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4)
- 2023(9612)
- 2022(8278)
- 2021(7370)
- 2020(5855)
- 2019(13425)
- 2018(13297)
- 2017(25229)
- 2016(13485)
- 2015(15333)
- 2014(15509)
- 2013(15482)
- 2012(15172)
- 2011(14338)
- 2010(14980)
- 2009(14092)
- 2008(13910)
- 2007(13007)
- 2006(12251)
- 2005(11670)
- 学科
- 济(83781)
- 经济(83707)
- 管理(39559)
- 业(38455)
- 企(31475)
- 企业(31475)
- 地方(25190)
- 中国(23773)
- 方法(23100)
- 数学(18722)
- 数学方法(18575)
- 业经(18274)
- 农(18188)
- 地方经济(15851)
- 学(15612)
- 制(13553)
- 财(13255)
- 融(12843)
- 金融(12841)
- 农业(12685)
- 银(12565)
- 银行(12550)
- 发(12432)
- 行(12278)
- 贸(11805)
- 贸易(11790)
- 理论(11383)
- 易(11225)
- 和(10973)
- 策(10971)
- 机构
- 学院(212519)
- 大学(212152)
- 济(96665)
- 经济(94611)
- 研究(81112)
- 管理(74683)
- 中国(62178)
- 理学(61649)
- 理学院(60805)
- 管理学(59875)
- 管理学院(59443)
- 京(46614)
- 科学(46166)
- 财(44562)
- 所(42145)
- 研究所(37343)
- 江(35430)
- 中心(34406)
- 财经(33872)
- 范(31962)
- 师范(31749)
- 农(30983)
- 北京(30963)
- 经(30312)
- 经济学(30094)
- 州(28460)
- 院(28384)
- 经济学院(26410)
- 师范大学(25363)
- 业大(25206)
- 基金
- 项目(121602)
- 科学(95699)
- 研究(93258)
- 基金(85906)
- 家(73412)
- 国家(72676)
- 科学基金(61442)
- 社会(60904)
- 社会科(57675)
- 社会科学(57660)
- 省(48045)
- 基金项目(43937)
- 教育(42684)
- 划(39800)
- 编号(37767)
- 自然(35935)
- 资助(35512)
- 自然科(35057)
- 自然科学(35051)
- 自然科学基金(34450)
- 成果(33018)
- 发(32676)
- 课题(28432)
- 重点(27788)
- 发展(27207)
- 部(26758)
- 展(26743)
- 创(24663)
- 国家社会(24593)
- 性(23812)
- 期刊
- 济(129766)
- 经济(129766)
- 研究(77759)
- 中国(50421)
- 财(34057)
- 管理(33170)
- 农(30586)
- 学报(29875)
- 科学(29350)
- 教育(29100)
- 融(24568)
- 金融(24568)
- 大学(23261)
- 学学(21453)
- 经济研究(20956)
- 业经(20243)
- 农业(20239)
- 技术(19693)
- 财经(19289)
- 经(16898)
- 问题(16505)
- 贸(13434)
- 技术经济(12530)
- 世界(12357)
- 国际(12171)
- 商业(11386)
- 坛(11093)
- 论坛(11093)
- 图书(10906)
- 现代(10533)
共检索到362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经济发展从来是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关于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是从战略的高度上来看待和处理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特点,蕴含着深邃的时代发展特征。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经济建设需要有政治指导,经济工作要同政治工作结合一起做。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个过程中,同样要有政治头脑,要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的、有机的结合。毛泽东提出,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人民群众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既要坚决反对空头政治,也要反对没有坚定政治
关键词:
毛泽东 经济发展 政治关系 战略思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经济发展从来是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关于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是从战略的高度上来看待和处理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特点,蕴含着深邃的时代发展特征。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经济建设需要有政治指导,经济工作要同政治工作结合一起做。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个过程中,同样要有政治头脑,要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的、有机的结合。毛泽东提出,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人民群众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既要坚决反对空头政治,也要反对没有坚定政治
关键词:
毛泽东 经济发展 政治关系 战略思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1)对工业发展的前程充满信心和期待。认为,建立起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才可能发展工业,中国一定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2)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根本在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子,要对自己的党、国家、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满自信。(3)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借鉴借力发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4)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发展是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个沉重的问题。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立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是向人民群众负责,是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共享。中国推进发展,要多为人民群众着想。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一命题:(1)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是给人民群众以幸福的生活;(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性完全是为了人民群众;(3)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4)新中国的实践就是,发展完全是为人民群众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文章认为,毛泽东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有益性、交流性和政治性的特点。第一,毛泽东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是从民生出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能够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第二,发展经济就是要做好对富民强国、社会和谐有利有益的事。第三,在毛泽东关于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里,"交流"是作为学习和推进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自由平等的合作和融合,是公平公正公开正义的互利互惠。这与资产阶级所追求、所进行的交流在本质上不同,在方式上也有差异。第四,毛泽东认为,发展经济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解决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1)对工业发展的前程充满信心和期待。