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65)
2023(4089)
2022(3318)
2021(3188)
2020(2770)
2019(6068)
2018(6201)
2017(11431)
2016(6893)
2015(7592)
2014(7675)
2013(7157)
2012(6559)
2011(5948)
2010(6038)
2009(5618)
2008(5881)
2007(5669)
2006(4838)
2005(4439)
作者
(19345)
(16088)
(16087)
(15493)
(10473)
(7949)
(7272)
(6153)
(6118)
(6043)
(5572)
(5508)
(5473)
(5159)
(5089)
(4884)
(4870)
(4797)
(4677)
(4610)
(4166)
(4104)
(3820)
(3810)
(3794)
(3682)
(3639)
(3605)
(3333)
(3237)
学科
(22062)
经济(22021)
管理(19129)
(17091)
(14740)
企业(14740)
方法(10330)
数学(8343)
数学方法(8234)
(7440)
(7079)
中国(6729)
教育(6246)
理论(6166)
(5493)
(5156)
财务(5143)
财务管理(5129)
(5098)
企业财务(5002)
业经(4721)
(4523)
银行(4517)
(4442)
金融(4441)
(4313)
(3964)
技术(3885)
工作(3847)
(3809)
机构
大学(101183)
学院(95626)
(33823)
经济(32951)
管理(31694)
研究(31193)
理学(26687)
理学院(26338)
管理学(25674)
管理学院(25483)
中国(22473)
(20960)
科学(19940)
(19165)
(16395)
(16086)
(15748)
师范(15614)
(15556)
财经(14932)
研究所(14795)
业大(14319)
中心(13596)
(13490)
北京(13110)
(12821)
农业(12551)
师范大学(12098)
财经大学(11141)
经济学(10806)
基金
项目(59901)
科学(46388)
研究(44793)
基金(42116)
(36639)
国家(36290)
科学基金(30618)
社会(27286)
社会科(25801)
社会科学(25788)
(23982)
教育(22819)
基金项目(21909)
(20230)
自然(19637)
自然科(19212)
自然科学(19205)
自然科学基金(18891)
编号(18016)
成果(17462)
资助(17447)
(13900)
课题(13825)
重点(13629)
(13540)
(12299)
大学(12242)
(11933)
教育部(11799)
科研(11672)
期刊
(38860)
经济(38860)
研究(32015)
中国(21852)
教育(19809)
学报(18884)
(17273)
科学(14658)
大学(14523)
(14132)
学学(12667)
管理(12171)
农业(9365)
财经(9260)
(8531)
金融(8531)
图书(8493)
(7957)
技术(7099)
书馆(6550)
图书馆(6550)
经济研究(5792)
(5678)
问题(5273)
(5257)
业经(5225)
财会(4630)
技术经济(4391)
(4330)
论坛(4330)
共检索到148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别敦荣  石猛  
民办高校办学具有非商业投机性、社会效益外溢性,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具有与商品交易不同的特点。在公益性办学的同时,民间投资举办的民办高校还具有营利属性,营利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实现公益性办学目的。民间投资办学具有公共投资替代性,应当制定激励而非限制性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办学,给予民办高校一定的营利空间,提高民间投资办学的积极性,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望国  
民办高等教育组织是典型的市场化的产物,其提供的教育产品的社会性要求民办高校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是我国教育类法规的统一要求。而民办高校的资本来源的非政府性,甚至产业性,决定了民办高校资本天生而潜在的逐利性。民办高校存在着资本逐利性与教育公益性的矛盾。政府应对"投资办学"与"捐资办学"、"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加以区分并给予法律认定,这是一种切合我国实际的做法,将更有利于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文东茅  
“由于民办教育是一种公益性事业 ,所以不能营利” ,这种逻辑成立吗 ?本文在具体分析阐述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可盈利性和可营利性的基础上 ,认为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可营利性并不矛盾 ,允许部分教育机构合法地营利 ,不仅无损其公益性 ,甚至还会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而增加社会公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一涛  
民办高校的公益性并不是指它的外部性,公益性所强调的是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举办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公益性可以通过民办高校的产权制度来体现和保障。选择公益性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也符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政府应该主要依靠激励性的"胡萝卜"政策,而非惩罚性的"大棒"政策,引导更多民办高校主动选择公益性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一涛  
公益性的民办高校产权制度是一种"产权公有"的制度安排,即收益权、控制权和剩余财产分配权为整个民办高校所拥有,而非为某个(些)特定的人所拥有。建立公益性的产权制度,是我国民办高校可以选择和借鉴的发展道路。构建公益性的民办高校产权制度,需要民办高校自身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建银  
