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4)
- 2023(7407)
- 2022(6257)
- 2021(6120)
- 2020(4886)
- 2019(11205)
- 2018(11020)
- 2017(19739)
- 2016(12167)
- 2015(13784)
- 2014(13845)
- 2013(12733)
- 2012(12104)
- 2011(11508)
- 2010(12165)
- 2009(11045)
- 2008(11161)
- 2007(10316)
- 2006(9584)
- 2005(8930)
- 学科
- 济(36137)
- 经济(36091)
- 管理(30699)
- 业(28123)
- 企(23186)
- 企业(23186)
- 教育(21259)
- 中国(17437)
- 农(12604)
- 方法(12539)
- 理论(12437)
- 学(12215)
- 财(11830)
- 数学(9761)
- 策(9638)
- 数学方法(9481)
- 业经(8893)
- 制(8543)
- 教学(8102)
- 农业(7988)
- 贸(7607)
- 贸易(7603)
- 易(7387)
- 地方(7197)
- 发(6983)
- 及其(6938)
- 技术(6815)
- 银(6782)
- 银行(6769)
- 务(6688)
- 机构
- 大学(172150)
- 学院(169084)
- 研究(62806)
- 济(59393)
- 经济(57749)
- 管理(54781)
- 理学(45957)
- 理学院(45262)
- 管理学(44221)
- 管理学院(43850)
- 中国(41216)
- 京(38132)
- 科学(36633)
- 范(35336)
- 师范(35181)
- 教育(34215)
- 所(32158)
- 财(32074)
- 江(29286)
- 研究所(28907)
- 师范大学(28530)
- 中心(26279)
- 北京(25225)
- 财经(24302)
- 农(23642)
- 州(22921)
- 技术(22442)
- 院(22174)
- 经(21846)
- 职业(20886)
- 基金
- 项目(99420)
- 研究(83431)
- 科学(79608)
- 基金(67727)
- 家(57513)
- 国家(56798)
- 社会(49023)
- 科学基金(47314)
- 教育(47090)
- 社会科(45931)
- 社会科学(45920)
- 省(39802)
- 编号(37857)
- 划(36188)
- 成果(35766)
- 基金项目(33608)
- 课题(30321)
- 自然(28035)
- 资助(27859)
- 自然科(27315)
- 自然科学(27304)
- 自然科学基金(26833)
- 年(25864)
- 重点(24180)
- 部(24118)
- 性(23030)
- 发(22857)
- 规划(22697)
- 项目编号(22390)
- 教育部(21385)
- 期刊
- 济(73457)
- 经济(73457)
- 研究(65601)
- 教育(58228)
- 中国(44264)
- 财(25101)
- 学报(23864)
- 科学(22063)
- 农(21703)
- 管理(20435)
- 大学(19437)
- 技术(18878)
- 学学(16381)
- 职业(15923)
- 融(15672)
- 金融(15672)
- 农业(14681)
- 财经(13300)
- 经(11514)
- 业经(11315)
- 经济研究(10870)
- 坛(10852)
- 论坛(10852)
- 技术教育(10422)
- 职业技术(10422)
- 职业技术教育(10422)
- 图书(9752)
- 问题(9227)
- 贸(8647)
- 发(8408)
共检索到276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华玲
民国政府以改善民生与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央政府通过将职业教育渗透于不同层级的民族教育之中、健全和强化民族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专款补助民族职业教育机构的建设与人员待遇,并因时调整政策等方式推动政策的实施。民国时期实践型的"大职教"观念,改善民生的职业教育政策意蕴"、点面结合"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相对完善的政策落实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鹏
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专指农民,教育内容以农业教育为主,对职业教育及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产生并发展于复杂社会环境,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并在职业教育的制度、政策建设及实践层面有较大进步,具有西化色彩浓、重视程度高、注重实践教育等特点。应吸取和借鉴民国时期农村教育的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注重实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多元办学,以推动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农村职业教育 教育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艳春 李峻
民国政府基于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和职业教育教师严重短缺的现实,不断对教师薪酬政策进行调整以扩建职业教育师资。颁布的政策包括:职业教师的薪金倾斜政策、养老金及恤金优待政策、职业教师服务奖励政策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缓解了当时教师短缺的局面,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借鉴这一政策体系,我国当前应该加大对"双师型"教师薪酬的制度倾斜;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奖励制度;优化职业教育教师的进修政策,改善"双师型"教师的规模与质量;肃清"重学轻术"的文化陈垢,凸显教师的薪酬竞争力。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职业教育 教师薪酬 政策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艳春 李峻
在平民教育思想与共和执政理念的影响以及学生贫困与实业人才紧缺的双重压力下,国民政府通过制定包括免收学费、公费制度以及贷学金制度在内的学生资助政策,并随时局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国民政府的学生资助政策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平民教育理念,加大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资助力度;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法制化建设;加强智库建设,发挥"政策企业家"在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对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监督与评估。
关键词:
平民教育 职业教育 学生资助政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培
张謇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民族危亡之际确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人生理想,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形成“教育救国、振兴实业、保障生计”的职业教育宗旨,形成“实业教育作为类别教育”“父教育、母实业”“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并进”“以实业挹注教育”等深刻反映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前瞻性思想,表现出深刻的国家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
