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98)
- 2023(5138)
- 2022(4541)
- 2021(4287)
- 2020(3604)
- 2019(8387)
- 2018(8250)
- 2017(16645)
- 2016(8964)
- 2015(10023)
- 2014(10331)
- 2013(10038)
- 2012(9617)
- 2011(8996)
- 2010(9383)
- 2009(8862)
- 2008(8994)
- 2007(8242)
- 2006(7680)
- 2005(6927)
- 学科
- 济(38741)
- 经济(38701)
- 管理(27266)
- 业(25730)
- 企(21609)
- 企业(21609)
- 贸(19114)
- 贸易(19103)
- 易(18573)
- 方法(15687)
- 数学(12793)
- 数学方法(12620)
- 农(10818)
- 财(10221)
- 中国(10146)
- 策(9242)
- 地方(8396)
- 关系(8359)
- 业经(7908)
- 制(7783)
- 学(7661)
- 出(7319)
- 理论(7140)
- 融(6493)
- 金融(6491)
- 银(6398)
- 银行(6391)
- 农业(6345)
- 及其(6243)
- 行(6175)
- 机构
- 学院(136205)
- 大学(136001)
- 济(61497)
- 经济(60249)
- 管理(49499)
- 研究(48134)
- 理学(41725)
- 理学院(41265)
- 管理学(40608)
- 管理学院(40362)
- 中国(36129)
- 财(29827)
- 京(27678)
- 科学(26238)
- 所(24606)
- 财经(22825)
- 研究所(21872)
- 江(21830)
- 中心(20546)
- 经(20476)
- 范(19706)
- 师范(19624)
- 经济学(18656)
- 农(18329)
- 北京(17779)
- 州(17543)
- 院(17240)
- 经济学院(16731)
- 贸(16499)
- 财经大学(16443)
- 基金
- 项目(79365)
- 科学(62645)
- 研究(62381)
- 基金(57095)
- 家(48284)
- 国家(47839)
- 科学基金(40292)
- 社会(39415)
- 社会科(37430)
- 社会科学(37422)
- 省(29778)
- 教育(29116)
- 基金项目(28707)
- 编号(26192)
- 划(25487)
- 资助(24561)
- 自然(24357)
- 自然科(23781)
- 自然科学(23775)
- 成果(23447)
- 自然科学基金(23374)
- 课题(18833)
- 部(18706)
- 重点(17820)
- 发(17547)
- 性(16864)
- 教育部(16458)
- 人文(16105)
- 创(16011)
- 项目编号(15713)
共检索到220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龙安山 戴月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湘永
一、双方贸易额迅速增长,贸易结构有所改善 1990—1994年,德、法、英三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合计的增长率是21.1%,其中对亚洲出口的增长率为48.5%,特别是对中国和印度的增长率都超过了100%。1993年,欧盟对亚洲国家出口额高达900亿欧洲货币单位,超过其对美国841亿欧洲货币单位的出口额。1994年1—10月欧盟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中国的贸易总额为1395.42亿欧洲货币单位,约占欧盟同期对外贸易总额的16%。1994年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额达315.2亿美元,较1993年增长20.7%,是1980年的6倍之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邹传锋
欧洲新亚洲政策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影响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所邹传锋在冷战年代,由于受美苏全球争霸格局的制约,欧洲国家更具内向性,即首先考虑欧洲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安全需要而无力他顾。而自70年代以来经济蓬勃发展的亚洲国家也把目光集中于美、日两国,对昔日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裘元伦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欧盟对华长期政策”。欧盟对华长期政策具有渐进性、双轨制、相对稳定性和两面性的特点。目前,积极方面明显占优势,中欧关系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第二部分“中欧经贸关系”。在中欧双方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特别是自1992年以来,欧中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着反倾销、数量限制、普惠制、市场准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第三部分“战略性对策建议”。本文给自己限定的任务是提出若干战略性意见,包括中欧双方都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对方重要性的认识;发展中欧关系要在亚欧会议、欧洲联盟和两国双边关系三个领域中同时推进;要充分利用德、法、英等西欧主要国家各自的特点;认...
