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49)
2023(14190)
2022(12206)
2021(11625)
2020(9722)
2019(22701)
2018(22678)
2017(43244)
2016(23806)
2015(26782)
2014(26914)
2013(26089)
2012(23695)
2011(21314)
2010(21772)
2009(19668)
2008(19101)
2007(17155)
2006(14831)
2005(12904)
作者
(67304)
(55761)
(55600)
(52769)
(35671)
(26884)
(25129)
(21977)
(21308)
(20035)
(19230)
(18759)
(17889)
(17613)
(17083)
(16927)
(16651)
(16644)
(15946)
(15934)
(13920)
(13876)
(13518)
(12814)
(12520)
(12505)
(12373)
(12348)
(11265)
(10971)
学科
(89016)
经济(88924)
管理(71300)
(67084)
(58120)
企业(58120)
方法(43279)
数学(36941)
数学方法(36210)
中国(25157)
(23369)
(21204)
业经(20899)
技术(20728)
(20719)
理论(20316)
地方(17751)
(17427)
(15680)
教育(15482)
农业(15356)
(14504)
贸易(14493)
(14027)
(13541)
银行(13497)
(13440)
财务(13357)
技术管理(13355)
环境(13339)
机构
大学(333571)
学院(332057)
管理(132740)
(123024)
经济(119911)
理学(115018)
理学院(113747)
管理学(111439)
管理学院(110830)
研究(105397)
中国(76239)
(71252)
科学(67390)
(56660)
(52297)
(49337)
(49111)
业大(48928)
研究所(47793)
中心(47735)
(46869)
师范(46480)
财经(45540)
北京(45088)
(41229)
(40480)
农业(38334)
(38272)
技术(38128)
师范大学(37167)
基金
项目(227137)
科学(178372)
研究(168969)
基金(161453)
(139657)
国家(138416)
科学基金(119650)
社会(103436)
社会科(97859)
社会科学(97830)
(91478)
基金项目(85497)
教育(80491)
自然(78060)
(76467)
自然科(76294)
自然科学(76278)
自然科学基金(74879)
编号(70604)
资助(66715)
成果(58211)
重点(50858)
(50348)
课题(49839)
(49196)
(47608)
创新(46225)
项目编号(43884)
科研(42868)
大学(42845)
期刊
(135590)
经济(135590)
研究(97601)
中国(68445)
学报(52360)
教育(50849)
管理(50282)
科学(47627)
(44463)
(43024)
大学(40047)
学学(36957)
技术(33126)
农业(31265)
(24270)
金融(24270)
业经(22527)
财经(22252)
图书(20772)
经济研究(20590)
(18943)
科技(18283)
问题(16874)
技术经济(16863)
(16727)
理论(15891)
(15399)
(14767)
论坛(14767)
实践(14739)
共检索到482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文星  李建华  
认为科学家的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对于原创性成果的取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设计了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培养拔尖创新型研究生的模式,即完善学科专业设置方式,以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为培养基地,采用新型的招生制度、指导方式、教学方式,建立研究生交叉学科创新成果孵化园,营造浓郁的多学科学术交流氛围,以此来培养拔尖创新型研究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飞  程永波  
认为从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变是研究生培养的大趋势。提出当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存在着课程模式、项目模式和制度化模式三种。课程模式主要是通过临时增加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来实现,项目模式则主要以问题为中心,融合多个学科共同参加研究生培养。与课程模式和项目模式这种非制度化的模式相比,专门成立以学科为基础的跨学科组织建制是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学科交叉已成为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不仅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传统管理体制及"单科制"组织体系的"惯性",使我国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不少困境和障碍。当务之急是树立大学科意识,积极推进学科交叉的制度创新,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实现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的互动和协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熊华军  佘清  尤小清  
介绍了斯坦福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看,斯坦福大学注重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的知、情、意、行等能力;从培养途径看,斯坦福大学运用多途径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这些途径涵括了从项目运行到学位授予的一系列创新性举措;从培养保障看,斯坦福大学构建了从资金、平台、人员、制度和环境在内的"网"状保障体系。在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势在必行的当下,我国大学在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时要着力在目标"整"、途径"拓"和保障"全"这三个方面谋求新突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虹  孙炘   刘颖   陈皓明  
本文从交叉学科发展对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出发,对激励和规范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些可能做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刚  陈孝杨  
重大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主要得益于交叉学科的发展,调整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知识结构体系,以获得良性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互动效应,是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建飞  吴太山  吴书光  尹承梅  
通过阐述交叉学科的特性,分析交叉学科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交叉学科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构建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仕平  徐慧  李丽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出现了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综合的大趋势。近代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常常是在不同的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理论或系统学问称为交叉学科,其学科的有机综合,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主流,它提高了知识创新的速度和密度。以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在当代交叉学科发展中将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从事交叉学科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有利于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能力结构,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灵感,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之德  
该文阐明了交叉学科具有的七种特性及其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总结了分离科学研究室用交叉学科方式培养硕士、博士生创造性的六种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克武  胡中波  郑伦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针对我国较长时间内杰出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各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英  董俊国  高成云  
作者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室培养研究生的情况,介绍了他们在物理、生物、化学交叉学科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研究生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白春章  陈其荣  张慧洁  
近年来,有关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取得了一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一、研究成果综述(一)"拔尖创新人才"概念的界定与释义郝克明在《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一文中指出,拔尖创新人才是"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造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孟成民  朱蕾  朱效传  
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构建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质量链与质量链管理的内涵,提出了研究生教育质量链管理理论架构,并对研究生教育质量链管理中的"质量流"和"信息流"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对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晓峰  林成涛  王悫  
认为研究生阶段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最后时期,这个时期的体育教育对培养和确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至关重要,对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介绍了近年来清华大学探索建立的基于研究生特点的体育工作体系,以及研究生体育工作的育人特色及初步成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姜璐  黄维海  戴廷波  董维春  
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承担农业领域的科研与智力支撑,而与我国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教育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仍在探索与构建中。以探索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主线,通过美国STEM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与我国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教育的对比,发现我国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宽厚的知识维度、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机制中缺少非正式教育的外延学习。通过对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培养机制的改进,提出:"四大课程模块,柔性课程体系""开设研讨课程,创新科研训练""推行外延学习,拓展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