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0)
2023(10978)
2022(9211)
2021(8671)
2020(7573)
2019(17575)
2018(17689)
2017(33652)
2016(19347)
2015(22587)
2014(22938)
2013(22276)
2012(21121)
2011(19227)
2010(19896)
2009(18233)
2008(18486)
2007(17064)
2006(14884)
2005(13504)
作者
(55696)
(46509)
(46064)
(44510)
(29811)
(22602)
(21311)
(17992)
(17761)
(16888)
(15949)
(15710)
(15044)
(14929)
(14727)
(14703)
(14484)
(13608)
(13606)
(13600)
(12023)
(11669)
(11469)
(10652)
(10591)
(10577)
(10523)
(10509)
(9421)
(9344)
学科
(76854)
经济(76768)
管理(49546)
(48769)
(39672)
企业(39672)
方法(38679)
数学(33867)
数学方法(33549)
中国(24801)
教育(21577)
(20982)
(20363)
(18825)
理论(16627)
(15396)
贸易(15390)
业经(15223)
(14896)
(14761)
地方(14339)
农业(13313)
(12872)
财务(12836)
财务管理(12797)
(12400)
银行(12372)
(12282)
金融(12279)
企业财务(12131)
机构
大学(286439)
学院(280243)
(108371)
经济(105804)
管理(99744)
研究(96968)
理学(85098)
理学院(84023)
管理学(82497)
管理学院(81948)
中国(68724)
(61497)
科学(58127)
(52961)
(49917)
(47008)
师范(46624)
研究所(45166)
(44816)
(44639)
中心(44140)
财经(42138)
北京(39806)
业大(38889)
(38094)
教育(37919)
师范大学(37907)
(35563)
农业(35244)
经济学(34126)
基金
项目(176192)
科学(138536)
研究(134590)
基金(124130)
(107466)
国家(106462)
科学基金(89593)
社会(81847)
社会科(77294)
社会科学(77271)
教育(70194)
(69545)
基金项目(64889)
(60762)
编号(57616)
自然(56186)
自然科(54856)
自然科学(54842)
自然科学基金(53878)
资助(51936)
成果(50770)
课题(42714)
重点(41583)
(41572)
(38643)
(36514)
教育部(36100)
(35280)
项目编号(34690)
大学(34553)
期刊
(118598)
经济(118598)
研究(92636)
教育(61271)
中国(60842)
学报(43757)
(42529)
(38753)
科学(38393)
管理(34124)
大学(33761)
学学(30076)
技术(27305)
农业(25826)
(25082)
金融(25082)
财经(22624)
(19427)
经济研究(18871)
业经(18242)
问题(16227)
职业(15706)
(14938)
图书(14866)
(14110)
技术经济(13257)
(13214)
论坛(13214)
(13189)
理论(12809)
共检索到427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梁燕玲  陈时见  
实证分析范式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特征:(1)强调客观性假设;(2)倡导经验性感知;(3)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4)主张方法一元论。正是基于这些特征,实证分析范式具有客观性、操作性、验证性和预测性等优势,也存在着诸如追求纯科学性和普世的视角、过多关注政治及社会和经济效果、推崇自然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局限。对其优势和局限性的全面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实证分析范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梁燕玲  
实证分析研究范式曾经是比较教育学科中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它以科学哲学作为理论基石,把教育过程归结为自然过程,相信教育现象背后必然存在着因果关系,并认为主体可以通过一定的工具操作而获得对客体的认识。从学科先驱朱利安,到安德森、诺亚和埃克斯坦等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都希望通过实证分析范式建立一种可反复检验的科学理论。但实证分析范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余凯  
略论美国比较教育中的后现代范式特征●徐辉余凯自从科学家库恩在他的名著《科技革命的结构》中首次使用“范式”,并用来指一种科学理论,或指从一种科学理论(模式)到另一种科学理论(模式)的演变和转移时起,“范式”一词在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忠辉  赵伟  
企业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研究的热点,并且形成了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的不同范式。从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竞争优势的种类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方法等方面,论述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以及两种新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范式,并且对这两种新的研究范式同波特的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志纯  安静  
以相对简洁的方式勾勒出我国实证范式的演进主线,并对中西实证范式的脉络背景进行概略性比较,从而增进对我国教育实证研究范式的共识性理解。我国实证范式在历经了朴学的萌芽、严复的引介、王国维的融合沟通等重要阶段之后,逐渐衍化出以下两大有别于西方实证范式的鲜明本土特征:第一,我国的实证范式并不盲目地拒斥形而上学,而是对其采取温和友善的态度,努力与其和而不同;第二,我国的实证范式更多地承载着引介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精神的特殊内涵。实证范式分为如下三大结构类型:(1)描述性事实研究(客观事实研究);(2)归纳性规律研究(理论建构研究);(3)演绎性验证研究(理论验证研究)。当前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存在着实证范式研究数量匮乏与实证范式结构类型单一的问题。对此,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大实证范式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中的应用力度;其次,需要克服实证范式的武断虚妄与自我中心倾向,各种范式间应当相互尊重,加强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莞娟  王辉  周晓露  
