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3)
2023(13792)
2022(11276)
2021(10210)
2020(8213)
2019(18349)
2018(17982)
2017(33940)
2016(18469)
2015(20566)
2014(20398)
2013(20560)
2012(19609)
2011(17884)
2010(18555)
2009(17566)
2008(17727)
2007(16673)
2006(15418)
2005(14402)
作者
(56596)
(47465)
(47425)
(44425)
(30074)
(23106)
(21130)
(18455)
(18274)
(17267)
(16387)
(15877)
(15560)
(15550)
(15085)
(14442)
(13948)
(13861)
(13785)
(13776)
(12112)
(12024)
(11687)
(11388)
(10814)
(10676)
(10669)
(10621)
(9796)
(9597)
学科
(89484)
经济(89368)
(87158)
(68744)
企业(68744)
管理(62415)
(49978)
农业(33517)
业经(33050)
方法(28827)
中国(26342)
(25317)
地方(22621)
数学(20200)
数学方法(20041)
(19594)
技术(18477)
(17673)
财务(17653)
财务管理(17626)
企业财务(16662)
(16641)
(15733)
(15550)
(15492)
理论(15381)
(15055)
贸易(15038)
(14925)
(14540)
机构
学院(283985)
大学(276317)
(120253)
经济(117892)
管理(107546)
研究(99228)
理学(90507)
理学院(89545)
管理学(88334)
管理学院(87814)
中国(79228)
(64650)
(59741)
科学(59236)
(56272)
(51610)
农业(49206)
(48153)
研究所(45921)
业大(45686)
中心(45093)
财经(42898)
(38560)
北京(37899)
(37800)
(37493)
师范(37120)
(35108)
经济学(35011)
(34682)
基金
项目(174234)
科学(137713)
研究(131354)
基金(124512)
(108046)
国家(106817)
科学基金(91569)
社会(85444)
社会科(80466)
社会科学(80443)
(71940)
基金项目(65327)
(57982)
教育(57684)
自然(56369)
自然科(55037)
自然科学(55023)
自然科学基金(54096)
编号(54084)
资助(49225)
成果(44060)
(44013)
(40090)
重点(39039)
(39009)
(37980)
课题(37877)
发展(35867)
创新(35616)
(35284)
期刊
(156996)
经济(156996)
研究(89542)
(68675)
中国(66089)
农业(46141)
(45797)
学报(45437)
科学(43723)
管理(43682)
大学(35686)
学学(33844)
业经(32294)
(31769)
金融(31769)
教育(31463)
技术(25648)
(23453)
财经(22732)
经济研究(21886)
问题(20919)
(19742)
技术经济(16497)
世界(16422)
(16211)
农村(15880)
(15880)
农业经济(15531)
(14277)
经济问题(14253)
共检索到460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崇仁  
论毛泽东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思想程崇仁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应怎样搞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界从本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在“唯工业化”论盛行的50年代,农业的重要性开始被认识,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敏昌  刘明君  
新中国成立后走什么样的农村发展道路 ,在此问题上 ,毛泽东同志主要强调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 ,提出了要将农民组织起来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及坚持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但同时 ,由于毛泽东同志较多地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出发来研究农村社会发展问题 ,导致了他忽视农民利益和农村自身发展 ,致使其在农村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偏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毛泽东农村社会发展思想给我们的启迪在于 :必须将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来考察 ,解决农村社会发展应更多地从维护农民自身利益出发来制定方针和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经济发展从来是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关于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是从战略的高度上来看待和处理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特点,蕴含着深邃的时代发展特征。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经济建设需要有政治指导,经济工作要同政治工作结合一起做。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个过程中,同样要有政治头脑,要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的、有机的结合。毛泽东提出,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人民群众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既要坚决反对空头政治,也要反对没有坚定政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经济发展从来是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关于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是从战略的高度上来看待和处理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特点,蕴含着深邃的时代发展特征。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经济建设需要有政治指导,经济工作要同政治工作结合一起做。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个过程中,同样要有政治头脑,要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的、有机的结合。毛泽东提出,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人民群众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既要坚决反对空头政治,也要反对没有坚定政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玉  
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和本质特征,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以及毛泽东同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前后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的异同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如果对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作动态的、辩证的考察,上述理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发展是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个沉重的问题。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立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是向人民群众负责,是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共享。中国推进发展,要多为人民群众着想。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一命题:(1)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是给人民群众以幸福的生活;(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性完全是为了人民群众;(3)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4)新中国的实践就是,发展完全是为人民群众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建斌  杨鹏  
抗战时期,毛泽东成功地实施了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农村改造实验。通过经济、文化教育、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三方面的改革,农村旧有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被彻底改变,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政治、阶级觉悟和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乡村传统权威对基层政权的实质性控制宣告结束。中国共产党由此赢得了最广泛的信任与支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卫兴华  
毛泽东关于革命与建设的理论,贯穿着两个要点:一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二是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将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联系起来。根据我国的国情,从发展生产力和增进人民利益出发,在各个历史阶段,都重视利用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毛泽东区分了不同经济成分的不同社会性质,重视和强调社会主义国营(国有)经济的领导作用。毛泽东的这些经济思想,起着承上(马恩列理论)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理论与实践,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丹丹  吕文林  齐爱兰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农业基础论"。这是对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建国以来四次国民经济调整即充分印证了其理论的正确性。新时期,经济形势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已不能反映"农业基础论"的全部面貌。须建立起与现代化相统一的"农业基础论",实现其在新起点上的"复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洪军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不但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而且,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同样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自觉地以毛泽东农民问题中的正确理论为指导,重视农民、尊重农民、发动农民、引导农民。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刘荣材  
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对于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制度革命,首先是以意识形态为先导来实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意识形态从共有信念上规定了经济主体实施制度创新的行动域。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有效地协调了社会成员的行动,减少了社会协调成本,新的制度安排也就会沿着意识形态预设的轨道被创设出来。在当时特殊的初始条件下,毛泽东把制度变迁的目标函数界定为制度革命和工业化。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需要进行制度革命,建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使国家能对经济资源进行统一配置,降低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宏毅  
毛泽东从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对新中国农业发展规律进行了可贵地探索。他提出了变革是农业发展的动力、必须以集体化带动机械化、农民是农业建设的主体力量、农业必须为工业服务的观点,反映了新中国农业建设的起点和环境条件。
[期刊] 求索  [作者] 何绍辉  
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开展了独特的社会治理实践,形成了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这一思想以土地革命、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风气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石、纽带、关键和重点,虽因历史条件的限制存在一定局限,但这一思想反映和体现了最广大农民的期盼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孕育的基础,指导了各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农村道路探索,对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有重要借鉴价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枬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进一步阐发和实践,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这一理论宝库。而且推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步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了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1)对工业发展的前程充满信心和期待。认为,建立起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才可能发展工业,中国一定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2)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根本在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子,要对自己的党、国家、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满自信。(3)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借鉴借力发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4)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