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2)
2023(4805)
2022(3844)
2021(3852)
2020(3053)
2019(7000)
2018(7045)
2017(11787)
2016(7735)
2015(8465)
2014(8812)
2013(7873)
2012(7379)
2011(6975)
2010(7216)
2009(6362)
2008(6493)
2007(6145)
2006(5425)
2005(5032)
作者
(20331)
(16781)
(16743)
(16206)
(10868)
(8296)
(7716)
(6618)
(6349)
(6331)
(5766)
(5747)
(5616)
(5518)
(5426)
(5348)
(5236)
(5032)
(4907)
(4835)
(4534)
(4325)
(4053)
(4041)
(3970)
(3836)
(3779)
(3734)
(3473)
(3430)
学科
(20090)
经济(20059)
教育(19273)
管理(16018)
(15301)
(12798)
企业(12798)
中国(12500)
方法(9072)
理论(9055)
(8964)
数学(7332)
数学方法(7188)
(6758)
教学(6570)
技术(5677)
(5110)
(4970)
(4574)
业经(4181)
(4136)
银行(4130)
发展(4110)
(4095)
金融(4094)
(4069)
财务(4058)
财务管理(4048)
(3987)
(3962)
机构
大学(109423)
学院(102653)
研究(39805)
(32062)
经济(31092)
管理(29147)
教育(28978)
(25596)
师范(25460)
理学(24685)
(24673)
理学院(24216)
科学(24096)
管理学(23575)
管理学院(23324)
中国(22450)
师范大学(21072)
(20500)
研究所(18708)
(17735)
(17354)
北京(16367)
中心(16063)
(14961)
技术(14650)
财经(14114)
(13857)
(13819)
业大(13120)
职业(13045)
基金
项目(62903)
研究(51889)
科学(50893)
基金(42707)
(37206)
国家(36735)
教育(33029)
社会(30474)
科学基金(30097)
社会科(28605)
社会科学(28596)
(25448)
(24173)
编号(22571)
成果(22280)
基金项目(21293)
课题(19790)
自然(18050)
自然科(17668)
自然科学(17662)
自然科学基金(17365)
资助(17329)
(16678)
(16432)
(16162)
重点(16105)
规划(14894)
教育部(14526)
(14209)
项目编号(13740)
期刊
教育(48496)
研究(43195)
(35561)
经济(35561)
中国(29766)
学报(18380)
科学(14945)
(14822)
大学(14765)
(13087)
学学(12188)
技术(11715)
职业(11384)
管理(10462)
农业(8778)
财经(8685)
(7565)
金融(7565)
(7531)
技术教育(7352)
职业技术(7352)
职业技术教育(7352)
(6536)
论坛(6536)
(5608)
高等(5595)
经济研究(5472)
(5249)
成人(5237)
成人教育(5237)
共检索到165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喻涛  张圆  
自主性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理念的先进思路,意在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能力的主体。但事实上,那种"强的"自主性概念即康德描述的人的绝对自我决定和自我创造,对大多数人来说太过精英主义,其描述的状态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这种状况对以培养学生自主性为根本目标的教育理论来说是不合理的,也是无法实施的。为此,我们需要一种最低限度的自主性即"弱的"自主性作为教育的目标。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秦行音  
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提出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当代社会道德滑坡和不断出现的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是直接的原因。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内涵,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理论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解决道德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问题的可能途径。价值观的非理性和非知识性特点使得价值观教育要远复杂于理性的知识教育。关乎个人道德成长、关乎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的价值观是底线伦理和最低限度的道德所必须要求的;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吸收现代德育研究成果,使其更为生动和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价值观教育还要求一个公正的社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川武  江玲  
学生自主性既有人类自主性的共同本质又有特殊属性。在结构与层次、独立与关联、内隐与外显、目的与工具诸维度,它与人类自主性并无二致。就特殊性而言,学生自主性是行动者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发展的既联系又独立于他主性的情智行素养,具有情智行发展不均衡、寓于活动可塑性强、内外作用他主居重、利大弊小价值内蕴四个主要属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守军  
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存在的自主性缺失问题,从知识论角度进行考察,认为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学科对母体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依附性以及研究对象的泛社会化;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非学科化和反学科化;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异治性”。为了保持学科的自主性,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坚守学科立场,具有热心投入社会而不丧失其非功利性精神的远见卓识之品格。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心泓  
中国“三农”工作重心已从精准扶贫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新形势对乡村发展的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界关于中国乡村建设经验的研究和比较视域下各国乡村盛衰的研究揭示了内生活力对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中,“村社自主性”强调立足于村社自组织性的资源交互能力,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涵。在乡村振兴中,村社从外部获取资源及与外部环境互动不可或缺,“村社自主性”强调的资源交互能力可进一步划分为资源消化能力与资源交流能力,前者侧重于资源内部化的有效性,后者聚焦于可获取的整体资源水平。通过对华溪村、木根村和中在村的追踪调查,本文研究发现:一方面,资源消化能力内含于村社自组织性,对乡村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资源交流能力不仅与村社自组织性有关,而且与政府资源配置、社会资源流动状况不可分割,这亦深刻影响乡村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在加强“村社自主性”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其限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确保“村社自主性”建设与政府有力推动、城乡良性互动相统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范皑皑  丁小浩  
