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5)
2023(8599)
2022(7471)
2021(6883)
2020(5985)
2019(13670)
2018(13748)
2017(26895)
2016(14571)
2015(16446)
2014(16588)
2013(16177)
2012(15141)
2011(13893)
2010(14228)
2009(13594)
2008(13825)
2007(12506)
2006(11422)
2005(10657)
作者
(39825)
(33138)
(33107)
(31830)
(21683)
(15996)
(15240)
(13035)
(12558)
(12153)
(11574)
(11502)
(11021)
(10926)
(10771)
(10548)
(9912)
(9681)
(9661)
(9421)
(8702)
(8250)
(7920)
(7783)
(7704)
(7700)
(7477)
(7220)
(6688)
(6408)
学科
(61456)
经济(61356)
管理(47477)
(42908)
(37822)
企业(37822)
方法(29856)
数学(26489)
数学方法(26305)
(25936)
(22163)
银行(22017)
(21036)
(20595)
中国(17112)
(16248)
金融(16245)
(14309)
(14084)
制度(14053)
(13451)
业经(13400)
(12559)
财务(12534)
财务管理(12491)
体制(12472)
企业财务(11962)
业务(10701)
(10690)
贸易(10675)
机构
大学(211692)
学院(206588)
(91715)
经济(89799)
管理(79148)
研究(67788)
理学(66502)
理学院(65813)
管理学(65062)
管理学院(64614)
中国(60619)
(51400)
(43338)
财经(39243)
(35634)
科学(35229)
(33409)
(33044)
中心(32438)
经济学(30397)
财经大学(29408)
研究所(28804)
(28281)
北京(27594)
经济学院(27349)
(27164)
(26588)
(26441)
师范(26372)
银行(25998)
基金
项目(126832)
科学(101285)
研究(96476)
基金(94823)
(80083)
国家(79424)
科学基金(69397)
社会(64669)
社会科(61477)
社会科学(61465)
基金项目(49150)
(46925)
教育(46267)
自然(41971)
自然科(40985)
自然科学(40975)
自然科学基金(40319)
(39870)
资助(39592)
编号(37642)
成果(33307)
(30685)
(30173)
重点(28680)
教育部(27792)
国家社会(27532)
课题(27263)
人文(26513)
(26313)
(26060)
期刊
(103680)
经济(103680)
研究(74410)
中国(45720)
(43052)
(40158)
金融(40158)
管理(31382)
学报(28393)
科学(26254)
教育(25152)
(24966)
大学(23375)
财经(22845)
学学(21741)
(19474)
技术(16780)
经济研究(16737)
业经(14171)
农业(14051)
问题(13776)
(11739)
理论(11649)
实践(10337)
(10337)
国际(10322)
会计(9862)
技术经济(9783)
财会(9198)
现代(9092)
共检索到339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建国  
民国时期上海银行业舞弊案件的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出现一个高峰期,根本原因在于传统银行业信用保证制度生硬乏变。传统信用保证制度,以个人信用保证为基础,存在着保证人责任过大、舞弊赔偿没有保障等弊端。从取径西洋到变革传统信用保证办法,民国时期上海银行业信用保证制度变革主要采取信用保险和特种现金保证办法。中国第一信用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后,银行通过投保信用保险,达到职业信用保证效用。“特种现金保证办法”则以信用保证金为主要内容,是一种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自行保证方法。但以“特种现金保证办法”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制度变革,最后由于国民政府的消极否定而未能在全国广泛推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燕红忠  申良平  
现有研究认为,银行所有制结构对其经营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且国有银行的效率一般低于非国有银行。但因制度环境的差异,银行所有权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民国时期,地区之间制度环境差异较大、私营银行与官办银行并行发展、中央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有限,这为讨论不同制度环境下银行所有权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案例。为此,文章基于1928-1937年间158家银行的营业报告,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各银行的年度利润,进而分析银行所有权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银行所有制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制度环境下存在异质性表现。如果制度环境较差,私营银行发展受限,则官办银行的绩效会好于私营银行;而在制度环境较好、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条件下,私营银行的绩效则会优于官办银行。(2)官办银行和私营银行在利润绩效上的实现途径不同。前者主要得益于官方所有权所带来的特许经营权,在局部垄断环境中单位资金的收益率更高;而后者主要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通过业务竞争和成本控制而实现的。文章通过历史的"对照试验"推进了不同制度环境下所有权与银行绩效之间关系的认识,也为当前中国的金融改革提供了一定历史镜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燕明  
民国时期是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由封建赋税制度向现代税收制度转化的重要变革期。本文阐述了民国时期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变迁,分析了其特点及其特殊背景下该税制存在的问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冯军政  
近二十年来,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总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所有制类型日益多元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业务边界大大扩展,为银行业的监管带来新的挑战。本文指出,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放松管制、提高监管水平是银行业监管主要变化趋势。针对当前我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不足,未来必须进一步增强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全面性,提高监管国际化程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铭雨  
清华民国时期的生源地域分布广泛,是少数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高校之一。其招生沿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9-1924)采用各省选派与公开招考结合的方式,第二阶段(1925-1937)为自主选拔阶段,第三阶段(1938-1948)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清华通才培养、自由包容的育人理念在各个招生阶段中均不同程度地体现。除制度性原因以外,多元地理格局形成的历史基础是早期清华学校学生的分省选拔,广布的考点和广泛的来源中学是其重要保障。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严奇岩  
