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4)
2023(4417)
2022(3581)
2021(3559)
2020(2958)
2019(6751)
2018(6831)
2017(11156)
2016(7338)
2015(8283)
2014(8555)
2013(7785)
2012(7327)
2011(7120)
2010(7480)
2009(6826)
2008(6956)
2007(6557)
2006(6007)
2005(5687)
作者
(19460)
(15893)
(15858)
(15332)
(10485)
(7685)
(7471)
(6487)
(6112)
(5834)
(5610)
(5409)
(5367)
(5332)
(5079)
(5030)
(4889)
(4795)
(4785)
(4758)
(4658)
(4069)
(3901)
(3767)
(3744)
(3734)
(3690)
(3525)
(3360)
(3254)
学科
(21154)
经济(21132)
教育(19805)
管理(16959)
(14551)
(13843)
企业(13843)
(12935)
中国(11769)
理论(10815)
方法(7788)
教学(6733)
(5967)
技术(5962)
(5177)
业经(5157)
数学(4926)
(4867)
数学方法(4799)
研究(4724)
经济学(4450)
发展(4377)
思想(4260)
(4254)
(4062)
政治(4045)
(4036)
(3889)
(3599)
(3531)
机构
大学(112136)
学院(103544)
研究(38705)
(32014)
管理(31398)
经济(31048)
教育(29579)
(26682)
师范(26543)
理学(26086)
理学院(25648)
(25525)
管理学(25120)
管理学院(24869)
科学(22826)
师范大学(21999)
中国(21394)
(19720)
(17959)
研究所(17881)
北京(17109)
(16868)
中心(15425)
技术(14421)
(14150)
职业(13382)
财经(13308)
(13201)
(11869)
(11768)
基金
项目(59230)
研究(52334)
科学(47512)
基金(38802)
教育(32781)
(32751)
国家(32303)
社会(30086)
社会科(28021)
社会科学(28016)
科学基金(26292)
成果(25057)
编号(24644)
(23752)
(22502)
课题(19942)
基金项目(19062)
(17298)
项目编号(15739)
资助(15249)
(15134)
重点(14947)
规划(14929)
自然(14367)
(14177)
自然科(13980)
自然科学(13976)
教育部(13758)
自然科学基金(13732)
(13497)
期刊
教育(49638)
研究(43702)
(38259)
经济(38259)
中国(28853)
学报(16274)
(14539)
科学(13179)
大学(13063)
技术(11992)
职业(11522)
管理(10979)
学学(10167)
图书(9655)
(9573)
财经(8307)
(7511)
论坛(7511)
技术教育(7397)
职业技术(7397)
职业技术教育(7397)
(7226)
书馆(6973)
图书馆(6973)
农业(6556)
高等(5783)
(5469)
经济研究(5466)
情报(5348)
(5245)
共检索到170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袁利平  
比较是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制度化学科的逻辑起点。比较教育学的知识形态是由有一定逻辑联系的经验知识、技术知识和理论知识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比较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比较教育学研究主体及其需求的复杂性和教育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教育学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这不仅决定着比较教育学科的生存根基与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上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意义世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角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田小红  
以不同视角关照比较教育学知识与教育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比较教育学研究实践来看,比较教育学仍然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从比较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和教育学其他分支学科不得不广泛采用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的角度看,比较教育学正在成为教育学本身,基于这种发展趋势和教育学本身的发展历史以及时代的发展特点,比较教育学应该成为教育研究的高级形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海龙  
知识的合法性是一种社会学界定,主要源自人的实践。当学科出现之后,知识的合法性就对学科地位产生了直接影响。教育学自成为一门学科以来,其社会地位与功能就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由于教育学形成历史的复杂和知识运动过程的混乱,导致其受到重视的程度不够。学科的地位由于这种知识上的混乱而不断摇摆,教育学的生存一直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中。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学的学科规训来自于知识的性质,学科的地位与社会影响力是由其知识的价值来决定的。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教育学的知识生产与运用才能真正服务于实践。教育学的价值应该从重塑学科知识的来源以及规范知识的输出入手,重新寻求合法性建构的维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郝凌菲  
对世界教育社会现实真实存在的完整性质和形式、有机统一的全质形态进行对应性地科学反映和把握,构成了比较教育学的对应性全质形态研究范式。它要求比较教育学学者以开阔和现实的全球视野,立足现代全球社会生态化发展基本走向和文明建设的视位,面对世界教育社会现实的真实全质形态存在,运用历史与逻辑科学统一的生态理念、结构框架及思路和叙事方法,对世界教育社会现实存在的各种全质形态进行对应性的理念形态性反映和建构与文本形态性刻画、表达和呈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陆伟  
全球体系化是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真实存在和完整发展的基本轨迹、客观现实与必然趋势,是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实质形式趋同化及其生产生活本质样态多样化有机统一的全质生态化主流表现与完整形态。科学认识、把握和建构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全球体系化存在与发展的全质生态化形态内涵、性能与运行,是当代教育科学的时代主题、发展机遇、创新节点和科学使命,是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性、优势和历史使命所在,是比较教育学视主平实通达、视意高远超越、视物体系有机、视线齐备精细、视力对应周延的生态化范式科学真实、全质转型、自我超越与学科先行的时代要求和价值所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把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新形象科学地确定为教育形态类型学,是时代发展、教育科学分工和学科基本性质与历史使命的必然反映和要求。它用最具通用性和科学性的写生叙事、综合推演和科学类比有机结合的教育生态学话语、文本和思维方法,集中展示、准确描述、具体抽象和完整反映各种生态样式差异多样性和实质共性有机统一的教育形态和类型,深刻揭示和合理建构各种层面的教育形态和类型的生态结构、成因、运行和功能,为比较教育学学科共同体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生产生活专业园地和平台,启示和支撑共同体内部及其与外部社会成员之间更好地进行教育对话、交流、共处、共识、借鉴、共享、互动和共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生兆欣  
