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0)
2023(13350)
2022(11305)
2021(11032)
2020(9046)
2019(21201)
2018(21595)
2017(40120)
2016(23006)
2015(26153)
2014(26926)
2013(25593)
2012(23506)
2011(21284)
2010(21623)
2009(19436)
2008(19074)
2007(16883)
2006(14963)
2005(13180)
作者
(65072)
(53426)
(53200)
(50908)
(34220)
(25673)
(24348)
(21179)
(20647)
(19414)
(18456)
(17982)
(17200)
(17187)
(16564)
(16522)
(16288)
(15952)
(15408)
(15216)
(13627)
(13453)
(12909)
(12460)
(12140)
(12083)
(11909)
(11880)
(10747)
(10690)
学科
(78728)
经济(78622)
管理(61214)
(55569)
(46972)
企业(46972)
方法(34934)
数学(28971)
数学方法(28559)
中国(26781)
教育(24086)
(22198)
(21966)
(20782)
理论(20332)
业经(18409)
(16840)
地方(16550)
(14387)
农业(14224)
技术(14103)
(14031)
贸易(14024)
(13588)
(13262)
银行(13216)
教学(12885)
(12660)
金融(12651)
(12581)
机构
大学(321847)
学院(316842)
管理(118831)
(111367)
经济(108376)
研究(107105)
理学(101978)
理学院(100713)
管理学(98806)
管理学院(98208)
中国(74816)
(70796)
科学(67934)
(54552)
(53776)
(52452)
师范(51992)
研究所(49768)
(49459)
(48628)
中心(47558)
业大(46491)
北京(45594)
财经(42609)
师范大学(42110)
教育(41151)
(39496)
技术(38905)
农业(38698)
(38531)
基金
项目(211075)
科学(164755)
研究(161502)
基金(147094)
(127534)
国家(126307)
科学基金(106747)
社会(95961)
社会科(90366)
社会科学(90339)
(84452)
教育(80492)
基金项目(77620)
(72708)
编号(69653)
自然(68449)
自然科(66801)
自然科学(66786)
自然科学基金(65528)
资助(60453)
成果(60197)
课题(50762)
重点(48126)
(47155)
(45425)
(43758)
项目编号(42840)
(41540)
教育部(40584)
创新(40466)
期刊
(125966)
经济(125966)
研究(101860)
中国(69219)
教育(68782)
学报(52108)
科学(45776)
(44756)
管理(43186)
(41190)
大学(39787)
学学(35729)
技术(31347)
农业(31124)
(24367)
金融(24367)
财经(21070)
业经(20842)
图书(20215)
经济研究(18817)
(17887)
职业(17621)
问题(16188)
(15880)
理论(15373)
(15187)
科技(15174)
(15020)
论坛(15020)
实践(14289)
共检索到474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蒙成  徐承萍  
我国比较教育长期以来遵循的研究范式具有显著的离身特征,造成盛行书斋内研究、旅行报道式研究,重宏大叙事与器物研究轻具体教育生活,倾向"拿来主义"等问题。具身认知理论对促进比较教育研究转向、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包括由宏大叙事回归真实教育生活、从器物研究转向重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身体意义、从文本研究转向深入教育生活现场的田野研究等。比较教育具身研究可以生产更具身体意蕴、更能凸显时空特征的真实生动的比较教育知识,能够帮助知识使用者选择和运用更加适切的知识来解决本土教育生活中的问题。比较教育研究者不断提升自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史娟红  
在一般人看来,道德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涉及到人的身体,但这却受到了选择性的忽视。道德教育的身体转向不仅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反思,还是对现实道德异化的理性回应,也是落实"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身体转向的实现需要三个转变:其一,注重离身思维向具身思维的转变;其二,注重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转变;其三,注重教育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转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晏国祥  方征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消费者行为研究经历了由实证主义向非实证主义范式的转向。我们认为,消费者理性假设变更是推动转向的主要动因。消费者是被动、消极的研究对象还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追求消费体验的消费主体,这是两大范式根本分歧之所在。人类学中的民族志法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前沿方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飞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梁燕玲  
实证分析研究范式曾经是比较教育学科中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它以科学哲学作为理论基石,把教育过程归结为自然过程,相信教育现象背后必然存在着因果关系,并认为主体可以通过一定的工具操作而获得对客体的认识。从学科先驱朱利安,到安德森、诺亚和埃克斯坦等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都希望通过实证分析范式建立一种可反复检验的科学理论。但实证分析范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聂永成  
世纪之交的教育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即问题意识。解释学语境下的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领会并使之成形的投射活动,问题就是揭示事物的意义,提问就是给问题预设某种开放性和某些边界限定,这就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前理解框架"对问题进行理解和解释。问题的首要性体现在对研究范式的依赖。真问题是教育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或实践中凸显出来的本土的现实的教育问题。教育研究面临的困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问题"及其研究范式,超越传统的研究边界,在对话中构建理想的"间"性,实现范式转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钧  
