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9)
2023(4225)
2022(3361)
2021(3203)
2020(2548)
2019(5864)
2018(5778)
2017(10213)
2016(5808)
2015(6531)
2014(6677)
2013(6912)
2012(6319)
2011(5969)
2010(6383)
2009(6473)
2008(6731)
2007(6795)
2006(6347)
2005(5586)
作者
(17344)
(14593)
(14393)
(13724)
(9126)
(6865)
(6552)
(5666)
(5537)
(5398)
(4985)
(4931)
(4740)
(4734)
(4322)
(4296)
(4291)
(4253)
(4104)
(3967)
(3773)
(3600)
(3463)
(3421)
(3406)
(3339)
(3237)
(3188)
(3030)
(2892)
学科
(26457)
管理(24541)
(23708)
(23055)
经济(23022)
(17701)
企业(17701)
农业(16200)
业经(10406)
(9084)
(8626)
(6839)
农业经济(6541)
中国(6498)
方法(6238)
(6073)
财务(6048)
财务管理(6030)
企业财务(5702)
(5585)
(5493)
银行(5493)
(5373)
收入(5369)
理论(5154)
地方(5107)
(5106)
(5065)
(5034)
制度(5033)
机构
学院(90175)
大学(88669)
管理(35920)
(32277)
经济(31138)
理学(27911)
理学院(27591)
管理学(27306)
管理学院(27075)
研究(26855)
中国(24516)
(19241)
(19185)
(18889)
(16607)
科学(15315)
中心(14012)
(13923)
(13877)
师范(13863)
财经(13408)
(13369)
农业(13272)
业大(12515)
(12212)
北京(11890)
(11841)
研究所(11565)
师范大学(10607)
(9609)
基金
项目(47990)
研究(40051)
科学(37274)
基金(33204)
(27296)
国家(26895)
社会(25339)
社会科(23430)
社会科学(23421)
科学基金(23062)
(19797)
编号(18492)
教育(17874)
基金项目(17563)
成果(16656)
(15639)
资助(12640)
课题(12628)
自然(12522)
自然科(12168)
自然科学(12168)
(12040)
自然科学基金(11943)
(11011)
(10614)
(10580)
(10423)
重点(10120)
(9972)
项目编号(9964)
期刊
(53339)
经济(53339)
研究(28816)
(25174)
中国(24998)
(18018)
农业(15628)
管理(14791)
学报(13263)
科学(13236)
(12604)
金融(12604)
教育(12277)
业经(11994)
大学(11240)
学学(10348)
农村(8253)
(8253)
农业经济(8245)
财经(7897)
技术(7735)
(7040)
问题(6902)
(6842)
(6519)
图书(6105)
社会(5846)
社会科(5335)
社会科学(5335)
农村经济(5193)
共检索到157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党国英  
本文在对我国村民自治历程回顾的基础上,认为推进乡林民主政治的真正难题在于政府权力过大,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权力生成机制以及精英阶层对农村社会稳定的担忧。而乡村公共管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大量乡村公共部门为收费而存在,没有为农民提供所需的公共品服务。文章认为应该建立一种公共品供需平衡的乡村治理结构,并提出应将村民自治制度函步推进到乡镇一级,推动乡村民间组织发展等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少雄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管理的制度创新,是国家在农村治理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它促进了我国的法治建设。村民自治实质上是农村法治,它蕴藏着三个方面的法治价值内容,即维系秩序、维护正义和保障人权。其中,维系秩序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价值追求,维护正义是村民自治的核心价值追求,保障人权是村民自治的目标价值追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谢安民  薛晓婧  余恺齐  高雯  
自人民公社解体后,广大乡村开始向村民自治转型。但数十年来,村民自治饱受"行政化"等诸多问题困扰,其根本原因在于共同体精神的缺失。当下的乡村社区自治,应当正视村民的主体地位,形成共同体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互动局面。村民权力是社区自然形成的权威,村委会权力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融入社区权威的程度。村民参与是社区权力的共有共享,独立自主的投票参与固然需要,但是无法代替村庄事务决策的共同参与和协商。村民整合以社区默契为基础,体制内外精英与普通村民应当通过社区认同有机整合到社区权威中。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广新  张娟  吕慎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小平  卢福营  
在中国社会转型中 ,农村居民呈现出多元分化的态势。本文从村治的角度出发 ,把  现今的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群体 ,认为当今农村已基本形成由管  理者群体———非管理精英群体———普通村民三个层面构成的社区权力结构。根据三个群  体在村治中所起作用的组合状况 ,村民自治大致可分为非充分自治、准充分自治和充分自  治三种模式 ,它们分别代表着村民自治纵向发展的三个阶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洪曙  
我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自治是指农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公共事务,从而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村民自治实现的具体形式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民自治的主体是农村社区的居民,客体是农村社区的公共产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合平  王卫东  
村民自治是农村村民在民主的基础上自主处理集体事务的权利,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自治,它是村民所应该享有的一种固有权利。我国的群众集体所有制为其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市民社会学说则为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军  
