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8)
2023(6028)
2022(4994)
2021(4656)
2020(3863)
2019(8377)
2018(7998)
2017(14338)
2016(8547)
2015(9545)
2014(9279)
2013(8446)
2012(7578)
2011(7019)
2010(7012)
2009(6387)
2008(6234)
2007(5692)
2006(4927)
2005(4256)
作者
(25334)
(21139)
(21087)
(19810)
(13362)
(10407)
(9437)
(8309)
(8106)
(7425)
(7299)
(6984)
(6909)
(6761)
(6513)
(6442)
(6330)
(6283)
(6196)
(6006)
(5495)
(5131)
(5067)
(4890)
(4830)
(4714)
(4690)
(4592)
(4360)
(4170)
学科
(27829)
经济(27793)
管理(23225)
(21220)
(16855)
企业(16855)
方法(12786)
数学(10989)
数学方法(10861)
中国(9345)
教育(8394)
(8220)
(8004)
(7536)
(7115)
贸易(7114)
(6933)
业经(6785)
理论(6434)
农业(5738)
技术(5371)
(5296)
(4928)
财务(4920)
财务管理(4913)
环境(4772)
企业财务(4693)
(4467)
银行(4436)
教学(4398)
机构
大学(126318)
学院(119206)
(44180)
经济(43333)
管理(41481)
研究(40387)
理学(36604)
理学院(36097)
管理学(35260)
管理学院(35057)
科学(26934)
中国(26812)
(26029)
(25718)
业大(22023)
(20800)
农业(20642)
(19891)
研究所(19341)
(19208)
师范(18938)
(17756)
中心(17334)
财经(16616)
北京(16112)
师范大学(15401)
(15187)
农业大学(14506)
教育(14340)
(14078)
基金
项目(82680)
科学(64605)
基金(59389)
研究(57622)
(53627)
国家(53099)
科学基金(44538)
社会(37192)
社会科(35180)
社会科学(35167)
(33111)
基金项目(31890)
自然(29536)
教育(29051)
(28912)
自然科(28893)
自然科学(28881)
自然科学基金(28400)
资助(22826)
编号(22348)
重点(19133)
成果(18719)
(18262)
(17893)
大学(17637)
(16935)
课题(16791)
创新(16431)
科研(16322)
计划(16265)
期刊
(44589)
经济(44589)
研究(37581)
学报(27501)
教育(25400)
中国(25282)
(22298)
科学(21252)
大学(21232)
学学(18650)
(15566)
农业(14964)
管理(13369)
财经(9504)
(8179)
技术(8157)
(8065)
(7740)
金融(7740)
经济研究(7663)
(7550)
业经(7467)
业大(7199)
图书(6651)
问题(6570)
科技(6477)
农业大学(6259)
(5582)
商业(5508)
技术经济(5127)
共检索到172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广君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由社会物业管理公司投资兴建并进行管理的大学生校外公寓应运而生。据统计,2001年9月,仅武汉地区就有近5万名新生入住校外公寓,占新生总人数的60%左右。到2003年,我国已建成3000万平方米的校外学生公寓,用以解决由于高校学生人数增加而造成的学生住宿难的问题。在这一背景和趋势下,校外公寓日益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群  
校外大学生公寓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产物,只有认真研究校外大学生公寓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对校外公寓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应对策略,才能切实加强校外公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东生  翟帅  
面对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等校外工作的快速发展和纠纷频发,文章在详细分析校外工作的性质之后,从《劳动法》和《侵权责任法》两个维度阐述了在校大学生校外工作过程中的权益维护。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虹  张伟洪  
作为国家未来重任的肩负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究竟怎样?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我校12个系的40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试图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作些分析,从中寻找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大学德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建磊  孙传浩  
大学生道德作为一种生态是有着外部联系与内部结构的,并且按照"自身规律"在"合目的性"的发展着。外部联系主要是指社会道德与大学生道德之间存在互动,尤指前者对后果的影响;内部结构是指大学生道德是由诸多要素有机构成的。反映在高校德育上,要充分把握大学生道德生态的外部联系与内部结构,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道德向着符合我们意愿的方向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健  
基于当今世界和我国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大学生的德育中必须加强生态意识的培养,通过加强师资力量的生态德育观建设、加大德育中生态意识的教学力度、丰富生态德育实践活动等措施,解决当代大学生德育中生态意识的教育问题。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余剑耀  
在分析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德育工作要结合学校的各项工作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从实际出发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尚晖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造就了我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大学生是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强  吴俊锋  李柳莹  向雨  
通过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彭州市居民300人,以问卷自填或询问形式进行调查四川省彭州市居民对大学生校外公益活动参与度的认知态度情况,初步探索当代大学生校外公益活动开展现状,为大学生校外公益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一是65.64%的居民听说过大学生校外公益活动,被调查居民或居民的亲友参与过高校大学生开展的校外公益活动的人数仅占34.71%。二是92.1%的居民认为公益活动能对活动对象带来实际帮助;80.41%的居民认为大学生参与校外公益活动对社会和自身均有利,且意义深远。三是为改进大学生参与校外公益活动,90.72%的居民认为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69.42%认为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公益组织和完善相关制度,57.73%希望依靠网络媒体加大公益活动宣传力度等实践对策。结论:当地居民对如今开展的大学生校外公益活动相对满意,但对活动的参与较少。因此,社会各部门还应加强宣传,积极推进公益活动的开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朱云杰  孙林岩  李明富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高等学校房产资源用途结构与办学条件的变化 ,阐述了陕西省大学生公寓资金筹集以及运作的模式 ,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变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角度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男星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中存在的“异化”现象:不爱自己的“自爱”,缺失人性的“人格”,囚禁自我的“自由”;并进而提出大学德育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帮助大学生理解人的整体精神,二是帮助大学生拥有人的统一的爱,三是帮助大学生享有创造性的人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艳春  
现今社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德育能够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领大学生正确择业。因此,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应通过完善大学生就业德育的内容、改进大学生就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展大学生就业德育工作的载体、加强大学生就业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大学生就业德育的体制管理等途径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保清  
近年来,大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轻视思想品格完善,对德育的理解存在片面化和低层次的倾向。同时多元化社会信息和思想观念,导致了大学生中道德标准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理工院校的规模日益扩大,人数不断增加,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日益突出,并表现在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上。近年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把学生德育当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来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晓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普遍缺失,表现在对师恩的淡漠、拒绝还贷、诚信缺失、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不强等方面。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压力过大、无暇顾及感恩教育,德育中对感恩教育的疏忽等。为提升大学生德育建设水平,应该培养学生的知恩意识、设置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从细节入手开展感恩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涂丽华  张楚廷  
与其说志于真理探寻与传播的大学是一种组织机构,不如说它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一种思的文化性存在、创造性的存在、一种自由性、创造性与超越性的存在。大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生命,不是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讲,而是从大学的生命之源——人的生命意义上来讲。人与动物的生命区别在于,人是一种未特定化(也称为未完成)的存在。人未特定化的秘密在于,人与生俱来的自由性、创造性与超越性,使人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