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3)
2023(5407)
2022(4644)
2021(4525)
2020(3943)
2019(8903)
2018(9304)
2017(18551)
2016(10304)
2015(12070)
2014(12623)
2013(12403)
2012(11811)
2011(10918)
2010(11247)
2009(10808)
2008(10909)
2007(10491)
2006(9690)
2005(9013)
作者
(31710)
(26111)
(25767)
(24842)
(16476)
(12271)
(12089)
(10043)
(9978)
(9568)
(8876)
(8743)
(8521)
(8494)
(8295)
(8048)
(7648)
(7644)
(7545)
(7424)
(6966)
(6563)
(6285)
(6008)
(5994)
(5949)
(5942)
(5935)
(5392)
(5183)
学科
(37350)
经济(37302)
管理(27270)
(23436)
(19226)
银行(19081)
(18725)
(18638)
企业(18638)
(17817)
方法(15603)
中国(15241)
数学(13186)
数学方法(13085)
(11938)
金融(11930)
(11387)
制度(11385)
(10692)
(10438)
(10130)
业务(9883)
(9487)
银行制(8554)
理论(8129)
(7885)
贸易(7875)
业经(7778)
(7695)
体制(7472)
机构
大学(155340)
学院(153578)
(61218)
经济(59626)
研究(53134)
管理(52587)
中国(48803)
理学(42447)
理学院(41955)
管理学(41318)
管理学院(41024)
(35284)
(34475)
科学(30692)
(28162)
财经(26649)
(25755)
(25682)
研究所(24910)
中心(24408)
(23865)
北京(22588)
(22320)
银行(21406)
(21294)
(21111)
师范(20883)
农业(20426)
(19852)
业大(19818)
基金
项目(85457)
研究(66312)
科学(64740)
基金(58767)
(50438)
国家(49971)
科学基金(40682)
社会(39687)
社会科(37465)
社会科学(37454)
(33558)
教育(31395)
基金项目(30163)
编号(28958)
(28434)
成果(26610)
资助(25058)
自然(23808)
自然科(23154)
自然科学(23142)
自然科学基金(22706)
课题(21060)
(19448)
重点(19269)
(18339)
项目编号(17976)
(17821)
(17187)
(17003)
教育部(16612)
期刊
(74938)
经济(74938)
研究(55720)
中国(34953)
(31313)
金融(31313)
(27493)
学报(24980)
(23743)
教育(21882)
科学(20735)
管理(20495)
大学(18720)
学学(17376)
财经(15068)
农业(14167)
技术(13024)
(12903)
业经(12231)
经济研究(11899)
问题(10900)
理论(9916)
(9509)
实践(9038)
(9038)
图书(8840)
国际(8669)
(8069)
论坛(8069)
商业(7570)
共检索到259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南旭光  严太华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金融结构存在各种不合理因素。本文阐述了我国银行业的共生体系,提出银行业协调发展的机制,就制度、银企关系及金融结构等方面探讨银行共生体系的实现方式,并从共生环境、共生模式等角度对构建我国银行业共生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玲  
当前,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不断出现,商业银行应构建有效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主动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飞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在国际社会达到共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环境。现阶段,构建包括相关政策法律作支撑、文化技术等为辅助以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体系为核心的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体系,以达到合理控制信贷增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旭  
论美国银行业资本充足性管理体系导师:白钦先研究生:刘旭(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硕士论文提要)资本充足性管理是银行预防性监管的核心,是整个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涉及到银行的资产规模,总体风险水平和竞争能力,它与其他监管手段紧密联系并渗透到其他许多监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瑞琪  吴晓霞  
自2004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推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以来,我国银行信用评级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银行评级体系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需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银行评级体系建设经验,并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本文将美国与中国现行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从信用评级的法律环境、评级依据、评级机构和评级效果四个方面相对比,提出了完善法律环境、改进评级依据和促进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等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田犁  
现代金融体系与我国银行业的改革田犁从构成一国金融体制框架的诸要素来看,金融组织体系是整个金融体制的基础结构,它从根本上规定着金融体制中诸参与者或组成部分的地位、职能、相互关系、活动原则和行为方式,从而规定着整个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性质。因此,如果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立华  
绿色信贷体系探析绿色信贷制度框架《绿色信贷指引》是我国绿色信贷体系的核心,也是境内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的纲领性文件。该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该指引把绿色信贷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银行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将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邱震  
近年来,国内金融业发展迅猛,风险成因也更加复杂,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监管部门以合规为抓手对金融机构的要求日趋严格。如何做好合规管理,当务之急是尽早实现金融机构在合规理念、合规文化和合规管理方法等方面与先进合规管理机制接轨。本文从构建合规管理体系的思路入手,结合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管理的现状,提出如何使金融机构形成可持续改进的合规风险控制和自我评估机制,旨在为我国金融机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邱震  
近年来,国内金融业发展迅猛,风险成因也更加复杂,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监管部门以合规为抓手对金融机构的要求日趋严格。如何做好合规管理,当务之急是尽早实现金融机构在合规理念、合规文化和合规管理方法等方面与先进合规管理机制接轨。本文从构建合规管理体系的思路入手,结合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管理的现状,提出如何使金融机构形成可持续改进的合规风险控制和自我评估机制,旨在为我国金融机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奕  
论文在回顾了巴塞尔协议的发展过程之后,介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提出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应该向全面风险管理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杪  任昊  
银行投资行为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可能给银行带来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控制是实现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其中环境信息收集和传递是环境风险控制的基础,环境风险管理部门建设是环境风险控制业务的保障,环境风险动态评估和管理是环境风险控制的关键,借鉴国际经验和加入国际准则是提升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全国性商业银行在环境风险控制领域的举措进行分析,总结我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左良  
现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存在缺乏及时性、指标体系不够全面等弱点,本文针对现有评价方法的缺陷设计了动态功效系数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6个定量评价指标和5个定性评价指标,从11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做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该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对各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还可以比较各商业银行在某方面的优势或劣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韩文亮  钱潇唐  魏礼军  
银行业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服务的竞争,本文针对上海银行业服务存在问题,分析了构建上海银行业优质服务体系的方向与突破口,并提出构建上海银行业优质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泽荣  卿淑群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中国银行业将面临什么样的冲击和如何进行改革,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20 世纪90 年代国际银行业掀起并购高潮,从而形成了以超大银行为主体的国际商业银行体系,他们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从资产规模、核心资本规模、融资、筹资、表内外业务和利润等方面形成巨大的压力,也对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内容、工具和监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加速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中国金融市场的渐进或开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