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9)
- 2023(10534)
- 2022(8766)
- 2021(7871)
- 2020(6701)
- 2019(14611)
- 2018(14369)
- 2017(27172)
- 2016(14663)
- 2015(16165)
- 2014(15691)
- 2013(15337)
- 2012(13771)
- 2011(12310)
- 2010(12752)
- 2009(12529)
- 2008(12913)
- 2007(11994)
- 2006(10742)
- 2005(10120)
- 学科
- 企(79086)
- 企业(79086)
- 业(75550)
- 管理(70909)
- 济(59862)
- 经济(59744)
- 财(27342)
- 方法(23624)
- 业经(23512)
- 务(20728)
- 财务(20704)
- 财务管理(20680)
- 企业财务(19664)
- 制(19058)
- 技术(18706)
- 数学(15221)
- 中国(15207)
- 数学方法(15083)
- 理论(14922)
- 划(14304)
- 体(14058)
- 技术管理(13723)
- 和(13195)
- 策(13122)
- 企业经济(12565)
- 体制(12510)
- 经营(11820)
- 农(11570)
- 银(10868)
- 银行(10858)
- 机构
- 学院(213460)
- 大学(211536)
- 济(90494)
- 管理(88831)
- 经济(88749)
- 理学(75160)
- 理学院(74486)
- 管理学(73745)
- 管理学院(73296)
- 研究(62566)
- 中国(51285)
- 财(49371)
- 京(43060)
- 财经(37735)
- 江(35055)
- 经(33909)
- 科学(32846)
- 所(29333)
- 中心(28563)
- 财经大学(27682)
- 经济学(27587)
- 州(27261)
- 北京(26910)
- 商学(26666)
- 商学院(26431)
- 研究所(25405)
- 范(25022)
- 师范(24858)
- 经济学院(24583)
- 业大(23185)
- 基金
- 项目(130429)
- 科学(106689)
- 研究(101868)
- 基金(96660)
- 家(80705)
- 国家(79907)
- 科学基金(72342)
- 社会(68548)
- 社会科(65058)
- 社会科学(65041)
- 省(52221)
- 基金项目(50623)
- 教育(47127)
- 自然(43845)
- 自然科(42934)
- 自然科学(42924)
- 自然科学基金(42285)
- 划(42120)
- 编号(40116)
- 资助(37463)
- 创(34199)
- 成果(33592)
- 制(32405)
- 创新(30790)
- 部(29362)
- 重点(28780)
- 业(28731)
- 课题(28407)
- 国家社会(28404)
- 发(27053)
- 期刊
- 济(109852)
- 经济(109852)
- 研究(68275)
- 中国(47243)
- 财(45525)
- 管理(43042)
- 科学(25994)
- 教育(25068)
- 学报(24523)
- 融(21613)
- 金融(21613)
- 技术(21174)
- 财经(21099)
- 大学(20610)
- 农(19544)
- 学学(19205)
- 经(18268)
- 业经(17474)
- 经济研究(16551)
- 财会(13352)
- 问题(13312)
- 技术经济(13007)
- 会计(12652)
- 农业(12151)
- 贸(11479)
- 科技(11273)
- 现代(11264)
- 经济管理(10485)
- 商业(10049)
- 国际(9859)
共检索到337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霆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重视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市场配置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和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在市场配置机制方面,要正确协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企业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坚持互惠性、互补性、主动性和协同性原则。在政策激励机制方面,要注意营造高校内部和校企外部的创业创新环境,同时制定校内的激励政策和政府的激励政策。在合作运行机制建设方面,要充分把握世界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的趋势,认真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的思想,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和运行新机制。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协同创新 体制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伍俊晖 黄小东 蔡丽
文章通过分析校企协同育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协且同、融且合、合且优”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即完善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培养机制,建立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激励机制,构建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技能型社会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是高校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义务。校企协同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协调机制的价值,进而对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各参与方行为策略进行了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演化博弈下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协调机制,最后探讨了促进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保障机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象路 罗瑾琏 耿新 程国萍
随着创新活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提高,科创企业逐渐涌现出由联合创始人共同承担创新职能的“共同领导”现象,但其联合创始人如何在共同领导中形成协同效应,以及如何驱动组织持续创新的问题并未得到理论解释。本文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科创企业共同领导的协同条件及其对组织持续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科创企业联合创始人需要具备共同创业愿景与异质技能专长,进而构建分离-整合决策承诺与专家-管家型领导角色以形成共同领导的协同效应。(2)科创企业共同领导对组织持续创新的作用机制是联合创始人以创业警觉耦合双方情境认知,进而分别以技术牵引与资源整合驱动组织创新活动的认知与行动过程。(3)随着组织内外情境的阶段性变化,联合创始人的创业警觉呈现为“自主导向-需求导向-赋新导向”的演变,其技术牵引与资源整合对组织创新的影响也从使能逻辑转为赋能逻辑,驱动组织依次完成技术突破、技术拓展以及技术升级。研究结论对于揭示科创企业共同领导影响组织持续创新的过程机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也对科创企业共同领导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杰 范雨婷
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增强企业韧性和产业链安全的重要路径。本文从企业韧性的产业链协同视角,在分析创新投入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机制后,利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创新投入对企业韧性影响。基准检验发现,创新投入与企业韧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机制检验发现,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影响企业韧性。异质性研究表明,创新投入与企业韧性的“倒U型”关系在新冠疫情前的2007—2019年南方地区和2007—2021年的国有企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更加明显;相较于成长期的企业,处在成熟期的企业韧性对研发投入的敏感性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链上游企业创新投入和韧性也呈现“倒U型”关系,且企业韧性具有产业链协同效应,上游企业韧性增强对下游企业产生正向溢出,提高下游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的韧性。本文以创新投入为切入点,丰富了企业韧性和产业链协同的研究思路,为中国产业链安全和韧性提升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关键词:
