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9)
2023(4882)
2022(4209)
2021(3991)
2020(3384)
2019(7656)
2018(7605)
2017(13755)
2016(7293)
2015(7856)
2014(7780)
2013(7819)
2012(7314)
2011(6674)
2010(6960)
2009(6639)
2008(6612)
2007(6214)
2006(5445)
2005(4821)
作者
(21288)
(17876)
(17816)
(16528)
(11353)
(8607)
(7917)
(6914)
(6756)
(6400)
(6077)
(5985)
(5956)
(5861)
(5395)
(5312)
(5243)
(5134)
(5071)
(5008)
(4610)
(4408)
(4209)
(4169)
(3993)
(3922)
(3906)
(3869)
(3637)
(3457)
学科
(28636)
(28058)
经济(28029)
管理(28010)
(26772)
企业(26772)
技术(14319)
技术管理(11404)
方法(11319)
中国(8776)
数学(8613)
数学方法(8556)
教育(8515)
(7594)
业经(7374)
理论(7341)
(7280)
(6952)
研究(6055)
(5968)
(5356)
金融(5355)
地方(5259)
(5178)
银行(5165)
(4971)
(4938)
(4911)
(4858)
(4646)
机构
大学(112986)
学院(108483)
(42189)
管理(42018)
经济(41079)
研究(37051)
理学(35953)
理学院(35496)
管理学(34939)
管理学院(34703)
中国(25370)
(23281)
科学(21099)
(20329)
(18023)
(17963)
(16814)
师范(16709)
研究所(16121)
财经(15967)
中心(15372)
北京(14785)
(14418)
(14383)
(13956)
业大(13652)
师范大学(13441)
(13359)
经济学(12414)
商学(12209)
基金
项目(68432)
科学(55247)
研究(52914)
基金(48857)
(42001)
国家(41579)
科学基金(36201)
社会(34000)
社会科(32248)
社会科学(32241)
(28243)
教育(26148)
基金项目(25998)
(23556)
自然(22380)
自然科(21958)
自然科学(21952)
自然科学基金(21638)
(21013)
编号(20707)
创新(18373)
成果(18097)
资助(18056)
课题(15832)
重点(15533)
(15217)
(14445)
(13950)
国家社会(13548)
教育部(13546)
期刊
(51573)
经济(51573)
研究(38614)
中国(28101)
教育(22310)
管理(18823)
学报(16639)
(16566)
科学(15858)
大学(13031)
(12350)
学学(11693)
技术(10228)
财经(9341)
(8771)
金融(8771)
农业(8272)
科技(8199)
(8142)
业经(7392)
经济研究(7238)
(7230)
(7074)
论坛(7074)
技术经济(6438)
图书(6343)
问题(6065)
(5448)
(5377)
(5240)
共检索到172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伟民  
朱生豪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散文形式表达出来,具有不是诗词,但在诗意的表达上,胜似诗剧的特点。朱生豪的译文押韵的地方较多,句式整齐,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对比的形式,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整齐美的特点,符合汉语读者的审美习惯。他的译文在准确的基础上符合汉语读者对诗歌和戏曲的审美欣赏习惯。他翻译莎剧的成功是与他具有较高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和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分不开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四新  
莎士比亚戏剧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教有一致之处:都视人为有罪的存在,都认为罪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但它又与基督教有本质的差异:基督教认为救赎要依赖神恩,而莎士比亚戏剧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救赎观的不同,其根源在于它们对人的本质理解的差异。基督教从神学本体论出发,认为原罪是人的自由意志背离上帝的结果。而莎士比亚戏剧将罪恶看作是自由意志中的破坏力,尽管破坏力使人无法彻底自救,但自由意志中的内驱力可以使人在对自我有限性的触摸中,生发出对宇宙的敬畏感,获得人性的提升与精神超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文静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启蒙运动和新文学的迫切需求,文学翻译得到高度重视,戏剧翻译当属其中,并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达到了启蒙民众、救国救民的目的,也丰富了对戏剧体裁的掌握。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既包括当时进步知识分子追求民主自由等观念的政治背景,又包括一定的文化背景,即中国文化、文学、文学观念均处于转型期,对戏剧翻译的需求应运而生。"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的主要特点有:作家在翻译外国作品时均采取了颇为"自由"的翻译手法;他们所选取的外国作品主要以浪漫主义为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斯科特·纽斯托克  张素雪  
出版时间:2022年3月定价:49.00元2020年《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年度图书之一美国出版商协会散文文学奖决赛入围作品2021年度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创意通识畅销书Top 3阅读本书帮助你摆脱无谓的教育焦虑帮助你更轻松愉快地学习帮助你学会创造性地思考本书审辩式地思考现代教育的目的与过程,通过回顾莎士比亚及其同时代思想家的学习经验,广泛地讨论了教育宗旨、思维训练、注意力培养、练习、约束、积累等教养问题,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现代教育技术和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并为读者提供了以培养思想者为目的、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方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齐园  
雷石榆的翻译理论是建立在创作实践和翻译实践两方面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他把诗歌翻译和创作相融合,把翻译和外国文学理论研究相融合,把翻译和比较文学相融合,为当代学者开创了集创作、翻译、研究于一身的学术模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伟民  
