投入保障体系,推动了藏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就业帮扶。通过5年的实践,"9+3"计划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加快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步伐,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民生,收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的良好效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梦蝶  
基于教育提供相关的公益性与教育结果相关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教育公益性内涵理解着手认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成果是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因此,我国应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开展免费教育,使其成为一项"纯公益性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和震  
劳动者的技能是企业的财富,更是国家的财富,职业教育具有公益性,而其公益性远远大于其私利性。实现职业教育公益性是国家的责任,公益性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政府对职业教育的保障程度,应随着公共财政承担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增强。职业教育多种多样,其公益性质的程度亦有所不同,应加以分类界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成涛  余秀琴  
从责任伦理视角审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体系中的政府、社会和资助对象的责任伦理,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需要有效配置资助职责、明确资助对象、规范资助标准、完善资助措施、颁布资助法律法规等方面建立相关的制度以保障其公益性和普惠性的顺利实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谭璐  张涛  
产业经济作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学历人群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状况反映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这也是衡量产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需求影响的核心指标。通过对2003—2012年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域中的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中职人才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人数作为研究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四川省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对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变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稼伟  
本文分析了职业教育的本源及其公益性要义,剖析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偏离本源的主要原因,从本源回归的视角诠释了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桂霞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职业性。职业岗位的多样化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课程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存在着难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不够,缺乏技术学习与培训的连续性等问题,构建多元化课程模式势在必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彭慧敏  
意大利近年来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使其在培养模式上形成了几个鲜明的特色:灵活、开放的学制;重视普通文化教育的课程目标;重视实验室操作的教学策略;重视与企业等机构合作的办学模式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华  
分析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特征及其在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嫣嫣  
上海开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是落实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深度融合。对试点工作进展进行分析发现,除了要深入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实施等多方面的衔接以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和经费统筹制度,加强贯通教育组织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贯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季俊杰  
学费定价与教育产品的属性密切相关,教育产品的公共属性越强,则学费应越低。研究表明,在中职教育的繁荣期,中职教育具有显著的竞争性、受益排他性和外部性,是一种具有较强私人性的准公共产品,因而收取学费是合理的。而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外部性有所增强,竞争性和个人收益有所弱化,表明其公共属性正在逐步上升。因此,中职教育走向免费也是合理的,它是中职教育产品属性演变的必然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