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2)
2023(5545)
2022(4894)
2021(4322)
2020(3692)
2019(7975)
2018(7847)
2017(15226)
2016(8104)
2015(9225)
2014(9235)
2013(9494)
2012(9387)
2011(8860)
2010(9081)
2009(8749)
2008(8315)
2007(7873)
2006(7470)
2005(6706)
作者
(25353)
(21332)
(21169)
(20375)
(13788)
(10184)
(9577)
(8287)
(8164)
(7693)
(7658)
(7147)
(7081)
(6907)
(6666)
(6460)
(6225)
(6125)
(6038)
(5884)
(5584)
(5257)
(5138)
(5080)
(4922)
(4794)
(4544)
(4468)
(4331)
(4178)
学科
(62085)
经济(61945)
管理(21213)
地方(18917)
方法(17823)
(17521)
(13608)
企业(13608)
(13495)
数学(13493)
数学方法(13441)
中国(12964)
业经(12803)
地方经济(12711)
(11939)
农业(9268)
(8881)
理论(8432)
(7895)
(7720)
环境(7425)
经济学(7395)
(6748)
金融(6746)
(6567)
(6362)
资源(5705)
及其(5634)
(5525)
社会(5496)
机构
大学(133044)
学院(132458)
(66014)
经济(64772)
研究(51045)
管理(45639)
理学(38278)
理学院(37792)
管理学(37268)
管理学院(37006)
中国(36363)
科学(29075)
(28635)
(26969)
(26645)
研究所(23806)
财经(22441)
(22408)
(22319)
中心(21994)
经济学(21891)
(20043)
(19649)
师范(19571)
经济学院(19225)
(17856)
业大(17457)
(17126)
农业(17033)
北京(16718)
基金
项目(79131)
科学(62572)
研究(60130)
基金(57179)
(48195)
国家(47718)
社会(42796)
科学基金(40712)
社会科(39300)
社会科学(39280)
(33715)
基金项目(29831)
教育(26566)
(25614)
编号(23477)
自然(22983)
资助(22890)
自然科(22387)
自然科学(22381)
自然科学基金(21953)
成果(20466)
(19105)
重点(17846)
(17783)
课题(17226)
国家社会(17178)
发展(16294)
(16059)
教育部(15607)
人文(15573)
期刊
(88056)
经济(88056)
研究(47653)
中国(28175)
(22345)
(21975)
学报(21208)
科学(19109)
管理(17807)
大学(16337)
学学(15381)
农业(14749)
经济研究(13923)
财经(13674)
教育(12875)
(12023)
业经(11976)
(11675)
金融(11675)
问题(11324)
技术(11176)
技术经济(8494)
世界(7885)
(7584)
经济问题(7442)
统计(6873)
(6728)
(6715)
经济管理(6467)
改革(6408)
共检索到217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尚季芳  
民国时期,甘肃省的常川大宗财政收入主要是田赋和烟亩罚款。田赋受征收底册不一、粮差贪剥和地籍混乱等因素的影响,常年征收不足实数。斯时甘肃省军队林立,军费开支浩繁,养兵之资缺乏,于是烟亩罚款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因着毒品的厚利,政府在禁毒上首鼠两端,无彻底措施,甚而强迫民众种烟,借机征收烟亩罚款。民众在政府的高压下,不得不群趋于改种鸦片,甘肃省的鸦片种植日甚一日。不可否认,在短时期内,毒品经济刺激了产烟区的"繁荣",且对地方财政的平衡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鸦片的种植使得良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下降,民众体质被摧残,农民离村严重,农村经济备受打击,甘肃社会处在恶性循环当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曹子坚  黎欢  张静丽  
学术界关于区域发展能力的理论研究多聚焦于内源性经济发展能力,而对外源性经济发展能力的探讨还处在明显的空白阶段。尝试构建了衡量外源性经济发展能力的理论模型,对甘肃省外源性经济发展能力及其历史变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费洪平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原理,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物质能量转换关系出发,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为例,论述了土地生态经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该区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地生态经济优化模式,从而为该区合理生产布局提供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慧娟  庞智强  
利用1978—2017年的可比口径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变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变动经历了稳步增长、缓慢下降和直线增长三个阶段;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日趋合理化,虽然整体以生存消费为主,但正在向享受型、发展型的现代消费类型转变;从城乡消费差异上来看,消费水平方面的差距大于消费结构方面的差距。因此,甘肃省要发展可行的农村经济,降低消费门槛,推行"分期付款"式消费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博文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甘肃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仍是甘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投资的主体结构来看,其他经济逐渐代替国有经济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来源;甘肃利用外资规模依旧很低,外商直接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占比仅有0.1%。通过对不同投资主体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验证,发现非国有资产经济主体固定资产投资对甘肃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由于甘肃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仍需要投资的持续拉动,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多元主体投资结构,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博  石培基  金淑婷  张胜武  魏伟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1990—2010年甘肃省及其毗邻(县域)区域经济差异——俱乐部收敛(趋同)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空间变异函数和核密度估计法探讨其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甘肃省及其毗邻区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空间上具有俱乐部趋同现象;②通过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分析得出,在整个研究阶段上,甘肃省及其毗邻区经济增长表现出以2000年为分界点的两个阶段,通过对这两个子区间的研究发现其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③采用CSDA方法对甘肃省及其毗邻区1990—2010年趋同速度进行测算,总体上甘肃省及其毗邻区的趋同速度处于缓慢下降的趋势,通过对研究区分组进行β-趋同模型的估计发现,模型的拟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在整个研究分组中除成都经济区以外其他经济区的俱乐部趋同速度都在下降;④甘肃省及其毗邻区经济空间格局连续性和自组织性逐步增强,其空间经济差异在宏观上不断增大,微观尺度上越来越不明显;⑤甘肃省及其毗邻区的核密度显示,次一级的核中心增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呈现出先北后东、逐步向南面和西面变化的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静  牛叔文  孙红杰  胡莉莉  
