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57)
- 2023(2268)
- 2022(1912)
- 2021(1705)
- 2020(1427)
- 2019(3390)
- 2018(3515)
- 2017(7135)
- 2016(3882)
- 2015(4437)
- 2014(4287)
- 2013(4566)
- 2012(4287)
- 2011(3864)
- 2010(4033)
- 2009(3839)
- 2008(3750)
- 2007(3489)
- 2006(3181)
- 2005(2963)
- 学科
- 济(15248)
- 经济(15230)
- 业(14226)
- 管理(10117)
- 企(6986)
- 企业(6986)
- 中国(6809)
- 方法(6585)
- 服务(6102)
- 农(5707)
- 数学(5399)
- 数学方法(5361)
- 工作(5347)
- 劳(4981)
- 劳动(4963)
- 服务业(4829)
- 贸(4374)
- 贸易(4371)
- 制(4309)
- 易(4283)
- 农业(3998)
- 读者(3609)
- 学(3470)
- 业经(3464)
- 理论(3382)
- 财(3291)
- 银(3068)
- 动(3067)
- 银行(3063)
- 行(2982)
- 机构
- 大学(60000)
- 学院(57261)
- 济(24594)
- 经济(23962)
- 管理(21040)
- 研究(18083)
- 理学(17293)
- 理学院(17121)
- 管理学(16878)
- 管理学院(16754)
- 中国(14303)
- 京(12636)
- 财(12344)
- 科学(9997)
- 财经(9694)
- 江(9447)
- 范(9249)
- 师范(9204)
- 所(9134)
- 经(8723)
- 中心(8287)
- 经济学(8182)
- 北京(8118)
- 研究所(7979)
- 州(7784)
- 师范大学(7404)
- 经济学院(7301)
- 财经大学(7030)
- 图书(6954)
- 农(6794)
- 基金
- 项目(33631)
- 研究(27171)
- 科学(26384)
- 基金(24215)
- 家(20247)
- 国家(20036)
- 社会(18190)
- 社会科(17168)
- 社会科学(17160)
- 科学基金(17065)
- 省(12334)
- 基金项目(12322)
- 教育(12225)
- 编号(12019)
- 成果(11448)
- 划(10444)
- 资助(9888)
- 自然(9128)
- 自然科(8942)
- 自然科学(8942)
- 自然科学基金(8787)
- 项目编号(7890)
- 部(7688)
- 国家社会(7661)
- 课题(7641)
- 重点(7313)
- 发(7109)
- 一(7067)
- 性(6979)
- 教育部(6975)
共检索到96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当代市场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服务经济的特色 ,服务是发达市场经济中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服务与物质生产相结合表现得更为鲜明 ,服务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的结合和交融 ,是现代劳动的新特征。根据现代服务的新特点和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业的性质 ,肯定服务劳动具有的价值创造功能是合理的。加深对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用效果的服务劳动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 ,不仅是有理论依据的 ,而且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服务 服务劳动 劳动价值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述英
文章从生产劳动实践引发理论演变的方法论重新定义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劳动价值论 服务价值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文新华
一 什么是劳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是指人有目的地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变自然物,使之成为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的活动。根据其过程、对象、产品等要素的不同,它的表现形式至少涉及以下相互关联的四对范畴八个方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翁智刚 刘丹萍 张平
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劳动价值理论容纳不了服务劳动,必须重新诠释新经济背景下的服务劳动,建构新的服务劳动范式,将价值焦点从交换价值回到使用价值,把总体生产劳动工人的范围从生产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扩展到整个社会价值创造网络,包括顾客作为价值的共同创造者,重新强调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传海
联合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劳动者解放的基础和前提。然而,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联合劳动被漠视,引起了新的社会病态。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必要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联合劳动理论,加强引导与组织,重建社会主义联合劳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联合劳动 劳动方式 社会主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丹瑕
《略论生育劳动》发表在《江西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上。作者张俊良、杨勇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将人类自身的生产纳入人类“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范畴,但却没有将妇女的生育活动看作是劳动,也没有论及女性生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和价值的实现问题。作者认为应将生育看作生产过程,生育生产使用价值;将生育看作劳动过程,生育创造价值。但是,只承认生育是生产过程而否定其劳动过程的性质,把生育过程的生产性和劳动性人为地割裂开来,实际上否定了生育劳动能创造价值的客观性。这是一个矛盾。马克思主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育云
社会再生产包括产品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不可分的三个方面。教育过程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更需要劳动力的素质,质量的不断提高。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赞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不能走出经费困境,而使战略地位无法落实。由于教育劳动价值无法实现,教育音受教育者工资不能等价获取,教师队伍...
