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2)
2023(2043)
2022(1825)
2021(1634)
2020(1370)
2019(2884)
2018(2862)
2017(5177)
2016(2987)
2015(3455)
2014(3532)
2013(3456)
2012(3431)
2011(2794)
2010(3396)
2009(3387)
2008(3207)
2007(3072)
2006(2727)
2005(2688)
作者
(8585)
(6775)
(6692)
(6558)
(4643)
(3246)
(3150)
(2627)
(2567)
(2502)
(2401)
(2386)
(2314)
(2183)
(2100)
(1966)
(1949)
(1927)
(1918)
(1916)
(1883)
(1708)
(1702)
(1670)
(1634)
(1530)
(1476)
(1469)
(1459)
(1402)
学科
审计(12064)
(10124)
经济(10113)
(7308)
企业(7308)
管理(7223)
(6641)
各类(5859)
中国(4949)
理论(4524)
方法(4435)
教育(4376)
(3749)
文化(3716)
(3573)
业经(3556)
(2983)
(2900)
产业(2327)
地方(2286)
企业经济(2274)
经济理论(2234)
(2152)
市场(2147)
(2097)
财务(2087)
(2084)
金融(2082)
财务管理(2020)
思想(1980)
机构
大学(46338)
学院(45296)
(14060)
经济(13595)
研究(13309)
管理(13288)
(11137)
中国(10877)
(10687)
理学(10570)
理学院(10391)
管理学(10205)
管理学院(10091)
(8718)
师范(8696)
(8623)
财经(8137)
科学(7690)
(7291)
(7193)
(7096)
师范大学(6900)
北京(6535)
中心(5850)
财经大学(5849)
研究所(5769)
审计(5745)
(5475)
教育(5381)
(5312)
基金
项目(22270)
研究(19261)
科学(16948)
基金(14758)
社会(12066)
(12038)
国家(11829)
社会科(11343)
社会科学(11337)
科学基金(9755)
成果(9457)
教育(9390)
(9000)
编号(8801)
基金项目(7401)
(7331)
课题(6671)
项目编号(5992)
(5950)
资助(5783)
(5761)
(5519)
(5517)
阶段(5507)
重点(5283)
阶段性(5071)
(5063)
规划(4925)
自然(4862)
研究成果(4819)
期刊
(21272)
经济(21272)
研究(19499)
中国(15704)
(11503)
教育(9745)
审计(9093)
学报(7608)
大学(6108)
科学(5616)
财经(5495)
学学(5377)
管理(5297)
图书(4801)
(4783)
书馆(4085)
图书馆(4085)
会计(4072)
财会(3762)
(3758)
经济研究(3302)
(3302)
金融(3302)
(3153)
问题(2952)
内部(2936)
国内(2936)
技术(2881)
(2733)
论坛(2733)
共检索到82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灵通  
民国时期产生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审计精神文化。它包括"既学习西方又结合国情"的审计理念、"独立、诚信、廉洁、勤奋"的审计职业道德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审计职业精神。受制于历史的局限,民国审计精神文化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但它对当代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培养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审计理念;敢于摸老虎屁股,实现审计实质独立;以培育诚信为基础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文化;勇于参与制度博弈,践行创新文化。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朱灵通  李长安  
民国时期的审计清官文化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清官文化中的清廉、公正、刚正不阿等特点,又发扬了我国传统的清官文化:从忠君转向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从清官到选拔清官;从礼仪道德到民主法律制度。民国审计清官文化对当代的启示有:传承清官文化,反对"四风";推进制度建设,依靠法治反对腐败;审计领导垂范,推进国家审计文化建设。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全有  
民国时期的光头之风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40年代达到高峰。学生、军警群体中光头的比例很高,政界、演艺界等也相当流行。光头风行的原因,首先是新生活运动的需要,其次是军事、经济视角下的光头倡导,第三是卫生、审美视角下的光头优势阐释。光头行为由个人而群体,进而政治化,在民国那个特殊的时期,直接导致光头风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民国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审计考试制度,这是近代中国审计职业化开始的标志之一,其中内含的审计考试文化是中国传统科举文化与近代西方审计职业考试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民国时期的审计考试在考试目的、考试资格、考试科目、考试权、保证人等方面与中国科举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谓对中国传统科举文化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民国时期的审计考试文化又借鉴了西方审计职业考试制度,主要体现为:考试资格强调学历与经验并重、考试科目突出了实用性、考试有相当完备的法规保障。它对当代的启示有:一是学习西方文化时不要照搬照抄,要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民国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审计考试制度,这是近代中国审计职业化开始的标志之一,其中内含的审计考试文化是中国传统科举文化与近代西方审计职业考试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民国时期的审计考试在考试目的、考试资格、考试科目、考试权、保证人等方面与中国科举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谓对中国传统科举文化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民国时期的审计考试文化又借鉴了西方审计职业考试制度,主要体现为:考试资格强调学历与经验并重、考试科目突出了实用性、考试有相当完备的法规保障。它对当代的启示有:一是学习西方文化时不要照搬照抄,要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要有文化自信。二是制定《政府审计人员考试条例》,发展政府审计考试文化。三是改革民间审计考试制度,丰富民间审计的考试文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书美  
