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9)
- 2023(13443)
- 2022(11192)
- 2021(10113)
- 2020(8101)
- 2019(18233)
- 2018(17936)
- 2017(33297)
- 2016(18137)
- 2015(19978)
- 2014(19791)
- 2013(19805)
- 2012(18977)
- 2011(17610)
- 2010(17910)
- 2009(16586)
- 2008(16078)
- 2007(14807)
- 2006(13642)
- 2005(12331)
- 学科
- 济(97843)
- 经济(97762)
- 管理(47132)
- 业(43441)
- 企(31709)
- 企业(31709)
- 地方(30192)
- 方法(29486)
- 中国(28237)
- 数学(25338)
- 农(25337)
- 数学方法(25182)
- 业经(20598)
- 学(19263)
- 农业(17389)
- 地方经济(16784)
- 财(16368)
- 贸(15245)
- 制(15239)
- 贸易(15232)
- 融(14946)
- 金融(14945)
- 环境(14547)
- 易(14524)
- 银(14057)
- 银行(14019)
- 发(13933)
- 行(13621)
- 和(11937)
- 技术(11881)
- 机构
- 学院(266300)
- 大学(265541)
- 济(117377)
- 经济(115120)
- 研究(102074)
- 管理(93677)
- 理学(78480)
- 理学院(77446)
- 中国(76851)
- 管理学(76168)
- 管理学院(75666)
- 科学(61898)
- 京(57821)
- 所(52971)
- 财(51731)
- 农(50698)
- 研究所(47782)
- 中心(45572)
- 江(42873)
- 业大(40678)
- 财经(39923)
- 农业(39466)
- 范(37841)
- 师范(37394)
- 北京(37266)
- 经济学(36879)
- 院(36334)
- 州(36144)
- 经(36105)
- 省(33772)
- 基金
- 项目(169970)
- 科学(132290)
- 研究(122862)
- 基金(120468)
- 家(106357)
- 国家(105346)
- 科学基金(88415)
- 社会(79890)
- 社会科(75631)
- 社会科学(75610)
- 省(68147)
- 基金项目(63659)
- 划(57096)
- 自然(55289)
- 教育(55248)
- 自然科(53921)
- 自然科学(53904)
- 自然科学基金(52933)
- 资助(48340)
- 编号(48142)
- 发(43290)
- 成果(39494)
- 重点(39107)
- 部(36586)
- 课题(36032)
- 创(34873)
- 发展(34579)
- 展(34038)
- 国家社会(32926)
- 创新(32706)
- 期刊
- 济(146737)
- 经济(146737)
- 研究(87661)
- 中国(62349)
- 农(47430)
- 学报(45957)
- 科学(40742)
- 财(38218)
- 管理(36242)
- 大学(34314)
- 学学(32212)
- 农业(32004)
- 教育(31332)
- 融(28992)
- 金融(28992)
- 经济研究(23983)
- 技术(23626)
- 业经(23386)
- 财经(21403)
- 问题(19252)
- 经(18639)
- 业(16567)
- 贸(14595)
- 技术经济(14325)
- 世界(13690)
- 国际(13334)
- 图书(13071)
- 商业(12951)
- 版(12891)
- 资源(12630)
共检索到432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跃进
杭州湾大通道与北仑深水港两项巨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均地处宁波,且互为配套,是国家大力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与关键举措。杭州湾大通道与北仑深水港的建成,将有力地推动宁波市整个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区位优势,吸引国内外产业资源,尤其是国际资本、国际先进技术、国际信息和国际人力资本等资源向宁波市的新一轮更大规模、更快节奏和更高层次的集聚。这种产业资源的集聚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结构效益、基础效益和联动效益,促进宁波市第二产业的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第一产业的转型,从而对宁波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池仁勇 胡倩倩 周必彧
在区域产业转移、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共同作用下,杭州湾逐渐呈现具有一定区域经济规模的多中心协同发展态势,但产业空间重构和未知效益双重压力仍阻碍着湾区多中心协同发展模式的高效运行。结合多中心治理和协同治理理论,研究认为推动产业、交通、生态、创新和制度五大先行战略,实现基础设施、产业环境等硬条件的优化联结和制度、创新两大软实力的双向驱动,将是杭州万大湾区晋升世界一流的关键制胜点。
关键词:
湾区经济 杭州湾大湾区 多中心协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忆湄 李加林 龚虹波 叶梦姚 冯佰香 何改丽 黄日鹏
运用RS和GIS技术,提取2005、2010和2015年宁波杭州湾新区土地利用信息,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估模型,定量分析了2005—2015年围填海影响下宁波杭州湾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损益变化,并在计算围填海强度指数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法刻画了围填海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宁波杭州湾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下降趋势,且价值损失趋于加速。(2)10年间,研究区绝大部分生态系统类型各项服务的总价值以及单项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价值量缩减,且2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龙浩 杜柏松 刘然 毛超进 朱保纪
本文分析了世界著名湾区的发展特点和模式,并对杭州湾新区优势条件进行研究,与四大湾区进行比较,发现杭州湾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开放的发展背景、潜在的人口资源等各发展优势。借鉴于世界先进湾区已有的发展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杭州湾新区在创新发展方面的新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维 凌耀初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实现“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重要一环,也是上海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促进上海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凸现,对上海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意义深远。本文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着眼于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协作联动为依托,特别是以杭州湾经济圈为基础,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真正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和功能。在这过程中,推进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的发展,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步骤。 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演进的战略意义在于,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以杭州湾经济圈资源优化组合为原则,以产业协调发展为抓手,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营造为核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费潇