认为,建立起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才可能发展工业,中国一定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2)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根本在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子,要对自己的党、国家、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满自信。(3)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借鉴借力发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4)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文章从六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关于经济改革和经济管理的战略思想。(1)搞改革、抓管理一定要从国情出发,要紧紧扣住中国各个发展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基础的东西是准确了解和把握国情。(2)抓住所有制改革这个基本点。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所有制改革是势之必然。这是一切关系的出发点。在发展社会主义进程中,社会主义因素只能是越来越多。(3)搞好生产布局,促进平衡协调发展。这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要通过新的科学布局,实现整体性的平衡协调,推进社会生产力健康发展,逐步缩小和消除差别,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关键词:
毛泽东 经济改革 经济管理 战略思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荣华 朱民强
本文主要探讨"总体布局"视域下,毛泽东在规划"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宏观的、多位一体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主要包括毛泽东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以及毛泽东又平衡又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总体布局 毛泽东 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提出和实践向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的佼佼者。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的政党和政府的核心主张。毛泽东创造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实践典范,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向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功经验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的源泉。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新中国的实践情况,从四个方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提出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中国的大政方针。它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符合中国广大人民愿望,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向前迈进的重要国策。中华民族蕴藏着一股伟大的革命、复兴和革新的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激励这股伟大力量的发动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新中国的实践中,更加显示其巨大的重要作用,显示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中国要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提出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中国的大政方针。它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符合中国广大人民愿望,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向前迈进的重要国策。中华民族蕴藏着一股伟大的革命、复兴和革新的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激励这股伟大力量的发动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新中国的实践中,更加显示其巨大的重要作用,显示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中国要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提出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中国的大政方针。它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符合中国广大人民愿望,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向前迈进的重要国策。中华民族蕴藏着一股伟大的革命、复兴和革新的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激励这股伟大力量的发动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新中国的实践中,更加显示其巨大的重要作用,显示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中国要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一个国家特别重大的命题,是一个国家的政治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巩固的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社会主义具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无比优越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繁荣昌盛,成为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始终坚定地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新中国前行的目标,作为中国共产党引导、带领全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政治方向,鼓励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对中国社会主义有绝对的信心。毛泽东就是要把中国引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关于新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毛泽东 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自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文章从六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关于经济改革和经济管理的战略思想。(1)搞改革、抓管理一定要从国情出发,要紧紧扣住中国各个发展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基础的东西是准确了解和把握国情。(2)抓住所有制改革这个基本点。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所有制改革是势之必然。这是一切关系的出发点。在发展社会主义进程中,社会主义因素只能是越来越多。(3)搞好生产布局,促进平衡协调发展。这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要通过新的科学布局,实现整体性的平衡协调,推进社会生产力健康发展,逐步缩小和消除差别,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关键词:
毛泽东 经济改革 经济管理 战略思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崇仁
论毛泽东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思想程崇仁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应怎样搞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界从本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在“唯工业化”论盛行的50年代,农业的重要性开始被认识,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