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18)
- 2023(2758)
- 2022(2423)
- 2021(2266)
- 2020(2029)
- 2019(4307)
- 2018(4504)
- 2017(8343)
- 2016(4708)
- 2015(5456)
- 2014(5470)
- 2013(5401)
- 2012(5257)
- 2011(4771)
- 2010(5135)
- 2009(5099)
- 2008(5595)
- 2007(5373)
- 2006(4791)
- 2005(4476)
- 学科
- 济(19876)
- 经济(19848)
- 管理(16552)
- 业(13972)
- 企(12814)
- 企业(12814)
- 方法(8460)
- 数学(6320)
- 学(6239)
- 数学方法(6107)
- 理论(5383)
- 中国(5299)
- 财(5076)
- 业经(4757)
- 制(4569)
- 法(4514)
- 教育(4062)
- 贸(3961)
- 贸易(3957)
- 易(3844)
- 农(3755)
- 和(3439)
- 策(3307)
- 银(3271)
- 银行(3263)
- 体(3203)
- 技术(3201)
- 融(3199)
- 金融(3198)
- 务(3191)
- 机构
- 大学(79847)
- 学院(76743)
- 济(28317)
- 经济(27596)
- 管理(25524)
- 研究(25458)
- 理学(20919)
- 理学院(20639)
- 管理学(20057)
- 管理学院(19911)
- 中国(19829)
- 京(17636)
- 科学(16235)
- 财(14845)
- 所(13797)
- 江(13095)
- 范(12224)
- 师范(12112)
- 研究所(12083)
- 财经(11487)
- 中心(11251)
- 北京(11237)
- 农(10931)
- 州(10495)
- 经(10157)
- 业大(9814)
- 师范大学(9695)
- 院(8827)
- 经济学(8722)
- 农业(8546)
- 基金
- 项目(42585)
- 科学(32835)
- 研究(31324)
- 基金(30371)
- 家(26280)
- 国家(26025)
- 科学基金(21818)
- 社会(19718)
- 社会科(18604)
- 社会科学(18597)
- 省(16293)
- 基金项目(15101)
- 教育(15073)
- 划(13790)
- 自然(13494)
- 自然科(13212)
- 自然科学(13209)
- 资助(13053)
- 自然科学基金(12967)
- 编号(12523)
- 成果(12028)
- 重点(9602)
- 部(9506)
- 课题(9164)
- 发(8594)
- 创(8393)
- 制(8265)
- 教育部(8246)
- 性(8232)
- 项目编号(8184)
共检索到127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敏
为填补法律漏洞而创设规则的法官造法在我国民事审判领域普遍存在。常态的法官造法具有促进司法公正等积极作用,异化的法官造法则危害司法公正。真正的危险不是源自法官造法本身,而是来自不受约束的法官造法。有必要从法律制度上规范法官造法行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法官始得创设规则:(1)为填补制定法漏洞所必须;(2)类推适用、目的性扩张或目的性限缩等方式不足以填补法律漏洞。并且法官负有参照公认学说和指导案例进行说明论证的义务。同时,法官造法应以民法基本原则为依据,且不得违反民法的体系性要求。
关键词:
法官造法 创设规则 法律漏洞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鲍鑫
近几年所发生的于欢、彭宇等案件背后,反映出当前司法裁判中法与情理的激烈碰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与情理的冲突在司法裁判中不断显现。法与情理的冲突,不但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关,也受法律自身特征的影响。法官在裁判中若只遵循大、小前提的逻辑三段论模式,则会导致法律与社会大众情感上的分歧。若过分运用情理思维,则会挑战法律的权威。因此,法官要处理好法与情理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法律为主的基础上兼顾情理,并加强释法说理能力,以情释法、以理释法。
关键词:
法与情理 司法裁判 冲突 协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尚君 邵珠同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转化为法律语词,构成了民法的基础规范。对裁判文书统计分析表明,核心价值观在民事裁判说理中的适用呈现逐年递增、区域级差、层级下移以及简易程序适用、独任制适用、家事案例适用等特点。通过类型化分析发现,适用方式有单独适用和复合适用,适用功能有价值宣示、教育说教、补强说理和说理依据。规范缺失导致适用方式混乱、功能定位不清,甚至出现裁判说理向核心价值观这类一般条款逃逸的问题。核心价值观适用的正当性源于法律与政治的双向塑造、核心价值观的法律规范转化以及裁判说理中凝聚价值共识的客观需求。在适用过程中,只有坚持依据次序化、目的解释明晰化和语言修辞通俗化,通过裁判说理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使核心价值观条款助益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民事裁判 说理 双向塑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峰 麻俏