为进一步清晰网络化地区空间发展特征,掌握网络化地区各节点间相互关系变化过程,优化网络化地区空间利用模式,对环杭州湾地区的网络化格局加以研究。环杭州湾地区在自身资源禀赋以及特殊历史机遇的带动下,发展成为长三角乃至东南沿海地区中网络化格局最明显的地区。这一地区具有区域发展差异日益收敛、人口与就业呈均衡化分布、多核驱动及泛中心化特征不断强化的三大网络化发展特征。在这三大网络化发展特征下,逐步形成了区内与区外多点对外互动格局、中心城市与小城镇互动格局不断强化、城里与城外新城乡空间格局日益明显的三层面的互动发展规律。三大特征与三层面互动的强化和形成,推动了环杭州湾地区空间网络格局优化。最后,在面对新的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国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凤山 戴国华 冀春贤
所谓市域经济,就是以市级行政区域为地理空间,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以市级政权为主要调控主体,市域内要素合理流动,城乡一体、区域均衡、利益协调,开放的、可持续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优势的区域经济。市域经济不是对县域经济的否定和替代,而是建立在县域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它是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高程度上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市域经济,有利于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城乡融合,推动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市域经济 农村建设 宁波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玲儿
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宁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宁波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宁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立法促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有序发展;正确构建循环经济的理念大厦;加强循环经济试点和推广工作;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发展现状 对策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方玲玲 陈昊
循环经济是社会未来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宁波市石化产业是该市最有条件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分析其发展循环现状基础上,提出了该市石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石化产业 循环经济 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郭亚欣 秦诗立 胡思琪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已进入湾区经济新时代。杭州湾大湾区地处长三角区域中心地带,是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区域条件优越,经济腹地广阔,有潜力建设世界级大湾区。本研究通过梳理浙沪合作共建杭州湾经济区已有基础及存在问题,找准合作突破口,从港航物流、新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交通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协作等角度提出浙沪合作共建杭州湾经济区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湾区经济 浙沪合作 杭州湾经济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同炎,李国豪
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宁波市委托编制了杭州湾通道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了进一步论证该项拟建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更加科学、合理和可行,更趋完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应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的请求,于1995年10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了“杭州湾通道预可行性研究北京研讨会”。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建设杭州湾通道具有跨世纪的战略意义,有其特定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它有利于加强我国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圈的沟通。专家们指出,杭州湾通道的桥位选择与接线方案完全符合我国交通大通道二纵二横的总体框架与布局。建设杭州湾通道是建设我国东部沿海以上海港为中心,宁波港、舟山港、乍浦港为南翼,南通港、张家港等为北翼的东方港口群的重要条件,是建成我国沿海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关键举措。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必须加快建设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的建设步伐,否则,不仅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有可能造成现有港口航运的萎缩。会议在充分肯定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成果的同时,还从不同的角度对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该项目前期工作的下一步安排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承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卫新,毛小报,王美青
根据环杭州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布局调整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将环杭州湾农业划分为一圈二带,提出了农业区域化布局与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