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64)
- 2023(3885)
- 2022(3320)
- 2021(3308)
- 2020(2725)
- 2019(6254)
- 2018(6301)
- 2017(11818)
- 2016(6737)
- 2015(7674)
- 2014(7579)
- 2013(7348)
- 2012(7147)
- 2011(6439)
- 2010(6590)
- 2009(6086)
- 2008(6003)
- 2007(5409)
- 2006(4805)
- 2005(4405)
- 学科
- 济(24065)
- 经济(24026)
- 管理(15902)
- 业(13372)
- 企(10392)
- 企业(10392)
- 农(7647)
- 地方(7540)
- 中国(6810)
- 方法(6761)
- 学(6479)
- 理论(5852)
- 业经(5661)
- 财(5415)
- 农业(5289)
- 制(5196)
- 数学(4945)
- 教育(4940)
- 融(4930)
- 金融(4927)
- 数学方法(4853)
- 和(4316)
- 银(4203)
- 银行(4198)
- 行(4050)
- 体(3678)
- 环境(3601)
- 贸(3436)
- 贸易(3432)
- 易(3231)
- 机构
- 大学(93587)
- 学院(91991)
- 研究(32707)
- 济(32019)
- 经济(31069)
- 管理(29402)
- 中国(25584)
- 理学(24186)
- 理学院(23762)
- 管理学(23311)
- 管理学院(23110)
- 京(21292)
- 科学(20860)
- 财(17169)
- 所(16929)
- 范(16745)
- 师范(16655)
- 江(15338)
- 中心(15203)
- 农(15168)
- 研究所(14998)
- 北京(13602)
- 师范大学(13572)
- 财经(12950)
- 业大(12732)
- 州(12664)
- 农业(11732)
- 院(11613)
- 经(11536)
- 教育(10045)
- 基金
- 项目(56015)
- 研究(43681)
- 科学(42721)
- 基金(38085)
- 家(32896)
- 国家(32538)
- 科学基金(26941)
- 社会(25741)
- 社会科(24063)
- 社会科学(24053)
- 省(22464)
- 基金项目(20528)
- 教育(20419)
- 划(19067)
- 编号(18886)
- 成果(17189)
- 自然(16674)
- 自然科(16202)
- 自然科学(16200)
- 自然科学基金(15900)
- 资助(15000)
- 课题(13696)
- 重点(12503)
- 发(12473)
- 部(12028)
- 年(11657)
- 性(11262)
- 创(11228)
- 项目编号(11069)
- 大学(10694)
共检索到150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欣可
作为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在积极借鉴传统文学批注模式的同时,充分吸收了西方戏剧的创作体例,于1925年完成了对《桃花扇》的批注工作。这一批注本不仅汇聚了梁启超对戏曲艺术的个人感知,而且对中国近现代戏剧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欣可
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为了"振国民精神",极力宣扬《桃花扇》的民族意识,成为清末民初第一位勾稽史实、探索《桃花扇》创作主旨的学者。与孔尚任自己的评点本《桃花扇》相比,梁启超的《桃花扇注》在批注范围和批注内容上都围绕史实展开,反映了极具梁氏色彩的史剧观。
关键词:
梁启超 云亭山人 《桃花扇注》 史剧观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亚楠
自《桃花扇》问世至清末,清代文人创作了大量有关《桃花扇》的咏剧诗词。这些咏剧诗对于考察《桃花扇》在清代的传播、接受和影响,以及清代文人对《桃花扇》的认识和评价,是不可或缺、必须利用的文献,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咏剧诗对《桃花扇》抒发兴亡之感的主旨给予了一致认同和肯定。其中的人物评价涉及该剧所有重要出场角色,对李香君皆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柔颖 车柏仪
文章以当下传统戏剧艺术的传播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传统戏曲艺术——粤剧进行研究。传统戏剧在新媒体艺术的冲击下面临文化认同危机的现状,寻找一种符合现代人文化同理倾向的方式传播迫在眉睫。利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研究对象与文献资料归纳、比对、分析,梳理粤剧的传播历程,对目前典型性的传统戏剧艺术推广成功案例进行研究,以此推导结论确保论文研究可行性,整理出粤剧推广方向。归纳新媒体艺术在传统戏剧艺术传播中应用趋势,分析新媒体艺术与粤剧艺术可结合的地方,最后得出要想吸引观众为传统戏剧艺术扩大前景,离不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但在传统戏剧传播中既要不失自身的内涵又要寻找与新时代的契合点,才能得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
文化同理说 新媒体艺术 传统艺术 粤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翔
大学的功能作为大学和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者的研究重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当前被认为是一所大学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能。大学通过对这些普遍性功能的理解,结合所具备的资源、学校特色和社会需求,确定自身的办学定位。这种定位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内部资源配置,最终影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卢李响
戏剧艺术既严肃又有趣。一方面,戏剧有着严格的艺术准则、美学范式与表演程式,需要学习者经历长期艰苦的练习方能具备专业素养,更需要长期的舞台磨合才能生成敬业精神,这是戏剧艺术严肃性特征形成的源头。另一方面,戏剧完全可以看做是四肢、体态、表情等为媒介的艺术,这些"戏剧艺术媒介"作为人体的组成部分,即便不作任何修饰、装扮也可以进行戏剧演绎,即意味着戏剧艺术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随意性、灵活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园
