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4)
- 2023(14932)
- 2022(12177)
- 2021(11116)
- 2020(8944)
- 2019(20741)
- 2018(20715)
- 2017(39654)
- 2016(21571)
- 2015(24444)
- 2014(24869)
- 2013(24037)
- 2012(22267)
- 2011(20365)
- 2010(21053)
- 2009(19891)
- 2008(19846)
- 2007(18210)
- 2006(16668)
- 2005(15873)
- 学科
- 济(97674)
- 经济(97546)
- 管理(65295)
- 业(60848)
- 企(50197)
- 企业(50197)
- 方法(35439)
- 中国(30895)
- 数学(29443)
- 数学方法(28831)
- 农(26818)
- 业经(24749)
- 地方(23878)
- 财(22907)
- 制(22622)
- 学(19850)
- 理论(18095)
- 银(17899)
- 银行(17877)
- 农业(17776)
- 融(17379)
- 金融(17374)
- 行(17269)
- 体(15864)
- 贸(15800)
- 贸易(15783)
- 发(15241)
- 易(15195)
- 环境(14581)
- 技术(14553)
- 机构
- 学院(318716)
- 大学(318618)
- 济(130815)
- 经济(127887)
- 管理(116994)
- 研究(111388)
- 理学(98291)
- 理学院(97149)
- 管理学(95136)
- 管理学院(94552)
- 中国(86571)
- 京(69706)
- 科学(66129)
- 财(65395)
- 所(56688)
- 江(51773)
- 研究所(50435)
- 中心(49738)
- 财经(49584)
- 农(48887)
- 范(45006)
- 北京(44957)
- 师范(44612)
- 经(44553)
- 业大(42672)
- 州(41423)
- 经济学(40368)
- 院(40132)
- 农业(37302)
- 财经大学(36289)
- 基金
- 项目(197630)
- 科学(156237)
- 研究(148501)
- 基金(141566)
- 家(122199)
- 国家(121136)
- 科学基金(104036)
- 社会(95009)
- 社会科(89982)
- 社会科学(89960)
- 省(78464)
- 基金项目(72787)
- 教育(69429)
- 划(65356)
- 自然(64238)
- 自然科(62764)
- 自然科学(62752)
- 自然科学基金(61586)
- 编号(60993)
- 资助(58286)
- 成果(52001)
- 发(46718)
- 重点(45408)
- 课题(44380)
- 部(43337)
- 创(40864)
- 制(39757)
- 国家社会(39166)
- 创新(38319)
- 发展(37639)
- 期刊
- 济(161455)
- 经济(161455)
- 研究(105178)
- 中国(73828)
- 财(51886)
- 管理(48620)
- 农(47416)
- 学报(47230)
- 科学(45040)
- 教育(43953)
- 大学(37315)
- 学学(34596)
- 融(34452)
- 金融(34452)
- 农业(31224)
- 技术(30455)
- 业经(26843)
- 财经(26491)
- 经济研究(25233)
- 经(22894)
- 问题(21213)
- 图书(16220)
- 技术经济(16209)
- 业(16181)
- 贸(15689)
- 统计(15622)
- 版(15021)
- 现代(14828)
- 商业(14578)
- 坛(14494)
共检索到511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刘荣材
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对于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制度革命,首先是以意识形态为先导来实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意识形态从共有信念上规定了经济主体实施制度创新的行动域。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有效地协调了社会成员的行动,减少了社会协调成本,新的制度安排也就会沿着意识形态预设的轨道被创设出来。在当时特殊的初始条件下,毛泽东把制度变迁的目标函数界定为制度革命和工业化。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需要进行制度革命,建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使国家能对经济资源进行统一配置,降低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意识形态 制度变迁 工业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崇仁
论毛泽东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思想程崇仁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应怎样搞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界从本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在“唯工业化”论盛行的50年代,农业的重要性开始被认识,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经济发展从来是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关于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是从战略的高度上来看待和处理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特点,蕴含着深邃的时代发展特征。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经济建设需要有政治指导,经济工作要同政治工作结合一起做。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个过程中,同样要有政治头脑,要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的、有机的结合。毛泽东提出,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人民群众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既要坚决反对空头政治,也要反对没有坚定政治
关键词:
毛泽东 经济发展 政治关系 战略思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经济发展从来是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关于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是从战略的高度上来看待和处理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特点,蕴含着深邃的时代发展特征。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经济建设需要有政治指导,经济工作要同政治工作结合一起做。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个过程中,同样要有政治头脑,要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的、有机的结合。毛泽东提出,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人民群众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既要坚决反对空头政治,也要反对没有坚定政治
关键词:
毛泽东 经济发展 政治关系 战略思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玉