近年来,甘肃经济呈现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同时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能源消耗量也居高不下。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1985—2007年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和GDP数据为基础,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甘肃能源消费与GDP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能源节约将是未来甘肃经济总量增长的源泉。为了保持甘肃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手段,通过政策的最佳组合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海飞  
甘肃省地处偏远的西北内陆,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但矿产资源相对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发展低碳经济既面临严峻挑战又充满机遇。针对甘肃省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化正处于初期向中期迈进、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以及碳排放强度较大的现状特点,分析了甘肃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指出只有依托科技和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农业、新型能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才是甘肃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选择,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永昕  李体康  
本文从资源产出和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从产业链、科技智力支撑、资金供给、政策法规和发展氛围等方面分析了制约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邓生菊  陈炜  
经济转型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两个层面,即通过生产力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生产关系方面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西部欠发达区域中相对落后的省份,甘肃省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加快经济转型,通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增长动力转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城乡发展关系转型、空间经济格局转型、行政管理体制转型六大重点任务,从根本上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甘肃省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礼刚  
根据1985-2010年甘肃省相关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演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较短的滞后期内,甘肃省经济增长是导致其碳排放增加的Granger原因;从长期来看,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碳排放的增加是甘肃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之一,碳排放量波动对来自于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较小,其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以碳排放作为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勇进  陈兴鹏  拓学森  蒋晓娟  
立足于生态经济理论,利用系统模型方法,构建了对有关区域发展政策的可能结果进行动态仿真的模拟实验室,对甘肃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运行规律进行探索和实证研究,旨在描述甘肃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能的运行情景,为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甘肃省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技术对自然资源表现为弱可替代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克全  
生态保护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长期困扰甘肃乃至全国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样本,对甘肃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对策性研究,针对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三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磊  
本文以 1 92 8— 1 930年西北大旱灾前后的陕西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由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变迁对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影响。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近现代以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而非其它原因 ,才造就了关中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表现形式 ,即频繁的灾荒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 ,使关中地区的人地关系出现了恶性宽松的局面 ,直接导致了关中地区的自耕农社会。这也是作者所理解的所谓“关中模式”理论的真正本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燕  张苑  邓美玲  
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的分析框架、马尔可夫链及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2002—2017年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甘肃省县域经济在空间集聚范围扩大的同时出现了局部空间分异。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俱乐部趋同现象且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通过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影响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的因素,表明资本投入、市场化发展进程、市场规模、政府分权化程度、支柱产业发挥作用程度对空间分异影响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