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2)
2023(9631)
2022(8115)
2021(7277)
2020(5977)
2019(13660)
2018(13393)
2017(25322)
2016(13728)
2015(15267)
2014(15485)
2013(15306)
2012(14652)
2011(13663)
2010(14128)
2009(13176)
2008(12825)
2007(11698)
2006(10723)
2005(9988)
作者
(41987)
(35332)
(35001)
(33284)
(22388)
(16914)
(15727)
(13580)
(13523)
(12869)
(12012)
(11890)
(11513)
(11480)
(10899)
(10679)
(10280)
(10135)
(10082)
(9775)
(9051)
(8733)
(8716)
(8171)
(8083)
(7922)
(7776)
(7736)
(7192)
(6964)
学科
(74251)
经济(74203)
管理(37989)
(36582)
(28171)
企业(28171)
方法(26451)
地方(24166)
数学(22664)
数学方法(22285)
中国(21044)
(19428)
业经(17374)
环境(15571)
(14299)
地方经济(13938)
农业(13425)
产业(12004)
(11946)
技术(11421)
(11374)
(11215)
金融(11214)
(10954)
贸易(10941)
(10604)
(10496)
理论(10485)
银行(10483)
(10426)
机构
学院(208701)
大学(205851)
(87904)
经济(86163)
管理(76300)
研究(75959)
理学(64661)
理学院(63801)
管理学(62387)
管理学院(62001)
中国(56223)
科学(46950)
(44938)
(39380)
(38249)
研究所(35554)
(34289)
中心(33689)
(32979)
(31323)
师范(31047)
财经(29732)
业大(29382)
北京(28986)
(27198)
(27036)
经济学(26936)
(26630)
农业(26587)
师范大学(24737)
基金
项目(134275)
科学(106054)
研究(99412)
基金(95290)
(82829)
国家(82151)
科学基金(70066)
社会(64017)
社会科(60812)
社会科学(60796)
(55135)
基金项目(49709)
(45217)
教育(44838)
自然(43214)
自然科(42142)
自然科学(42136)
自然科学基金(41334)
编号(39848)
资助(39073)
(36031)
成果(32571)
重点(31140)
发展(29293)
课题(29260)
(28792)
(28533)
(28161)
国家社会(26429)
创新(26290)
期刊
(106821)
经济(106821)
研究(65881)
中国(45985)
(32812)
学报(31802)
科学(30263)
管理(29984)
(28117)
教育(26031)
大学(24377)
学学(22756)
农业(22747)
(19869)
金融(19869)
技术(19731)
业经(18731)
经济研究(16664)
财经(15661)
问题(14341)
(13615)
统计(12151)
(11836)
技术经济(11609)
资源(11487)
(11416)
图书(10929)
科技(10649)
(10338)
商业(10165)
共检索到329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瑞生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地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新模式,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从科研到应用的周期缩短,国民经济有大的振兴。在这种形势下,有诸多的问题需研究。其中选点布局智能型工业是重大的措施之一。笔者就武汉东湖地区发展智能型产业的地理环境进行一些分析论证一、软资源是智能型产业布局首要条件传统大工业的布局选点投建,首先考虑的是硬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如建设钢铁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霞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从政府支持、孵化器建设、产业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学习创新、集群合作和创新文化建设七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政策亮点。剖析了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链不完善、集群合作效率低下、体制机制创新不足、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创新能力偏低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霞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机制、外部经济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集群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引入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案例,对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守边  
1 武汉梅园的建设过程且喜东湖春早到,梅树万花一齐开.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民歌集《诗·召南》中有首"摽有梅"的诗篇,反映当时的陕西召南地区,梅树已相当普遍,栽梅是为了食用和药用.果梅经过长期的引种驯化和繁殖栽培,至汉初出现了花梅(梅花).《西京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国平  
知识经济下最活跃的创新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化发展需要新的融资制度安排———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而在中国目前的金融体制下,面临许多现实障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方面探索出多条成功路径,如积极倡导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创业中心的孵化功能、有效引入风险投资、收购兼并与资本运营、与大企业配套发展,等等,这些为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耀华  李斐然  
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主要从城市型风景区的特性、产业结构和布局两方面入手,研究城市型风景区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东湖风景区本地游客所占比例较大,但景中村的发展面临困境。风景区经济产业结构比较简单,景区内主要是以餐饮、住宿和旅游商品销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业布局上,经济活动呈现出由景区内向景区外扩散的趋势,但景区与城市的联动性不强。最后总结了城市型风景区经济发展的圈层模式,并对东湖风景区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耀华  李斐然  
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主要从城市型风景区的特性、产业结构和布局两方面入手,研究城市型风景区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东湖风景区本地游客所占比例较大,但景中村的发展面临困境。风景区经济产业结构比较简单,景区内主要是以餐饮、住宿和旅游商品销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业布局上,经济活动呈现出由景区内向景区外扩散的趋势,但景区与城市的联动性不强。最后总结了城市型风景区经济发展的圈层模式,并对东湖风景区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秀香  赵越  简如洁  
"气候智能型"农业是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及贸易受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逐步凸显,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农业走"气候智能"发展之路应围绕智能化应对洪水和干旱等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而展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邵欣平  王建平  
在未来产业发展进程中,高科技产业是塑造以大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形象,还是依据现有科技资源,以现有产业条件为基础,走以智能型的系统集成模式为主的产业发展道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我们认为,在现有的市场环境、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现有的产业基础条件下,未来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逐步选择并深化发展为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系统集成产业。需要指出,本文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雁  赵坤  方精云  谢平  
利用1986、1993、1999年的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和1981年地形图,借助GIS技术分析了城市湖泊地区—武汉东湖流域1987~1999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及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分为水体、针叶林、阔叶林、灌草、裸地、农业用地和城镇用地七种类型。各时期遥感影像分类精度都在85%以上。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以城镇大幅度扩展(从占全流域面积的9.1%到29.6%)、农业用地增加(从7.0%到13.9%)和由此引起的林地(从占全流域面积的33.6%到24.3%)、水体(从30.4%到23.8%)面积减少为主要特征。同时流域整体的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提高,但不同景观组分的碎裂化程度的变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常恒毅  
关键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常恒毅  
~~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
关键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纯  沈清基  王智勇  
基本生态控制线实施以来,生态控制线线内村庄面临多重困境。生态线与村庄的协调发展研究具有现实必要性。生态控制线与村庄的协调发展需要关注三点要义:1)生态线的公共政策本质;2)生态线内外的公平与正义;3)生态线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尊重。以位于武汉生态控制线内东湖大李村为例,首先分析了大李村空间演变与生态线的关系。进而,梳理了大李村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社会力结合个体资本的渐进过程和政府力结合外部资本的跃进过程,比较了两类过程在物质空间环境、驱动主体、社会网络方面的不同特征。最后,总结了生态控制线与大李村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治理模式和设计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雅莉,陈立军  
我国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这呼唤着智能型城市的建设。智能型城市是以系统知识为基础发展经济的知识中心城市,它使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出我国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突出特色。智能型城市的框架模式表现为其特有的经济、社会和市民特点;其功能特征表现为信息、教育、科技和智能四大中心作用。它是我国发展新阶段城市化的最新特征,特别是大城市化的基本战略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