任何学术研究都会涉及到价值,比较教育研究自然也不例外。只有承认价值存在并分析其涉入比较教育研究的形式和条件,才能更好地促进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入有三种形式:个人价值涉入、社会价值涉入和学科价值涉入。其中,个人价值涉入与时代的关系,社会价值涉入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学科价值涉入与地缘学术的关系,是反思比较教育研究活动的价值涉入需要辨明的三对关系条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祝刚  王语婷  
后殖民主义转向是国际上比较教育学最近几十年重要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作为批判文化学的三大重要理论基础,新东方主义、“亚洲作为方法”与南方理论为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它们从知识社会学的视野批判了目前“西方作为方法”的全球学术等级结构,促进了国际知识生产的“去西方化”和民主化。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可丰富比较教育学多元的“参考体系”,打破全球化背景下“东方—西方”与“南方—北方”之间的知识等级秩序;讲好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改革经验;丰富比较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视角,促进学科研究范式的更新;加快构建以“亚洲作为方法”和以“中国作为方法”的比较教育学知识生产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雅婷  
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会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这种选择的倾向和价值表现就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不同时期、不同高等教育哲学流派主要呈现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这三类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协调随社会发展进步而有所变化,并有不同的侧重方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安萍  陈若愚  李锦春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构建的基础,论述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中的争论与困境,提出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要充分借鉴吸收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经验。研究生教育学在将来的发展中应强化服务职能,增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服务能力;深化理论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借鉴和引进其他成熟学科的理论体系,完成从经典学科思维向现代学科思维的转变。研究生教育研究者应该开放性地借鉴和吸收其他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积极融入鲜活的院校研究生教育实践,促进研究生教育研究院校特色的形成;广泛涉猎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夯实从事研究所应具备的宽广知识基础,努力提升研究者自身的学术水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褚远辉  
钟鲁斋是我国早期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和比较教育学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在比较教育学科理论建设及国别比较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35年他编著并出版了《比较教育》,对我国早期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该书中,他具体阐释了比较教育的价值取向:比较教育具有教育借鉴的价值取向;具有构建教育科学体系和促进其他教育科目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方法论构建的价值取向;具有实现教育"本土化"的价值取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雪莉  宋永华  伍宸  
先进的教育科研价值取向是实现一流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价值取向决定价值选择并通过价值选择体现出来。以国内外9所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为案例,对他们的科研愿景进行分析,并通过运用Citespace 5.3R4和Nvivo 11.0软件,从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所在时空——教育主客体、教育影响、教育阶段和教育空间四个维度,对近10年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科研成果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科研立项的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国内倾向于以教育学科与国家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科研工具价值取向;国外倾向于以"人"本身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科研本体价值取向。在加快推进教育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新时期,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应努力实现工具价值取向与本体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并在教育研究相关方面做出适切调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刘旭东  
全球教育多样而趋同的一体化发展,比较研究方法普适性的广泛认可与研究成果的倍增,研究实践的过分功利直观和庞杂浅薄,使比较教育学科及其方法性研究范式日益受到身份独特性的质疑和挑战。教育社会形态学以教育社会生态公理逻辑严谨、普适共享和差异包容的高端视点、全景视域、完整视像、人类视位、生命视角和生态视力,科学地综合众多比较教育学研究成果与模式,直面洞察全球教育社会形态系统,把比较教育学比较方法本位的共用研究范式转换和提升为对象形态本位的特定研究范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项贤明  
在迪尔凯姆等探索社会研究科学化的过程中,"比较"是作为社会科学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而被提出的。朱利安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设想,是与当时社会研究探寻科学化的大背景相一致的。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实际是作为一个翻译介绍的"工种"被重建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卷入全球化进程,比较教育研究如今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教育科学其它学科的需要。在国际上,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探索早在20世纪中叶即已开始。比较教育研究要成功应对时代的变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就必须回归科学的"比较"并逐步实现自身的科学化,进而建立其学科同一性,即从"比较教育"走向"比较教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