民国时期,我国正处于从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蜕变的重要阶段,政治风云变幻,思想文化激荡,内忧外患迭起。图书馆顺应社会潮流,及时调整使命,政治与文化并重,具体表现在实行党化教育、宣传进步思想、启发民智、激发抗日爱国情怀、介绍学术、保存国粹等方面。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民国时期产生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政府审计思想,本文的目的是归纳它的特点及其启示。通过梳理、分析和归纳相关历史文献,发现民国时期政府审计思想有五大特点:从简单模仿日本审计制度到结合中国国情;注意事前审计;在机构设置、监察权行使方式和报告关系上实行监审合一;政府审计组织独立于行政组织,实行审计人员限制兼职和回避制度,确保人员独立;规定审计会议制度,推进民主审计。这一时期审计思想对当代的启示有:目前政府审计组织的"行政型"模式符合中国国情;由全国人大审计委员会对财政预算进行事前审计,对于预算支出,非经审计核签国库不得支付;合并监察部与审计署为监审部,提高它的地位至副总理级;在审计法规中明确审计会议制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育俭  方宝璋  
民国时期,我国出现了近代审计思想,主要内容有审计定义思想、审计分类思想、审计目的与作用思想、内部牵制制度思想、审计方法与方式思想、审计程序思想、分项审计思想、审计工作底稿与报告思想、政府审计立法思想、审计人员资格与考试思想、审计职业道德与责任思想。这标志着审计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民国时期吴应图、沈立人、潘序伦、张辑颜等学者对审计目的这一审计基本范畴进行了探讨,认为审计目的主要围绕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等三个层面。一些学者提出审计目的因时因地而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审计主要目的变化的两大因素,即社会需求和审计能力。民国时期审计目的思想对当代的启示:一是我们在学习西方审计理论和审计文化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二是要抓审计主要目的又要兼顾审计次要目的;三是重视审计目的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不能用一套审计准则审查所有的企业。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雷亮  
文章概述了当前民国时期文献采访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在对民国时期文献采访标准、影响民国时期文献采访决策因素、文献采访政策制定依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图书馆根据自身职能定位、采访理念和现有馆藏基础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开展民国时期文献采访。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卢厚杰  
明清民国时期的晋商是我国私家藏书史上值得深入研究的藏书家群体,但受材料所限,目前学界未能开展充分的学术研究。笔者利用地缘优势,借助地方文献查阅和田野走访,全面揭示出当时晋商的藏书活动及文化贡献。明清民国时期,晋商藏书家的收藏、整理、著述、刊刻、捐书等活动,对传统古籍的保存传播、乡邦文献的搜集编印、三晋学术文化发展以及近代山西新式图书馆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晋商藏书家"藏以致用"的价值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晋商"儒贾兼通"商业特质的塑造和三晋近代新文化的流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萤  
合会是我国民间旧有金融合作组织,起源久远且流行于全国,对民间融资、储蓄和救济等有着重要作用。民国时期,广西是合会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省份,当地以标会最为盛行且年限相对较长,摇会结构简单且规模较小,不同类型的合会之间存在重合现象,反映出地缘因素、社会经济、文化习俗与合会的密切关系。此外,虽然广西合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其具备融资、储蓄、抵制高利贷、沟通情谊等功能,透视出民间金融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建平  郑骏锋  
民国时期是中国由古代审计向现代审计演变的过渡时期,在中国审计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民国时期审计的发展概况出发,结合我国现代审计的发展现状,从审计体制、法律法规、程序方法、人才队伍等方面分析该时期对我国现代审计的借鉴之处,并对民国时期审计作出客观评价,分析其对现代审计的启示,以期为审计实践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瑞铧  
中华民国在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里,军阀混战、政权更迭、财政紊乱,但政府较重视审计立法活动,先后颁布了多部《审计法》及一系列审计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宪法或宪法性法规也将审计条款作为重要内容载入其中。民国一系列审计法规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现代意义审计法规的诞生。民国政府审计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其借鉴和采纳了历朝及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审计理论思想,用于指导民国审计实践,审计法律朝着具体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方向发展,促进了民国法制建设。民国审计法律随着时局的变化进行过多次调整,大体上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瑞铧  朱灵通  王宇靖  廖金锋  邱瑶  
以控制论、代理理论和审计独立性理论分析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及其历史经验,在理论上可以深化审计史研究,在实践上可为健全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提供启示。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使用制度和考核制度。其中,准入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侧重于事前控制,使用制度侧重于事中控制,考核制度侧重于事后控制。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从理论上有助于降低社会公众与审计人员、政府部门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审计独立性,但由于受政治腐败和战争环境的制约,实践效果有限。可借鉴民国时期审计人员制度中的有益经验,优化完善政府审计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与考核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