当教育存在比较优势时,个人选择最大化收入的教育程度,某些人高中毕业后的工资比大学毕业后高,另一些人则相反。因此,当存在比较优势时,上大学不一定是最优选择。本文采用Roy模型验证中国教育选择是否存在比较优势。根据1989-2009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数据,本文得到:个人能力是多维的,人们依据比较优势选择教育程度。这对我国大学扩招的教育政策有一定指导意义:当人们依据比较优势选择教育程度时,大学大幅度扩招可能会误导人们错误地选择大学教育,或者误导人们忽视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带来高级技工大量空缺的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蒙成  徐承萍  
我国比较教育长期以来遵循的研究范式具有显著的离身特征,造成盛行书斋内研究、旅行报道式研究,重宏大叙事与器物研究轻具体教育生活,倾向"拿来主义"等问题。具身认知理论对促进比较教育研究转向、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包括由宏大叙事回归真实教育生活、从器物研究转向重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身体意义、从文本研究转向深入教育生活现场的田野研究等。比较教育具身研究可以生产更具身体意蕴、更能凸显时空特征的真实生动的比较教育知识,能够帮助知识使用者选择和运用更加适切的知识来解决本土教育生活中的问题。比较教育研究者不断提升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实证主义范式是以经验主义、客观主义、自然主义为认识论基础构建的一套严密、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其精神实质是科学主义,其行动纲领是推动学科"科学化"。实证主义范式对提升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性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但其意义也不能夸大或泛化,否则可能造成"去思想"、"去价值"、"去人文"等风险。当前中国教育学的范式变革,要寻求不同范式的通约性和互补性,以实现多元范式的共存共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杜祖贻  HEIDI.ROSS   WILLIAM.CAVE   DAVID.BAIR   曾晓东  张云  
引言 本研究始于1978年秋。目的有四:①描述比较教育尤其是美国比较教育的发展;②从跨学科的角度理解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③确认比较的方法和观点的有效性;④对不断变化的政治、文化和智力环境作出反应的这些方法和观点的持续评价加以审查。 当时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混乱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结果,从而迫使人们对比较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第一次调查。“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学会"(CIES)在密执安州安阿伯召开的会议上(1979年3月21日—23日)散发了其调查报告。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景宇  
从比较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 ,转型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多样化的制度安排 ,促使对转型经济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用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代替所有制分析。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虽然有助于解释多样化的制度安排 ,但由于它是从交易关系出发强调个体与法权 ,这不符合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规律 ,与此相反 ,所有制分析更加注重交易关系背后的生产关系 ,注重社会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的矛盾运动 ,因而对转型经济研究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余嘉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国民  
延伸模式是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文章在回顾延伸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产业发展的延伸模式,即从产业链延伸视角看,将延伸模式分为位移延伸、平移延伸和混合移动延伸;从延伸产业前后的相关性视角看,将延伸模式分为相关延伸和无关延伸等,并构建数学模型实证了产业间的延伸不是无止境的,需要一定的"度",同时还以我国钢铁产业为例探讨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延伸。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国民  
延伸模式是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文章在回顾延伸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产业发展的延伸模式,即从产业链延伸视角看,将延伸模式分为位移延伸、平移延伸和混合移动延伸;从延伸产业前后的相关性视角看,将延伸模式分为相关延伸和无关延伸等,并构建数学模型实证了产业间的延伸不是无止境的,需要一定的"度",同时还以我国钢铁产业为例探讨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延伸。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国民  
延伸模式是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文章在回顾延伸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产业发展的延伸模式,即从产业链延伸视角看,将延伸模式分为位移延伸、平移延伸和混合移动延伸;从延伸产业前后的相关性视角看,将延伸模式分为相关延伸和无关延伸等,并构建数学模型实证了产业间的延伸不是无止境的,需要一定的“度”,同时还以我国钢铁产业为例探讨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延伸。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晴  刘洋  高明杰  刘李峰  
近年来我国蚕桑业的主产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东桑西移"、"两广崛起"的发展态势十分明显。本文在对我国桑蚕业区域格局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重心模型及年际空间移动角度模型对我国蚕桑业优势产区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桑蚕生产重心逐步向西、向南移动,广西、广东蚕桑业发展突飞猛进。运用比较优势指标对我国蚕桑业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分析评价也印证了上述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