目前我国民办教育的最大特殊性与典型特征是"准营利性"(或"准公益性")。这种特征主要表现是,一方面大量民办学校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形式登记,依据非营利组织资格享受税收、土地等政策优惠。但另一方面,实际运作中又不严格遵守非营利组织的国际通则,举办者可获取适当经济回报、按比例分配解散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或主张所投入资源的所有权,从而又有了营利组织的特征。这种做法让民办学校拥有灵活制度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政策与运作风险。从短期来看,应当尽快制定符合"准营利性"特征的过渡性政策。但从长期来看,取消"准营利性民办学校"这个"灰色地带",把民办学校严格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则是合适的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芳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关于民办高校的公益性与营利性的问题,一直是专家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民办高校办学有多种目的,可以兼顾营利性和公益性。这种观点一方面反对民办高校以营利为唯一目的,另一方面认为公益事业不是慈善事业,公益性并不一定体现在不能营利上。民办高校在产品的属性上属于私人产品,因此,投资主体必然会追求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民办高校所提供的服务属于教育范畴,因此亦具有社会公益性质。我国民办高校的公益性与营利性这两者既不属于同一范畴的一对矛盾,也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营利性并不一定妨碍民办高校的公益性,公益性和营利性并不矛盾,可以并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石邦宏  王孙禺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争论伴随着我国民办高校成长的全过程。我国民办高校因其法律界定与现实界定的不一致、公益性法人性质与合理回报要求权的自相矛盾、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未得到合乎法理的界定等原因,而产生了营利性与非营利的法律冲突,这导致相互"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蔓延。沿着我国民办高校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化的实践轨迹,分类界定民办高校法人性质、分类界定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资助与扶持义务,不仅有助于民办高校的分类调整与规范,而且有助于我国高校类别结构的优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留仙  陈文联  
健全的约束机制是现代社会组织治理的需要,也是促进民办高校公益办学、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我国民办高校运作的现实看,内外监督与约束机制的失效具有普遍性,并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教育的公益性,甚至成为制约我国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瓶颈。应以健全董事会制度和监事会制度为着力点,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民办高校内部约束;政府应基于教育公益性的理念,加强监管力量,明晰监管方向,健全监管方式,提升政府监管的有效性;积极培育和健全民办教育中介组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民办高校社会监督,促使其"公益性价值"的回归。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猛  
民办高校主要是利用非财政性经费投资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营利性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部分投资者的个人需求。但投资者把办学剩余主要用于学校发展,而不是个人分配,并且学校自身也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公共性,因此,非营利性是对民办高校投资办学行为和办学结果的客观描述,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这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民办高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文联  
公益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民办高校在经费来源上虽有别于公办高校,但是,两者在公益对象和公益内容上并没有本质区别,两者都是"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相当部分民办高校为了筹措办学经费或急于收回办学的投入,往往冒着被市场和需求控制的危险去尽力满足眼前目标,盲目追求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办学经济效益,办学营利的倾向十分严重,办学机会主义和寻租现象十分盛行,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因此,构建一套有效的内外保障机制,以确保教育公益性的实现,成为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奇  朱振林  
高校作为公共教育场所,应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既使社会受益又使个人受益,并体现出公平公开参与的属性。我国民办高校坚持公益性,可通过办学理念、产权制度、社会功能三个维度来凸显。一、在办学理念上坚持公益性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体现,是大学的灵魂,决定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以及学校的顶层设计,从总体上决定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民办高校尽管被界定为"非公办",甚至被认为是私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办学理念就必然选择私益性或者必然是私益性的。相反,民办高校选择公益性价值取向,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的价值诉求,也是确保其生命力的根本。概观世界各国私立大学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伊生  
在多角度阐述营利性民办高校学费性质和作用的基础上,指出学费上涨是一种必然,对于营利性民办高校而言,提高学费标准是其提高办学质量的内在需要,是收回成本并获得收益的选择,是稳定教师队伍的迫切要求。在实行学费自主定价情况下,选择歧视性定价策略,能够使学校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伊生  
在多角度阐述营利性民办高校学费性质和作用的基础上,指出学费上涨是一种必然,对于营利性民办高校而言,提高学费标准是其提高办学质量的内在需要,是收回成本并获得收益的选择,是稳定教师队伍的迫切要求。在实行学费自主定价情况下,选择歧视性定价策略,能够使学校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一涛  
部分学历性民办高校探索营利性试点工作是顺利实行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展营利性民办高校试点的社会基础。从营利性民办高校的产生途径来看,现有的民办高校可能选择营利性发展模式,一些教育集团可能组建营利性民办高校,风险投资机构和国外的营利性教育集团也将成为催生我国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重要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