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555)
2022(1225)
2021(1227)
2019(2227)
2018(2195)
2017(4032)
2016(2330)
2015(2712)
2014(2666)
2013(2663)
2012(2700)
2011(2569)
2010(2835)
2009(2797)
2008(2984)
2007(2912)
2006(2695)
2005(2673)
2004(2537)
2003(2463)
作者
(7817)
(6547)
(6437)
(6308)
(4351)
(3169)
(2955)
(2609)
(2473)
(2469)
(2338)
(2314)
(2302)
(2265)
(2147)
(1994)
(1936)
(1922)
(1780)
(1772)
(1746)
(1600)
(1575)
(1564)
(1547)
(1503)
(1469)
(1399)
(1336)
(1315)
学科
(11673)
经济(11655)
管理(8151)
(7295)
(6613)
企业(6613)
(4207)
方法(3730)
(3716)
(3506)
中国(3477)
教育(3430)
理论(3210)
数学(2521)
(2506)
数学方法(2494)
(2484)
金融(2482)
(2411)
银行(2410)
(2336)
(2335)
财务(2329)
财务管理(2325)
业经(2293)
企业财务(2256)
(2142)
(1954)
(1923)
体制(1911)
机构
大学(44226)
学院(41819)
(16278)
经济(15871)
研究(15209)
管理(12460)
中国(11560)
理学(9960)
(9948)
理学院(9778)
(9747)
管理学(9560)
管理学院(9470)
科学(9095)
(8136)
(7697)
师范(7670)
财经(7481)
(7171)
研究所(7157)
北京(6740)
(6688)
中心(6403)
师范大学(6199)
(5835)
经济学(5514)
财经大学(5455)
(5179)
教育(5050)
(5036)
基金
项目(21705)
科学(17000)
研究(16917)
基金(15718)
(13650)
国家(13496)
科学基金(11137)
社会(10846)
社会科(10164)
社会科学(10160)
教育(8246)
基金项目(7732)
(7724)
成果(7010)
(6905)
资助(6775)
编号(6691)
自然(6550)
自然科(6408)
自然科学(6407)
自然科学基金(6313)
(5221)
课题(5169)
重点(5163)
(4826)
教育部(4668)
国家社会(4440)
人文(4392)
大学(4375)
项目编号(4266)
期刊
(22706)
经济(22706)
研究(17870)
中国(9258)
(8996)
学报(8416)
教育(8077)
科学(6855)
大学(6626)
学学(6082)
财经(5635)
管理(5578)
(4887)
(4795)
金融(4795)
(4551)
经济研究(3501)
问题(3189)
图书(3029)
技术(2811)
农业(2633)
(2580)
(2553)
书馆(2467)
图书馆(2467)
业经(2347)
财经大学(2115)
(2039)
论坛(2039)
社会(2034)
共检索到71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敏  
毛泽东十分关心国民健康问题,将树立健康意识视为国民健康的关键,主张以预防促健康,重视农民的卫生工作。在毛泽东与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创造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保健制度,以有限的资源,高效地确保了国民健康的实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改革开放以后的医疗卫生事业,有发展也有曲折,可作思考与改进。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佑新  
毛泽东对印度的认识,对中印关系影响深远。青年毛泽东在关注世界形势的过程中认识、了解印度;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帮助、两国之间形成的深厚友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毛泽东认为印度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毛泽东的印度观,是毛泽东对印度的总体性认知,是毛泽东处理两国关系的方式表现,是毛泽东高超的外交艺术、战略智慧的展现。从毛泽东的印度观中汲取智慧,对维护两国友好关系有重要价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秦仁山  
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方面,如何看待“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这是人口学界几年来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我认为不应该贬低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口思想上的历史地位,不能抹煞“毛泽东人口思想”(泛指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伟大贡献。以下从历史、理论两方面作些初步说明。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鹏  
毛泽东的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人民观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复兴的观瞻,是对民族未来的战略性思考。毛泽东的人民观产生于传统的优秀思想、长期的革命实践和马列主义的熏陶。毛泽东的人民观具有战略的整体性、现实的能动性和鲜明的历史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的人民观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莫斐雅  
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特殊缘由。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观的内涵丰厚,包括其读书学习之目的、读书学习之丰富内容,以及其独具魅力的读书学习之道。了解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观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其读书学习观的要义,对新时代广大青年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之良好氛围,刻苦读书,苦练本领,踊跃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建国  王荣建  
毛泽东回志具有丰富的革命实践,同时也具有渊博的知识。毛泽东同志的渊博知识是与他长期刻苦读书分不开的。长期的读书生活使他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实用的读书观。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读书观,不只是为了纪念这位伟人,更重要的是促使人们用毛泽东同志的读书观来武装自己,从而加速干部的知识化,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雁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梅花情有独钟,他爱梅、读梅、咏梅、听梅,与梅花结下了不了情缘。爱梅折射出一代伟人的生活情趣和人格追求;咏梅显示了一代伟人潇洒豪迈的气度、自信乐观的性格、百折不挠的精神与广阔高远的胸怀;听梅则是毛泽东坚毅乐观、潇洒从容的性格体现。梅花的品格和精神在毛泽东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存朝  董大伟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其历史观经历了一个从唯心到唯物的转变。文章认为,这一转变的实现,既有情感品质和马克思主义先驱者的引导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其社会实践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查有梁  
毛泽东曾经强调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从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地称为;人民战争论;同样,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地称为:人民教育论。人民战争论的重要基础是教育官兵、教育群众。离开了毛泽东的人民教育论,就难于理解毛泽东的人民战争论。近年来,国际上已出版了不少专题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著作。例如:J.C.谢尔曼,《毛泽东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美国科罗拉多,丹佛大学,1971年);J.N.霍金斯,《毛泽东和教育:他的思想和教导》(美国休·斯特林出版公司,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茂森  仝志辉  
习近平人民中心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观。人民中心论在治国理政各领域坚持人民中心价值,在坚持人民主体性、坚持人民历史创造者地位和坚持矛盾辩证法哲理思维方式等方面继承了毛泽东人民观,而在为民谋福新课题、新思路以及群众路线新认识、新方法等方面则对毛泽东人民观进行了发展。这一理论做到了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成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思想武器,在弘扬中华传统民本主义文明基因的同时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实践检验并将继续经历实践检验。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谭安洛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情报的作用,其理论与实践都渗透、包含着深刻而全面的情报思想。一、关于情报的基础作用情报是认识、决策、科研等方面的基础,毛泽东的思想和行为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1.决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这是人所共知的名言,它道出了情报以及准确、全面、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灿全  贺岩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核心,具体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对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马燕君  
毛泽东与茅盾──摘自《作家文摘》1993年12月24日原作:马燕君1949年9月23日,正忙于筹办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创刊号的茅盾收到了一个牛皮纸的大信封。打开信封,从里面落下两张纸,那字迹正是茅盾已十分熟悉了的毛泽东的笔体。茅盾细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丹婷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发表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等文章,体现了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对经济建设的重视和对经济问题的认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伟伟  周仲秋  
毛泽东早期在深入比较中西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辩证看待中国封建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提倡包含利他和爱人之心的自我发展理念;既反对"中体西用"思想,也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倡导建立立足中国的先进文化。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科学阐述了中西文化产生的源泉,并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标志着其中西文化观日臻成熟。在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探索中,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由"内化"转向"外化",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展了立足中国融汇中西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