张謇 职业教育 父教育 母实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尔铭 李小菲
1922年的职业教育学制改革经过重重曲折,终得以有所成效,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得以明确,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联系也得以加强,这两方面也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常捷 陈世润
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建立了地方干部训练班、红军学校、看护学校、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和列宁师范学校等各类职业教育学校,形成了以教育的思想性、培养的针对性、教师的专业性和办学的群众性为主要特点的职业教育。闽西苏区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闽西苏区 职业教育 当代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兵
民国时期陕西省极为重视女子职业教育,在陕西省女子职业教育基础弱、底子薄的背景下,陕西省政府制定了女子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设立平民女子职业学校的法案。与此同时,陕西女子职业教育促进会多方面做工作,以推广陕西省女子职业教育。在各类女子职业教育机构中,陕西省私立培华女子职业学校办学成绩优异,服务社会效果显著。当然,陕西省女子职业教育若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在保证经济条件与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其科目与专业设置、学时分配以及教具教本的使用等方面均需加以调整和改进。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陕西省 女子职业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晓东
建教合作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国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文章对民国时期建教合作职业教育的产生背景、政策措施、实施途径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借鉴。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职业教育 建教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峻 刘艳春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起源,它坚持"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主张通过"工读结合"的方式对平民进行"实科教育"。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农耕经济的凋敝与社会贫困的加剧、"三民主义"思想不断深化以及西方"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中国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近代化与中国化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基本模式;为教育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长法 李红梅
随着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职业教育史的研究也成为必然。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包括中国职业教育史整体研究、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研究、女子职业教育史研究和职业指导史研究等。这些研究,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民国 职业教育史 研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严鹏
朱伯康是民国时期的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青年时期的朱伯康曾积极参与革命,并作为经济学本科生参与了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话语体系下,运用历史解释中国社会,为革命诊断出路。留学德国后,朱伯康接受了系统的经济学训练,受德国历史学派影响极深,形成了不同于英美主流经济学的思想。归国后,朱伯康成为职业经济学家,师法李斯特,主张由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推进工业化,回应了抗战建国的时代主题。朱伯康的思想理路揭示了民国经济学的多样性传统,也蕴含着抵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霸权的思想史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竞蓉
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中国近现代最早从事职业教育实验活动的团体。上世纪20、30年代,该社进行的中华职业学校教育实验活动和江苏昆山徐公桥农村职业教育实验活动,推动了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的变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京京 付延
陆费逵职业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以教育救国信念为出发点,来源于对中国社会与教育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他国教育经验的批判性借鉴。陆费逵主张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在学生培养上重视职业道德、职业技术、基本常识和实习实践,并对女子职业教育给予了特别关注。深入挖掘陆费逵职业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索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羽菲 祁占勇
戴维·斯内登(David Snedden)在20世纪初美国职业教育运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助推了《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为美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起到了重大的基奠作用。美国学者对斯内登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社会效率的职业教育思想基础、普职分离的职业教育思想核心、新职业主义的职业教育思想延伸等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斯内登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转变职业教育哲学基础、加快普职融通、深化产教融合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