教育不但是个人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也会形成个人职业的趋向和偏好。个人在工作中所获得的自主性是评价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方面,获得更多的工作自主性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组织信任,能够更自由地安排工作,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由于不同学历层次的人对工作要求不同,所以是否在工作中获得自主性将会对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运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通过对正在工作人群的研究发现,在同等受教育程度下,更多的工作自主性带来更大的工作满意度。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受过高等教育者更看重工作自主性。对他们而言,自主性工作环境带来的效用要高于高工资带来的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卫华  
在《法律的概念》第八、九章中,哈特描述了四种不同情形的道德,并指出了道德的四个特征,以此作为鉴别道德的标准和区分道德与法律的标准。在此,哈特既承认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差异,又承认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不主张法律的效力来源于道德。基于"自我保存"的需要,法律与道德存在着最低限度的必然联系,但这种联系不是一种"概念上的"必然联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华民  
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外是政府和企业,并且其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将主要取决于政府与企业的相互关系。根据国际经验,凡政府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其经济就发展的快。反之,则相反。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对企业发展的较少限制;政府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公益和服务;以及有效的经济政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於兴中  
法的自主性是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现代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传统的法学理论对法的自主性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论述。智能科技与法的互动为进一步思考传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在新的背景下重新思考法的自主性问题有利于深入了解并预期法这个社会现象在吸纳了科技内容后的功能和作用,以便处理好新兴的法律关系和问题,处理好法律中的科学和科学中的法律。智能网络、区块链、便捷合同、数据空间、算法等概念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自主性的特点,而调整它们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自主性。如果说绝对意义上的法的自主性只能是理想,那么相对意义上的法的自主性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因而也是不可忽视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会泉  刘玉珍  张瑞丰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既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新厚  
自主性外语学习过程是由学生思维活动控制的,在其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输入的信息和辅助手段置入解决问题的关系之中的主动认知和开发过程,是富有创新思维的过程。运用已有知识,纠正某些不良思维定势和思维习惯,是增强自主性外语学习过程认知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逯长春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个体的自主性对于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学校要创新机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教师个人亦要发挥自身的自觉能动性。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可自主地选择与实施教学观摩、知识学习、实践锻炼、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等五种专业发展方式。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要为教师专业自主性发挥提供有利的环境,包括为教师减负、尊重教师主体性、提升幸福感以及构建专业发展引领服务机制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张永军  
尽管比较教育一直以来身份地位屡受质疑,但是仍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主要归功于比较教育学科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为研究对象的开放性、研究方法的开放性和研究者的开放性。开放性是比较教育的典型特征,也是比较教育学科的活力所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涛  
对涂尔干来说,教育不是中立性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否认这一点,无异于自欺欺人,而承认这一点,则要求我们对教育的目的做出规定。道德教育所要培养的自主的社会人,并不是一个仅仅懂得生存技能、老于社会世故的庸人,也不是一个被掏空了一切情感和欲望的纯粹理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尊重和热爱社会生活,并能够在社会实在所给予的"客观理性"和自身的欲望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根据社会的理性来从事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人。达致这一点,不仅要求我们重视学校环境和教师的作用,而且要求我们借助社会科学来预先重建理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合文  毛亚庆  
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产生了趋同、分化、竞争与合作等趋势,在这些趋势下民族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全球卓越与本土价值、普遍主义与民族文化等二元选择,形成了民族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张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加强本土适应性,明确发展自主性,关注文化敏感性,走向深度国际化,以此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自主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