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6)
- 2023(6066)
- 2022(5029)
- 2021(5086)
- 2020(4180)
- 2019(9518)
- 2018(9069)
- 2017(17068)
- 2016(9147)
- 2015(10769)
- 2014(10558)
- 2013(10801)
- 2012(10226)
- 2011(9246)
- 2010(9210)
- 2009(8755)
- 2008(9066)
- 2007(8011)
- 2006(7137)
- 2005(6423)
- 学科
- 济(42486)
- 经济(42333)
- 管理(28795)
- 业(24651)
- 财(23761)
- 企(21283)
- 企业(21283)
- 方法(18953)
- 中国(17276)
- 数学(14996)
- 数学方法(14936)
- 财政(12345)
- 农(11334)
- 制(10766)
- 政(9976)
- 务(9900)
- 财务(9891)
- 财务管理(9849)
- 贸(9709)
- 贸易(9703)
- 易(9570)
- 企业财务(9436)
- 业经(9250)
- 理论(8069)
- 学(8060)
- 和(7980)
- 体(7694)
- 出(7656)
- 策(7317)
- 银(7308)
- 机构
- 大学(140203)
- 学院(134814)
- 济(66216)
- 经济(65311)
- 研究(51292)
- 管理(47392)
- 中国(41085)
- 理学(40005)
- 财(39536)
- 理学院(39518)
- 管理学(39126)
- 管理学院(38847)
- 京(30061)
- 财经(27742)
- 科学(26758)
- 所(25603)
- 经(25343)
- 经济学(23063)
- 研究所(22649)
- 中心(21259)
- 经济学院(20677)
- 财经大学(20387)
- 北京(20061)
- 范(19051)
- 师范(18993)
- 江(18947)
- 院(17345)
- 社会(16197)
- 农(15797)
- 师范大学(15717)
- 基金
- 项目(80641)
- 科学(64805)
- 研究(63257)
- 基金(61880)
- 家(52714)
- 国家(52285)
- 社会(45601)
- 科学基金(44513)
- 社会科(42187)
- 社会科学(42172)
- 基金项目(31411)
- 教育(29166)
- 省(26378)
- 资助(25825)
- 自然(24596)
- 自然科(24065)
- 自然科学(24060)
- 编号(23821)
- 自然科学基金(23695)
- 划(23438)
- 成果(22147)
- 部(20880)
- 中国(20105)
- 国家社会(20068)
- 教育部(18824)
- 重点(18356)
- 性(17719)
- 人文(17354)
- 课题(16923)
- 社科(16872)
共检索到221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其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财政工作中最重大的课题,是一项开拓未来的伟大事业.作者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应具有人民型、建设型、经营型、调控型、开放型、活力型、法制型、勤俭型八个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作者提出,"八五"期末,要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建立起较强的财政支持经济建设的功能;"九五"期末,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的雏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廖季立
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摘编》,对于我们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实事求是地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是非常重要的。一、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过渡社会,是一个不定型的社会。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资本主义的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梧
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高梧[四川绵阳师范专科学校绵阳621000]我们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要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这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子荣 段龙龙
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蕴含的丰富内容及深刻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重新梳理和澄清中国财政基础理论;本文在深刻揭示市场经济的"基因缺陷"、"机制缺陷"和深入剖析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被"大国"操控而发生变异的基础上,阐明建立以"国家治理"为要旨的财政学说的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为认识起点,按照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要求,探索治国理财之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区别国际国内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企改革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力平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修订后的《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笔者有幸参加了新预算法的修订、审议与通过进程。作为财政理论工作者,笔者始终关注在该法中体现的我国财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总体上看,新预算法的实施,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是对改革开放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子荣 段龙龙
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蕴含的丰富内容及深刻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重新梳理和澄清中国财政基础理论;本文在深刻揭示市场经济的"基因缺陷"、"机制缺陷"和深入剖析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被"大国"操控而发生变异的基础上,阐明建立以"国家治理"为要旨的财政学说的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为认识起点,按照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要求,探索治国理财之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区别国际国内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企改革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海涛 毕学进 马金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创新有三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中国传统理财文化的“根”、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的“道”和西方财政理论的“术”。从历史理财智慧而言,中国古代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一系列理财思想,新时代对历史智慧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而言,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立足财政本质,形成了财政价值主体、内生动力以及社会形态等多种科学理论,新时代立足国情进行了中国化调适。西方财政理论基于“市场失灵”提出了多种学说,对当前我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重要启示,新时代立足本土进行了合理化借鉴。学界分别从西方财政理论本土适用讨论、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中国化探讨与历史经验现代化镜鉴展开了大量研究,但互为割裂。本文将三者进行了融合,或可从一个新的视角解构中国气派的财政理论与治理实践,并为未来中国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供新的学术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商德文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监督体系□商德文财政是国家的一种经济职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它具有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财政监督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政监督可以了解国家财政的执行情况,并使之达到优化。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阶段,财政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晔
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现有财政学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物本范式,由此在逻辑起点、核心概念、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相应的缺陷与偏差。而通过财政学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由物到人"的转变,以人为分析对象,以制度分析为框架来构建人本范式的财政学,既可以解决物本范式财政理论现存的缺陷,又能在不同社会科学间建立起可通约的研究范式。"人本范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构建要以马克思主义人本主题和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实践的时代命题与时代特征,在对古今中外学术资源兼容并蓄、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整合创新。本文选择财政学若干重要问题对其在人本范式下进行了分析,由此表明"人本范式"财政学具有较强解释能力和良好的应用基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艺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财政领域的最新体现,是财政理论的创新。财政不仅在经济层面发挥着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和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在国家治理的层面保障每个公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享有公平正义。这就要求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实现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较强的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并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白彦锋 贾思宇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直面国内外财政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面对特朗普税改和贸易摩擦、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企业俘获财政等现实和理论问题,财政学必须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才能增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焕发勃勃生机,才能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华 董艳玲
2019年5月18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探索与创新"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探索与创新。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石绍宾副教授主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志华研究员、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邢占军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曹廷求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先后致辞。首先,傅志华研究员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财政学理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力的学理支撑,期待研讨会推动理论创新,为繁荣中国学术注入新的学术资源,为丰富中国智慧、彰显中国价值提供智力支持。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科院院长邢占军介绍了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和人文社科学术会议精神,以及推动山大人文社科学科振兴、打造"山大学派"的举措和取得的进展。最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曹廷求在致辞中回顾了山东大学财政学科的发展历程,对各位专家学者对山东大学财政学科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贾永言
一党的十三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开拓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从总体上说来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业企”。这样就必然会发展包括商品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和资金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这种市场机制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可以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胜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其主要包含国家治理是新时代财政理论的逻辑起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职能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和国家长治久安,财政现代化路径在于完善预算、税收和财税体制等内容。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科体系、正确指导新时代中国财政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结合上,就在于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就在于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梦"高度结合于中国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