本文依据社会学对研究范式的界定,从研究范式产生的背景、研究目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研究者价值观等方面分析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解释主义研究范式、批判理论研究范式、后现代主义研究范式、混合研究范式和思辨研究范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姚琳  彭泽平  
历史主义是比较教育的一种重要研究范式,其确立于20世纪初,盛行于"二战"前后,在20世纪上半叶占据着比较教育研究的主流地位,对于比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多样化发展明显式微,但历史主义范式对于今日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教育研究仍然具有其生命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杨尊伟  
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将引发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具有全样本性、注重效率、注重因果和相关的复杂性等特征。传统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势在必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不仅要深度挖掘现有的教育数据资源,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资料,确立清晰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而且要重视理论创新和对知识的原创性贡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程晋宽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经历了 1 0 0多年的历史发展 ,已经建立了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论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首先探讨了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及西方教育管理范式的转换 ;其次 ,认为实证主义一直是西方教育管理的元叙述方式 ;其三 ,认为后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正在改变着西方教育管理的研究范式 ;最后 ,对西方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批判性评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卓泽林  
自洪堡创建柏林大学以来,其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由"模式1"到"模式2",再到"模式3"的发展路径。模式1知识生产模式因其无法满足社会转型的需求而陷入困境,不得不转向模式2;模式2知识生产理论为突破学科界限,促使大学知识生产走向社会,强调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因其忽略了公民社会实体等因素使其难以成为理想的知识生产模式;模式3知识生产理论以创新网络和知识集群为衍生基础,依托"四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为适应情境,以多节点、多边界、多层次、多形态为特征,嵌入联合演进、联合专属和共同竞合的逻辑运行机制,并以学术性企业为努力方向构成了动态,融合的知识生产创新系统。大学知识生产应该尽快...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谭丹  
"空间转向"是20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对空间问题的阐述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成为众多社会学科探索前卫理论的重要标志。但相比其他社会学科,比较教育对"空间转向"的回应还很迟缓。比较教育研究所秉持的仍然是一种传统的空间观念,即将空间简化为地理空间,将地理空间简化为静止的、固定的容器,将容器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分析单位。这种空间观念下的研究范式是一种静态的研究范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全球流动和全球关联的社会现实。实现比较教育研究的"空间转向",应让空间关系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让空间绘图/绘制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让追求空间正义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目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教育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和两次范式转换。首先是政治教育范式向绩效主义范式的转换,其次是绩效主义范式向文化学范式的转换。文化学范式是以人为中心,从文化出发来研究人、从人出发来研究文化所形成的研究范式。文化学范式正在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主导或主流范式,它带来了教育学学科和教育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姚琳  
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产生及其应用,丰富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有自己的进步性和合理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方法论上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在论述比较教育学的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基础上,简要探讨了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吴颖颖  徐建华  
当我们谈论阅读时,“身体” 似乎时常缺席。但是,身体是我们阅读时不可忽略的实在。通过回顾主流阅读理论中身体所扮演的角色并分析其对身体不同的认知,梳理身心关系的变化,发现在笛卡尔“身心二元论”主导下 ,阅读体验呈现意识体验与身体体验的对立割裂。而具身主义“身心一体”理念打破了传统的身心二元论,实现对身体的回归,从而进一步探讨了阅读体验研究发展中意识体验与身体体验的结构变化,为阅读体验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