随着20世纪初教育收费制度的确立,民国的助学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尝试。即近代的助学制度由清末的膏火转化为民国时期的公费、免费、奖学金和贷学金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民国时期助学制度的鲜明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公平性的实现。民国时期的助学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书斌  王雅俊  
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全球经济复苏之路缓慢前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合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模式,如何采取合理策略规避制度变革中的风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我国当前银行业对外开放制度安排的最新进展,阐述制度供求、制度成本与制度变革的关系,提出制度变革的主动防御的总体战略模式和渐进式的具体改革模式,对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制度变革的模式进行前瞻性思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志远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社会公众对货币和银行的信心为基础,整个社会发展了广泛的债权债务契约关系,当社会公众的信心充足,信用扩大,投资兴旺,经济就会加快增长;反之,一旦银行发生清偿力不足,影响存款兑现,就会动摇社会公众的信心,造成货币金融领域的混乱,或者是环环相扣的信用关系突然崩溃,触发经济危机,或者是中央银行被迫扩大货币供给,酿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银行机构保持必要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仇恒喜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一直受着巨额的不良贷款问题困扰。金融产权不清、存款保险制度及银行退出机制不健全、银行消化不良贷款的体制障碍是形成不良贷款的深层次原因。要铲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土壤 ,必须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金融监管制度和财税制度进行改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瑞铧  朱灵通  王宇靖  廖金锋  邱瑶  
以控制论、代理理论和审计独立性理论分析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及其历史经验,在理论上可以深化审计史研究,在实践上可为健全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提供启示。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使用制度和考核制度。其中,准入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侧重于事前控制,使用制度侧重于事中控制,考核制度侧重于事后控制。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管理制度从理论上有助于降低社会公众与审计人员、政府部门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审计独立性,但由于受政治腐败和战争环境的制约,实践效果有限。可借鉴民国时期审计人员制度中的有益经验,优化完善政府审计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与考核制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忠  
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为界,民国劳工教育可划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劳工教育无法律而有相应制度,劳工教育实施视企业主或行业负责人对劳工教育与企业发展关系的认识程度及劳工对教育的需求程度而定,带有自发性特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大批劳工教育法律、法令、实施细则,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劳工教育法律体系,并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劳工教育职能部门,承担劳工教育职责成为企业的法定责任,劳工教育带有强制性得以普遍展开,并取得一定成绩。然而,由于劳工教育法律本身及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最终使劳工教育走向自己的反面而陷于失败。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失败,不意味着劳工教育没有成功的可能,民国时期劳工教育中积淀的思想资源和域外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慧梅  
近代乡村社会改变的关键是民众认同并逐渐掌握新的现代性经济、政治和文化技能,而诸技能的全面导入、传播对于各种单设机关而言是力所不及的,需要设置综合性组织机构来承担。民众教育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借助行政力量掀起的民众教育运动综合机关,对当时乡村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基层政治、农业生产的近代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的产物,它更多考虑的是政府偏好和政党意愿,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弊端妨碍了其最大绩效的发挥,最终导致整个民众教育运动走向失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大伟  
民国时期是中国职业教育制度建立之时,与职业师范教育相伴而生。最初,以"实业教员讲习所"的面目出现,之后又和其他普通教育混合在一起,直至最终成为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过程复杂而又艰辛。国家的命运、时局的动荡,生产力的水平……无不影响着职业师范教育制度建立和发展。对这一演变过程进行梳理,了解此期间职业师范教育制度建立的特点,对今日我国职业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有益的参考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建忠  方雅茜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西方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历过的历史性变革,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为这场变革增添了许多时代色彩。国内银行业中的少数先驱者已前瞻性地预见了其中蕴藏的巨大机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战略调整和业务布局,部分成果及所形成的同业差异已显现,相信在未来几年将更趋明显。在当今的金融环境下,金融市场和银行共生互存并走向混业经营,是一个较优效率的选择。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都应以这一新的经营理念重新审视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并探索在变化的生存环境下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功能模式和收益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