关键词:
欧盟 经贸关系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国芝
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在目前或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虽然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变化。现在在世界经济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不仅是美国、欧洲(主要指欧盟)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还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欧盟出于争夺世界市场份额、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铃 秦磊
2021年2月欧盟发布新贸易政策文件。这份冠名为"开放、可持续和坚定的贸易政策"文件,较为清晰地展示了欧盟未来十年贸易政策的三大核心目标,以及为实现三大核心目标所需要聚焦的六方面行动。与2015年贸易政策——《贸易惠及所有》比较,新贸易战略立足于加速欧盟从新冠疫情复苏,适应绿色和数字经济转型,建设成为更具韧性的世界的欧洲等诸多考虑。中欧经贸关系是我国与发达经济体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中国超越美国上升为欧盟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同年年底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结束。欧盟新贸易政策此时出台,为我国思考未来如何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提供了借鉴。我国宜在深入全面分析欧盟贸易政策出台背景、推进重点的基础上,洞悉欧盟相关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以落实"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引领,积极主动作为,推动中欧经贸关系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欧盟 贸易政策 中欧经贸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车卉淳
本文认为,2004年欧盟东扩以后,随着东欧10国的加入,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欧盟的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欧盟东扩后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转移效应以及中、欧双向投资发展不平衡等。文章提出,为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我国应加速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双方在技术领域的合作与贸易的互补性等。
关键词:
欧盟东扩 中欧经贸关系 歧视性贸易政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隋广军 杨从杰
自我国与欧共体建立正式关系后,双方之间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贸易额不断增加。但就现有双方之间的贸易格局而言,与欧盟的经济实力及双方各自的贸易合作潜力是不相称的,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在分析了制约我国与欧盟之间经贸发展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与欧盟之间需要拓展和发展的合作领域,并认为广东省可以成为欧盟成员国及企业进入我国的首选目标区域之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叶其湘
美国制定亚洲战略,以求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地区占据有利地位 如何将成长的亚洲经济纳入美国的利益,这已成为美国构筑亚洲战略的重点。促使美国作出这一战略转变的最根本因素,就是亚洲的崛起,即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贸易地位不断上升、投资势头日趋强劲。美国政府认为,制订积极的地区性政策是确保美国经济坚实地扎根于世界上这些生气勃勃的地区的一种途径,这些地区对美国的经济未来非常重要。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的战略重点已经发生了具有意义的重大变化,现在处于美国外交和经济政策中心的是亚洲,而不是欧洲。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袁珂 房乐宪
由于显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丰富的能源资源,中欧亚地区在大国博弈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方都希望在此占有一席之地,而该地区内部错综复杂的局势又使得这种地缘政治角逐更加复杂。本文首先对中欧亚地区在世界能源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阐述,进而探究欧盟在这一地区的能源政策取向,并重点讨论欧盟在该地区运输管道上的基本态度,最后就欧盟的中欧亚能源政策对中国的相关启示进行初步思考。
关键词:
能源战略 中欧亚 地缘政治 欧盟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荣花
80年代末由于东欧的巨变及苏联的解体,使二次大战后长达40余年之久的冷战格局顷刻之间发生了变化,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调整和分化组合的时期,两极格局向多级化格局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东亚经济的崛起,使其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增长最快的地区,并在多极格局中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对此,力图在世界力量格局中占据重要一极的欧盟已认识到这一点了。从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开始重视加强同东亚和中国的关系。先后推出了《走向亚洲新战略》、《中欧关系长期政策》、《与中国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等文件。本文就这三个文件进行一些评析,重点则放在第二、三个文件的评析和我国的对策方...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朱雪宝
德国的新亚洲政策及创建开拓型中德关系朱雪宝(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曾三次出访中国.积极推动中德关系发展的德国总理科尔.在1993年10月德国内阁通过"亚洲方案"之后,即于11月15日至20日本180人组成的大型代表团访问中国。这是科尔总理在德国统一之后...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湘永
从欧盟对华新经济政策看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陈湘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今年7月5日,欧洲联盟委员会制定并通过了欧盟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全面对华政策,新政策在提出要与中国在政治方面进行密切合作的同时,并强调指出,今后欧盟将努力与中国全面发展经济和贸易...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韩岳峰
随着东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欧盟阵营的进一步扩大 ,欧盟的经济实力将明显超越美国 ,加之西欧和北美在对区外贸易的依赖上存在巨大差异 ,欧美贸易摩擦将变得更加复杂 ,欧美两大经济巨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将会加剧。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主要贸易国将是两强相争的重点
关键词:
欧盟 经济实力 经贸关系 世界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小中 马涛
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欧盟第五次扩大即东扩已经排上日程表,这对中欧经贸关系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是为进一步发展中欧贸易创造了良机,有利于整体贸易环境的改善;消极影响是东扩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对我国大力引进外资不利,可能会助长欧盟内部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中国政府应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并重视对欧盟的贸易,实施灵活的区分战略,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企业则应充分研究世贸组织规则,利用投资促进贸易。
关键词:
欧盟 东扩 中欧经贸关系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