创新投入 企业韧性 产业链协同 投入产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闵富红 吕晏旻 田恩刚
从国内外已有的校企联合培养经验出发,整合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及南瑞集团公司的优质资源,针对南瑞学院电气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提出落实"双师型"培养模式、丰富专业培养方案、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及优化奖惩体系等4项具体举措。构建"培养学生、助力企业、解决就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培养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电气类专业 联合培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伟 杨奕 贺晓蓉
以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为目标,依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卓越计划通用标准,抓住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这个难题,通过工程化实践课程体系构建、递进式工程实训平台整合、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企业阶段工程能力培养方案设计等教学改革,更新和完善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原有的工程能力培养体系,提升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 认证 实训平台 校企协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玉龙
着力破解人员配置、组织构架和知识、信息等学术资源管理的瓶颈,成为政校共建新型智库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的聚焦点和突破口。智库功能的发挥,关键在于汇聚研究人员的智慧,激活其创新潜能,开启自由争鸣的智慧碰撞,产生富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政校共建新型智库所要研究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所要形成的各类决策和资政建议,归根结底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定修 黄玲青 涂用军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高职教育协同创新的关键是机制的创新。文章在协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机构管理协同机制、利益分享协同机制、人力资源协同机制、项目开发与技术服务协同机制、实习就业与创业协同机制、教研资源协同机制等方面对高职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协同创新 机制建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世军 韩洪
背景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呈频发趋势,极端自然灾害对电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威胁电网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山东地处沿海,山东电网容易遭受雨雪冰冻、台风、风暴潮、洪涝、短时强对流天气等灾害侵害,对电网安全构成较大威胁。特别是2010年以来,雨雪冰冻、台风、强对流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损失。因此,对各类灾害准确、及时的监测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桂文龙 王宏伟 苏治国 胡新岗 刘俊栋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是教学活动信息集聚与处理的枢纽。随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规模、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任务、要求和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要求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创新教务管理的方式、方法。根据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需建立高职院校教务协同管理机制,并在高职院校教务协同管理的意识、责任、制度、管理人员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做出相应改进。
关键词:
教务管理 协同管理 高职院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文杰
如何打牢校企双主体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不断健全制度、形成深度融合机制,提高合作成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局面,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大任务。就职业院校而言,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有针对性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对行业企业来讲,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转变,只有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互动,才能得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校企双方核心价值的契合和目标指向的一致,成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在实践中,应遵循市场和教育规律,以人才、技术、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金鹏 林风谦
社区图书馆具有便利性和参与性的特点,能满足各类社区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图书馆服务供给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以青岛市李沧区"悦读书房"项目为例,从多元参与主体的资源、利益、行动等方面描述了社区图书馆服务协同供给机制的协同结构,从服务提供创新、社区公共性构建、经济成本降低三个方面总结了协同绩效。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社区图书馆服务协同供给机制的影响因素、即协同环境、驱动因素、关键行动者推动、组织依赖、挖掘核心需求,以期对其他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社区图书馆 服务 协同 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秦 李慧凤 赵玮
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平台。基于校企协同的方式实现技术技能积累,有助于技术技能的积累、传承和创新,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素质与技术创新、引进和改造的同步提高。面对我国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存在的校企协同层次低、范围窄、职业院校参与程度不够、参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采用博弈分析法寻求校企协同中各方的共同利益源,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效益评价机制以及反馈提高机制四个维度构建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有效促进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深层次展开,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红霞
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作为高等教育成功育人模式,在国内已深入探索应用近二十年。本文通过辨析校企协同概念,剖析校企协同的现状表现及问题症结,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平台,兼顾多方利益诉求,构建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多措并举,真正形成因需制宜、资源共享、亮点凸显、深度融合的校企协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校企协同 应用型人才 人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