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和本质特征,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以及毛泽东同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前后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的异同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如果对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作动态的、辩证的考察,上述理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发展是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个沉重的问题。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立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是向人民群众负责,是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共享。中国推进发展,要多为人民群众着想。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一命题:(1)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是给人民群众以幸福的生活;(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性完全是为了人民群众;(3)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4)新中国的实践就是,发展完全是为人民群众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卫兴华
毛泽东关于革命与建设的理论,贯穿着两个要点:一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二是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将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联系起来。根据我国的国情,从发展生产力和增进人民利益出发,在各个历史阶段,都重视利用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毛泽东区分了不同经济成分的不同社会性质,重视和强调社会主义国营(国有)经济的领导作用。毛泽东的这些经济思想,起着承上(马恩列理论)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理论与实践,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1)对工业发展的前程充满信心和期待。认为,建立起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才可能发展工业,中国一定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2)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根本在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子,要对自己的党、国家、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满自信。(3)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借鉴借力发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4)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1)对工业发展的前程充满信心和期待。认为,建立起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才可能发展工业,中国一定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2)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根本在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子,要对自己的党、国家、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满自信。(3)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借鉴借力发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4)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正图
本文概括了毛泽东分析旧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方法,分析了毛泽东是如何创造性地构建了土地革命理论体系(即革命根据地理论)并用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研究了这一思想体系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价值。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革命 战略价值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良华 石盈
管理审计模式发展与管理制度变迁存在着密切关联性。本文通过追溯管理环境变迁和管理制度演进 ,分析了管理审计模式变革原因 ,讨论管理审计模式变革内容以及管理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标准、审计过程、审计方法等方面的新变化趋势 ,最后从战略层、管理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三个层次研究管理审计的三种业务类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一般的农地制度创新,沿海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属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范畴,其核心是土地开发权的界定问题。乡村工业化既推动了土地开发权从国家向集体转移,也影响了这一权利的配置方向。本文研究发现,不同乡村工业化模式形塑出不同的土地制度,珠三角的外资充裕型、苏南的外资竞争型、浙江的内生资本稀缺型工业化模式,分别产生了保护股民利益的土地共有制,强调政府统筹能力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与有利内生资本积累的"公有私占"的土地制度类型,三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性工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这表明,评价土地制度的绩效,必须着重考虑具体的工业化模式。当前,中国正处于全球资本竞争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仍然需要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统筹土地开发权的优势,为建立服务于工业发展的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保障,同时,也应当加强土地的再分配功能,保护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提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合法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建斌 杨鹏
抗战时期,毛泽东成功地实施了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农村改造实验。通过经济、文化教育、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三方面的改革,农村旧有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被彻底改变,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政治、阶级觉悟和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乡村传统权威对基层政权的实质性控制宣告结束。中国共产党由此赢得了最广泛的信任与支持。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毛泽东 农村改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珍
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发展过程是渗透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的。他的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提出都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和倾向的。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发生发展可分为萌芽时期即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形成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井冈山时期;成熟时期即土地革命后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时期;进一步发展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和曲折发展五个发展时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