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4)
2023(7907)
2022(6634)
2021(5887)
2020(4643)
2019(10757)
2018(10805)
2017(20735)
2016(11229)
2015(12516)
2014(12333)
2013(12539)
2012(12172)
2011(11240)
2010(11536)
2009(10527)
2008(10337)
2007(9479)
2006(8827)
2005(8386)
作者
(32591)
(27241)
(26789)
(25480)
(17377)
(12878)
(12207)
(10537)
(10438)
(9900)
(9505)
(9100)
(8909)
(8829)
(8453)
(8392)
(8003)
(7888)
(7817)
(7777)
(7155)
(6680)
(6535)
(6302)
(6148)
(6146)
(6074)
(5981)
(5552)
(5341)
学科
(54281)
经济(54233)
(30421)
管理(27389)
中国(21284)
(18899)
企业(18899)
地方(18579)
(17303)
方法(15637)
业经(13203)
数学(12989)
数学方法(12893)
农业(12294)
(10662)
贸易(10647)
(10467)
(10459)
银行(10451)
地方经济(10407)
(10403)
金融(10402)
(10266)
(10254)
(10247)
(9708)
(9370)
环境(7981)
服务(7747)
发展(7745)
机构
学院(161386)
大学(161274)
(70099)
经济(68506)
研究(60764)
管理(56935)
中国(47391)
理学(46618)
理学院(46028)
管理学(45342)
管理学院(45012)
(36103)
科学(35440)
(32691)
(31413)
研究所(27912)
中心(27217)
(26994)
(25838)
(25195)
师范(24995)
财经(24620)
北京(23698)
(22251)
(22163)
经济学(22051)
(21426)
业大(20349)
(20030)
师范大学(19975)
基金
项目(97747)
科学(76706)
研究(76427)
基金(68314)
(58609)
国家(58014)
社会(49256)
科学基金(48892)
社会科(46677)
社会科学(46665)
(39010)
基金项目(35205)
教育(33914)
(32391)
编号(32211)
成果(28054)
(27857)
自然(27734)
资助(27638)
自然科(27082)
自然科学(27079)
自然科学基金(26571)
发展(23087)
课题(22932)
(22675)
重点(22243)
(21247)
国家社会(20408)
(20040)
项目编号(19461)
期刊
(90380)
经济(90380)
研究(56228)
中国(42811)
(25612)
(24103)
学报(23829)
教育(23095)
管理(22999)
科学(21802)
(19773)
金融(19773)
大学(18672)
农业(17298)
学学(16828)
业经(15726)
技术(14564)
图书(14424)
经济研究(14366)
财经(13510)
问题(12082)
(11842)
书馆(10884)
图书馆(10884)
(9919)
(8935)
论坛(8935)
国际(8817)
(8811)
世界(8567)
共检索到276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海文  
服务劳动对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通过财富的创造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并为人的发展提供途径和基础,但这是间接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财富的形式与尺度发生了变化,服务劳动成为这种变化的手段与过程,而服务劳动分工则为将来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提供了可能和条件,由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人的本质的真正所在。大力推进服务经济和服务劳动发展不仅是现实经济需要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庞明波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现状,从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下的具体表现,揭露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工人却越来越贫困的根源。当前,我国存在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合理、贪污腐败等社会现实矛盾,如何抓住重点、扭转发展困境,必然需要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分析。异化现象并非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要有私有制的存在,就会有异化现象生长的沃土。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异化问题是关键的制约因素,异化现象既体现在生产过程,也体现于人际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晓珍  
文章认为,和谐,是贯穿于人类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不同时代、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社会的一条轴线。和谐,是形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的基础,是实践、积累的过程,是发展的过程,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融合的社会形态和理想境界。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文章提出,要爱护和谐这一贯穿古今中外的促进发展进步的永恒的生命线;要加深认识,和谐是个科学的实践过程;走向和谐,最重要的首先是提倡和实行公平正义;走向和谐,要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走向和谐,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湘高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应当解决劳动者的发展问题。劳动者的发展与劳动者权利密切相关,劳动者权利是实现劳动者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法律保障和衡量尺度。当前我国劳动者权利保护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切实保护劳动者权利,从而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桑艳  陈群  
马克思把哲学的"异化"概念与经济学的"劳动"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造成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劳动发生了异化,结果使人的自由劳动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异化劳动扬弃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异化劳动的全面超越,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历史必然性。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学习和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尹世杰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 ,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到“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高度 ,说明这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而科学消费 ,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 ,提高人的素质 ,提高消费力和生产力 ,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文章接着论述如何加强科学消费 ,提出 :要树立科学消费观念 ,用先进文化引导消费行为 ;要提高消费中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 ;要创造、培育良好的消费环境 ;要发展文化教育 ,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文章最后强调 :需要政府、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共同努力 ,发展科学消费 ,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徐洪升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需要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的发展的程度 ;图书馆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学书  
生态文明全面而自由地实现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与自然的片面对抗,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和完善性,显示出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人们在追求和创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又使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和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又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人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资本是一个矛盾体,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又使得社会发展陷入困境,扭曲人的发展,使人的发展片面化残缺化,妨碍人的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肖浩辉  
扩大消费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的统一。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如此反复循环,推动社会进步,直至最终实现人的崇高理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葛浩阳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要考察现实中束缚人的发展的各种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劳动者的"人"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诞生以来,劳动者在实现其劳动力价值之前,首先要面对的是"劳动力市场"。正是"劳动力"的市场化,使人普遍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并且导致"异化""物化""相对贫困化"等各种制约人发展的困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要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发展问题,就必须对造成这一切弊病的制度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改造,这一思路对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祁祥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以其新视角、新思路和新措施,勾勒了中国未来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充分显示了我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力度,是指导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议内容丰富,涉及到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想主要从"全面深化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角度来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葛浩阳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其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分工地位。分工、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消灭分工"理论中的"消灭分工"是指消灭非自愿的劳动分工,让劳动成为自主自觉的活动,而并非是要消灭分工的具体技术形式。这一目的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其具体途径是阶级对立日益尖锐而导致的无产阶级革命。《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时期的马克思对"消灭分工"的某些判断和认识尚未达到其写作《资本论》时期的理论深度,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回顾和重新认识这一理论对进一步探索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新途径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新春  董长瑞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形态。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出发,直击资本主义要害,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进行考察,为我们研究现实中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提供了视角和方法。在人工智能技术经济范式下,劳动主体、劳动内涵、劳动分工、劳动生产率、劳动的社会功能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并通过生产系统载体变革,催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劳动机遇。这种变化为技术革命中停滞过剩人口向"完整的人"过渡提供了条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兴行业将逐渐兴起,劳动由生存手段向发展手段转变越来越明显,教育与生产深度融合将是新的生产力条件下"劳动方式—人的发展"这一哲学纽带的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