:本文就村民自治的经济、政治基础 ,村民自治的社会动员机制 ,村民自治进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调整 ,以及实行村民自治可能引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国家政治民主化的推进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家庭、家族和社会不同集团的利益最大化构成了社会动员机制的主要内容 ;村民自治制度将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新调整、对国家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村庄提出新的要求 ,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仝志辉  
本文讨论村民自治制度原初安排时的理由、推进过程以及在村庄实际运行的机制。村民自治被理解为国家在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重新组织农民的一部分,目前这一过程还没有结束,又已经面临着基层农村社会的深刻变化。已经展现的制度推进过程表现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特征,但是,由于制度的规范和一致,自治的色彩和制度选择的多样性不突出。村民自治的实际效果受到其他制度的影响,目前遭遇无财政支持、精英外流和村庄共同体解体的挑战。村民自治的未来应脱离政治社会管理的框架,而从农村发展和农村与国家关系的全局上来设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思红  
村民自治制度自产生时起 ,一直与农村社会控制联系在一起。一方面 ,农村社会控  制结构的变迁为村民自治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 ,村民自治制度安排又影响了  国家层面上对农村社会的控制 ,表现为控制力弱化的态势。因此 ,“自治”和“控制”成了村  民自治制度安排中的突出矛盾。本文主要就两者互动的内在关系、矛盾冲突的成因以及  协调两者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侣传振  崔琳琳  
外生型村民自治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以国家政权建设思维下的国家治理需求为逻辑起点;内生型村民自治则是以21世纪社会建设思维下的农村内生需求为逻辑起点。因应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与实践,外生型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是从自然村上达到建制村,内生型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则是从建制村下沉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外生型村民自治依靠政府外力推动并以组织建设为重心,自治多处于悬空状态;内生型村民自治则在内生外动中建立多层次的村民自治体系,让自治真正落地。从外生型村民自治走向内生型村民自治,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体系应更为丰富,二是村民自治发展路径应更为多元,三是村民自治不能沉迷于小共同体,四是要实现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毓  
目前,会计委托代理模式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农村财务管理中,有效地监督与服务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但会计委托代理没有行政约束力,其监督功能不强,实际的会计工作又与监管部门同属,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针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监督难的实情,应从多方面入手加以改善。其中依靠人民群众,发挥村民自治管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村民对农村财务状况行使知情权,确保村干部规范使用集体资金,实现农村基层的民主自治。本文从农村管理的实际情况入手,就农村财务民主自治方面的有关内容展开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仝志辉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学术讨论中,有论者指出:没有村民自治,就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就不算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强调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非常正确的认识。但是,有了这一认识,并不等于就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落实这一认识,完善村民自治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最根本的挑战在于,我们不能仅就发展管理民主来谈村民自治,而是应该用新农村建设的整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邵祥东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基层民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文章探讨了"后税费时代"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龙顺  
利用CSS2017全国微观调查数据,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遵循"能力—意愿—行为"作用链条探讨农民可持续生计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我国村民自治的农民参与度严重不足;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村民自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金融资本影响效应最大,人力资本影响效应次之,社会资本影响效应最小,而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力资本层面的受教育程度、政治知识和能力贡献较大,金融资本层面的影响效应存在不确定性,社会资本层面的社会网络具有较大的显著正效应,而社会信任显著性正效应较小;政治兴趣和政治信任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村民自治影响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部分中介效应或遮掩效应,而政治兴趣中介效应量较大。因此,需要从参与整体现况、参与能力制约和参与心理意愿的维度提高村民自治中农民的参与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