《民法典》规定了由原则、规则组成的绿色条款,通过司法实践个案解释的方法,赋予了环境立法的软法规范以法律约束力,是民法发挥环保功能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为在处理涉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民事纠纷时,裁判过程中往往借助环境立法中具有宣示性、倡导性规范设置的环保指标,判定讼争双方的请求权、抗辩权的绿色功能更强,这在《民法典》实施后的车位充电桩安装纠纷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有法院因充电桩契合新能源政策的绿色环保要求支持了安装诉求,也有法院基于建筑物共有部分物权、物业服务合同等财产权因素考量未予支持。判理差异折射出环境软法在个案适用时应采取怎样的合理解释方案,这需要我们在承认绿色原则具有独立地位的前提下,理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追求在个案中分配权利义务过程的方法论意义,构建环境软法硬法化适用的法解释路径。
关键词:
充电桩纠纷 环境软法 制度冲突 硬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峰 麻俏
《民法典》规定了由原则、规则组成的绿色条款,通过司法实践个案解释的方法,赋予了环境立法的软法规范以法律约束力,是民法发挥环保功能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为在处理涉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民事纠纷时,裁判过程中往往借助环境立法中具有宣示性、倡导性规范设置的环保指标,判定讼争双方的请求权、抗辩权的绿色功能更强,这在《民法典》实施后的车位充电桩安装纠纷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有法院因充电桩契合新能源政策的绿色环保要求支持了安装诉求,也有法院基于建筑物共有部分物权、物业服务合同等财产权因素考量未予支持。判理差异折射出环境软法在个案适用时应采取怎样的合理解释方案,这需要我们在承认绿色原则具有独立地位的前提下,理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追求在个案中分配权利义务过程的方法论意义,构建环境软法硬法化适用的法解释路径。
关键词:
充电桩纠纷 环境软法 制度冲突 硬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长明
受股市动荡的影响,伞形结构化配资模式成为监管矛头直指的重点。这种信托模式曾以其高收益性和投资便利性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的目光,但也因其过高的杠杆而成为导致股灾爆发的多米诺骨牌之一。出于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目的,证监会一度发布“强监管”态度的文件对该种配资模式进行清理,体现了监管层对其强硬的“剿灭”之势。证监会“一刀切”的做法也引起了诸多相关诉讼争议,但法院在裁判过程中并没有将伞形结构化配资模式一棒子打死,不同法院出现裁判态度不统一的情况。伞形结构化信托合同是否有效、该种配资方式是否构成违法金融业务以及是否有损于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成为当事人诉争与法院裁判的焦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厘清伞形结构化信托的法律争议,对有关伞形结构化信托的典型案例及其争议的焦点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裁判规则匡正与完善其理念和实践路径,以期助力实现金融产品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平衡以及监管规则和司法裁判的统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鹏凯
关爱员工不是将他抱在怀里,而是让他学会走路。企业老总不要只做裁判,还要有心做一个优秀的教练。有人说,企业老总既是裁判又是教练,但我认为老总要做裁判更要做教练。当裁判比较省事,只要裁定比赛双方是否违规就可以了,而教练不同,不仅要考虑如何运用比赛规则,更多地要考虑如何帮助自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闫岩
已被生效裁判文书所确认的事实在后诉中可以直接适用,当事人无须举证。通过检索裁判文书发现,该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应用较为频繁。已决事实并非绝对真实,其在后诉中的直接适用也不应是无条件的。已决事实作为免证事实的一种,在符合一定的程序性规范和实体性规范的前提下,才可以在后诉中直接适用。
关键词:
已决事实 适用规范 程序规范 实体规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萍 郭慧军
现代行政裁判制度作为行政法中的一项制度已在世界各地普遍建立 ,行政裁判在长期实践中 ,为及时、有效地解决大量的民事纠纷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立法的欠缺 ,在实践中存在行政裁判效率低下 ,办事拖拉 ;行政机关自创程序 ,各自为政 ,各行其事 ;办案人员与当事人进行不正当接触 ,滥用行政裁判自由裁量权 ,枉法裁判等等丑恶现象。再加上目前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道德水准参差不齐 ,很多人缺乏公仆意识监督机制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更加剧了行政裁判运作实施中的腐败、低效和不公正。我们应当结合我国实际 ,借鉴国外经验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裁判制度 ,使行政裁判制...