20世纪初期,随着“新史学”浪潮的迭代推进,我国传统史学不断与外国史学理论及方法结合,研究路径由此推陈出新,最能代表20年代史学学科化的新史学“研究法”著作莫过于梁启超编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和何炳松编译的《历史研究法》。系统比较三本史著中蕴藏的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历史价值论,既能窥见20年代新史学史家对文明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历史主义、鲁滨逊“新史学”等史学理念的批判发展,也能察觉出传统史学回归融通的趋势,发现史家在新与旧、中与西,求真与致用,理论与方法中寻找平衡,建立系统完整的史学理论所作的尝试,从而站在史学近代化的整体的发展历程中,加深对20年代这一承前启后时期的认识。
关键词:
梁启超 何炳松 史学研究方法 新史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勇
梁启超的教育改革行动深受"侨易"经历影响。广州求学使梁启超"换骨"为立志改造"乱世"的儒家经世学子。得益于上海获取的西学知识和在北京所受的时局刺激,梁启超不再只是思考如何将"乱世"变为"升平世"的抽象问题,而是开始深入本国"强邻环伺"的危难时局,进而形成意在发起科举教育体制改革的系列行动。及至流亡海外,"受他国人凌辱"的切肤经验又使梁启超认为最紧迫的教育改革乃是发展"国家教育",将中国建成和美国那样独立强盛的"国家"。待到晚年游欧看到西方文明破产,梁氏再度调整其教育改革行动。从"侨易"经历入手,不仅可以深
关键词:
梁启超 教育改革行动 “侨易”经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任思
发生于1915—1923年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京剧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后,学界展开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问题的论战。而1919年恰是梅兰芳京剧事业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梅兰芳步入自己的艺术鼎盛期。这场运动不仅为身处新旧交替、社会动荡历史环境中的梅兰芳在思想上带来深刻思考,而且还使梅兰芳在艺术创作中进行改良,从历史发展的视野看,更为梅兰芳京剧艺术的流派形成甚或整个京剧的发展都带来深远影响。
关键词:
京剧 梅兰芳京剧艺术 新文化运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任思
发生于1915—1923年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京剧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后,学界展开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问题的论战。而1919年恰是梅兰芳京剧事业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梅兰芳步入自己的艺术鼎盛期。这场运动不仅为身处新旧交替、社会动荡历史环境中的梅兰芳在思想上带来深刻思考,而且还使梅兰芳在艺术创作中进行改良,从历史发展的视野看,更为梅兰芳京剧艺术的流派形成甚或整个京剧的发展都带来深远影响。
关键词:
京剧 梅兰芳京剧艺术 新文化运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高力克
在梁启超倡言的"道德革命"中,自由被归为普世公理和西方立国之本。但梁氏以团体自由和心灵自由为其旨的自由观,显然与自由主义之个人本位的权利自由观大异其趣。虽然梁氏具有强烈的亲英主义倾向,但他并没有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而充其量只是一个近似韦伯式的民族自由主义者,而且其民族自由主义随着北美之旅而很快为国家主义和开明专制主义所取代。梁氏之儒家、道家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杂糅的自由观,是启蒙时代东西文明激荡的一朵思想浪花。
关键词:
梁启超 自由 传统 社会达尔文主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琴
在消费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的消费思想愈显其合理性:他反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重视精神文化消费;提倡简单、朴素、恬静的生活消费,却又不单调乏味,拥有丰富多彩的闲暇消费;正确地看待节俭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适度消费。
关键词:
精神消费 简单生活 闲暇 趣味 节俭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雅洁 曹金
"歌剧"是以唱为主导的戏剧舞台表演形式的统称,在歌剧中可根据音乐、语言、唱法等不同风格,细分为意大利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法国悲剧、法国喜歌剧、法国大歌剧、德国歌唱剧等。这些歌剧形式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虽然形式丰富,但歌剧一直延续了舞台表演艺术的特征,即借助剧场环境,设定三维舞台空间。这样便于打造立体场景,使观众从多角度进行欣赏,同时有助于使歌唱家快速进入规定情境,完成表演。由钱苑、林华撰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祥财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人。他的相关论著以西方经济理论为参照,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他的研究存在着观点跳跃和逻辑矛盾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此后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延续。文章在方法论的层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新的解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