[期刊] 求索
[作者]
何文杰
《民法典》对折价补偿和无效、可撤销婚姻自始无效的规定,为我国劳动合同效力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完善提供了比较法上的视角。事实行为—事实劳动行为—事实劳动关系理论为劳动合同自始无效后按照法律规定确定及由法官按照一定原则判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提供了理论指引。结合劳动合同的特性,可对我国劳动合同效力制度作如下完善:构建无效、有效、可撤销(可变更)三种效力形态;规定劳动合同的生效要件;明确规定无效劳动合同自始无效、确定无效、当然无效;无效一般可按事实劳动关系处理,必要时可排除适用事实劳动关系规则;完善无效劳动合同的类型;废除无效劳动合同可被解除的规定;明确赋予劳动行政部门主动查处无效劳动合同的职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浩
揭示科学技术的商品二因素和脑力劳动二重性 ,有利于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可以清楚地展示当代各种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各种服务人员的劳动力价值通过服务劳动转移到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之中。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有商品二因素 ,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与此相一致 ,脑力劳动有二重性 ,即具体脑力劳动和抽象脑力劳动。科技人员是脑力劳动力。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人们购买它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教育可使科技价值转移给众多的人 ,从而使其价值翻许多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市场化才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但其所有者可得到报酬 ,其原因是因为有多种所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建国
向后折弯的劳动供给曲线仅仅概括了处于发展阶段的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很不完整。对此,文章进一步思考了生存和享受阶段的劳动供给行为,得出了完整的劳动供给曲线。然后,结合向下倾斜的劳动需求曲线,对它进行了均衡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完整的劳动供给曲线 效用 需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渡边雅男
"什么是生产性劳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日本学界70余年,其肇始于"国民收入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论争,并先后经历了"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切劳动都是服务劳动吗"等论战。造成这一论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神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论潜藏的分配论的错误,即对社会而言本来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却被个别资本家看作是生产劳动。而且,这一观念造成了国民收入论的两大不合理性,其将交换层面的范畴当作了生产范畴,从而将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当成了价值的来源,这助长了建立在"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庸俗经济学的神秘化理念。正是因为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在分配层面上获得了收入,所以本来不创造价值的商业劳动和保险劳动等被当作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分配的逻辑导致了生产逻辑的神秘化。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服务的虚构价值 三位一体公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海文
服务劳动对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通过财富的创造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并为人的发展提供途径和基础,但这是间接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财富的形式与尺度发生了变化,服务劳动成为这种变化的手段与过程,而服务劳动分工则为将来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提供了可能和条件,由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人的本质的真正所在。大力推进服务经济和服务劳动发展不仅是现实经济需要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渡边雅男
什么是生产性劳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日本学界70余年,其肇始于"国民收入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论争,并先后经历了"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切劳动都是服务劳动吗"等论战。造成这一论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神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论潜藏的分配论的错误,即对社会而言本来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却被个别资本家看作是生产劳动。而且,这一观念造成了国民收入论的两大不合理性,其将交换层面的范畴当作了生产范畴,从而将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当成了价值的来源,这助长了建立在"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庸俗经济学的神秘化理念。正是因为不创造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服务的虚构价值 三位一体公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