关键词:
行政裁判 自由裁量权 法治行政
[期刊] 求索
[作者]
许身健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作为两套评价标准,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着眼点不同,一个更多在法体系内展开评价,另一个则是超越法体系的判断。联系在于社会效果的判断并不是一种任意的非法律性判断,它仍然要建立在法律效果评价基础上,亦即要以司法裁判的"实体裁判质量"作为参照基础。构筑于"法律效果"基石上的司法裁判在回应社会期盼时"力有不逮",这已凸显于司法改革进程中诸多方面。实体法规范结构中的事实与规范的绝对分离,及该结构对诉讼目的之影响,导致了诉讼与纠纷之间内存的张力具有内在恒定性。"从规范出发型"的司法裁判方式可以从"以事实出发"的司法裁判方式中获得有益借鉴,进而提升和实现司法裁判的社会效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刚 陈钖岑
依据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生效的法院裁判的效力对诉讼当事人有当然效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法院裁判效力的相对性特征。在理论与实务中,虽然也承认法院裁判的社会效力,但对法院裁判的这种对外效力如何实现,以及在什么范围内实现都存在很大的争议,甚至被忽略。因此,在税务行政执法中,当税务机关非为诉讼当事人,而法院裁判的内容却涉及课税要素或对税收债权的实现产生影响时,则应该对这一相对性规则进行适度扩张,明确其对税务机关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司法的权威,并保护纳税主体的权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慈拉
电票交易规则《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在《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上位法框架内。在ECDS系统程序约束下,所有票据行为人对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都处于完全透明、平等的地位,彻底消除公示催告纠纷,票据损害赔偿、票据返还请求权等纠纷也近乎消失。但不少持票人仍沿用纸票操作习惯导致丧失追索权,司法裁判中也存在沿用纸票案例裁判电票纠纷的现象。对此本文分析了电票规制在票据追索行为的法律效力,建议在司法裁判中统一执行期前提示付款的非有效性,电票线下追索的无效性,持票人须以返还电票与实现原因债权互为条件等电票交易规则,实现同案同判,并可引入AI智能化裁判。电票裁判的规则化、程式化原则也应是未来《票据法》修订时所必须体现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邵珠同
单一调整模式下,高级管理人员如何适用《劳动法》成为司法裁判的难题。判决书统计结果表明,由于高级管理人员弱势地位的模糊、《劳动法》与《商法》规范的冲突以及法院裁判的机械,司法裁判呈现出差异化样态。在总结地方性规定和司法经验的基础之上,推进立法精细化,针对书面劳动合同制度、加班补偿制度等制定特殊豁免规则。同时,裁判者应注重个案的调适裁判,把握职责为主、薪酬为辅的高级管理人员身份认定标准,并充分尊重公司治理权利,达致实质公平的裁判目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钱嘉宁
国际投资法保护的对象是合法和真实的投资,并不包括违反东道国法律或不诚信的投资。这就要求投资者在投资准入、经营管理和争端解决阶段审慎评估投资风险、合理规划投资行为。当东道国提出投资者存在违法行为时,仲裁庭通常依据投资定义中的合法性要求等排除对案件的管辖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违法行为都应终止于管辖权阶段,仍需结合时间节点和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考查。鉴于此,投资者行为的条约规制应着眼于明确义务范围、引入独立的违法抗辩规则和确立行为监督机制,进而构建结构对称的权利义务体系。
关键词:
违法行为 抗辩权 投资者义务 行为监督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树安
对学生加强能力培养,是当今进行教育改革的方向。笔者从多年来对高师体育系蓝球专选班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讨,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