世界上的莎士比亚图书馆———摘自《书与人》1996年第6期李伟民自莎士比亚学成了一门“显学”以来,评论、研究的文章浩如烟海。莎士比亚文献的成倍增长,与莎士比亚图书馆、莎士比亚教学机构对莎学图书的采购不无关联,也说明读者对莎士比亚图书的需求量颇大。目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顾晓光  
巴黎是现代城市的一个范本,美国学者若昂·德让更是认为巴黎发明了现代城市。英国作家G.K.切斯特顿对巴黎也是赞赏有加:"如果伦敦是个谜的话,那么巴黎就是答案"。美国导演伍迪·艾伦在电影《午夜巴黎》中编织了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怀旧童话。海明威称其在这段时期的巴黎生活为流动的盛宴,主菜之一便是他在莎士比亚书店的经历。
关键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文霞  
毛泽东诗词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魄及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著称,其特点是经常采用模糊性词语,使诗词更生动、更形象。另外,毛泽东诗词中经常用到典故,所以,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必须要进行典故的翻译研究,这对于毛泽东诗词语言魅力及文化内涵的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诗词翻译中用到功能对等和异化翻译策略,译者要在准确理解原典故前提下,采用变通的方式创造性地翻译并再现原典故。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文霞  
毛泽东诗词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魄及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著称,其特点是经常采用模糊性词语,使诗词更生动、更形象。另外,毛泽东诗词中经常用到典故,所以,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必须要进行典故的翻译研究,这对于毛泽东诗词语言魅力及文化内涵的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诗词翻译中用到功能对等和异化翻译策略,译者要在准确理解原典故前提下,采用变通的方式创造性地翻译并再现原典故。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启伟  王翔  
中国古典诗词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概念,文本中体现出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认知,在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认知模式的指导下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英译,能有效地避免翻译过程中的误译。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解读苏东坡诗词的英译过程,可以验证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认知模式对翻译的指导意义,从而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侯奇焜  
所谓"文如其人",作品从来都是了解作者的很好的渠道,特别是对于与读者不同时期的人物,在相关史料、轶事之上,文章、诗词、书画及相关艺术作品给了后世开展研究考证工作的学者一个更为独特的视角。有了这个视角,后来人可以尽可能地贴近作者的"心灵",更加细致、深入地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的起伏变化乃至事情的前因后果。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文化交流愈发频繁化、常态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潇  
认知翻译学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进行译学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关注译作对原作描写的客观世界和原作者的认知世界"两个世界"信息的传递,注重原作客观性描写在译作中的准确再现及主观性情感在译作中的适度传递,为翻译过程和评估标准指明方向,提供原则。通过分析诗词外译多个版本传递的"两个世界",比较各译本的异同、译本与原作的异同,为诗词外译提供新的翻译视角。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冉从敬  李新来  赵洋  黄海瑛  
莎士比亚的作品给世界范围内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探测、识别该领域研究热点及热点的演化过程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对于掌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从数字人文的视角出发,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可视化分析工具,对莎士比亚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及内容挖掘,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方向及其演化路径发现:莎士比亚研究包括悲剧作品、戏剧表演等在内的6大热点;根据热点聚类发现研究方向主要有从历史学、主题学、校勘学3个方向对莎士比亚作品内容及作者身份进行研究;莎士比亚研究热点具有从内容、体裁等传统角度到作品传播、翻译、改编等新角度的时间演化过程,而在空间演化上也体现了不同的地域特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冉从敬  吕雅琦  李新来  黄海瑛  
文章借助可视化工具分析Web of Science收录的以莎士比亚为主题的文献,主要运用引文分析法对莎士比亚研究进行阶段性回顾与总结,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引用情况等,厘清莎士比亚文献引用脉络,从整体上揭示莎士比亚研究的发展轨迹。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冉从敬  赵洋  吕雅琦  黄海瑛  
数字人文作为一门计算机与人文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型学科,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技术解决人文学科的问题,创新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内容。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本文从数字人文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计量与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对莎士比亚学术传播的时空分布和传播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挖掘,探究莎士比亚学术传播的区域特色。研究结果表明:(1)莎学研究从空间上来看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集群研究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洲集群研究,从时间来看可以分为3个阶段,1975年是其转折点;(2)莎学研究的传播内容主要集中在莎士比亚的作品研究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