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03)
2023(3191)
2022(2614)
2021(2388)
2020(1961)
2019(4572)
2018(4519)
2017(8820)
2016(4841)
2015(5450)
2014(5399)
2013(5111)
2012(4980)
2011(4447)
2010(4768)
2009(4420)
2008(4678)
2007(4579)
2006(4041)
2005(3818)
作者
(13417)
(11091)
(11001)
(10331)
(7149)
(5289)
(5139)
(4246)
(4235)
(4168)
(3834)
(3674)
(3662)
(3621)
(3434)
(3324)
(3315)
(3194)
(3150)
(3081)
(2857)
(2704)
(2640)
(2612)
(2508)
(2503)
(2466)
(2402)
(2160)
(2128)
学科
(19496)
经济(19478)
(14989)
(14694)
企业(14694)
管理(14236)
中国(7509)
业经(6773)
理论(5938)
方法(5853)
地方(5851)
教育(5093)
(4969)
(4585)
(4344)
(4254)
(4206)
(3989)
银行(3988)
(3878)
(3811)
产业(3774)
文化(3737)
(3702)
贸易(3699)
(3654)
金融(3652)
(3635)
(3525)
技术(3398)
机构
大学(72764)
学院(72123)
(26125)
经济(25463)
管理(25375)
研究(24210)
理学(20775)
理学院(20412)
管理学(20077)
管理学院(19887)
(19781)
中国(18082)
科学(13971)
北京(13544)
(13048)
师范(13011)
(12856)
(12056)
(11570)
研究所(10664)
师范大学(10412)
中心(10058)
财经(9977)
(9706)
(8810)
教育(8663)
(8505)
(7784)
业大(7763)
(7631)
基金
项目(40294)
研究(33055)
科学(31616)
基金(27594)
(22732)
国家(22446)
社会(20514)
社会科(19371)
社会科学(19365)
科学基金(19252)
教育(15529)
(15137)
编号(14676)
基金项目(13952)
成果(13753)
(13665)
课题(11039)
资助(11021)
自然(10842)
自然科(10573)
自然科学(10573)
自然科学基金(10392)
(9487)
(9309)
重点(9200)
项目编号(9142)
(8654)
(8533)
规划(8507)
(8261)
期刊
(35873)
经济(35873)
研究(26191)
中国(16255)
教育(14645)
管理(11686)
(10830)
学报(10530)
科学(9980)
大学(8565)
(7481)
学学(7454)
图书(6469)
(6342)
金融(6342)
财经(6331)
技术(6227)
业经(5977)
(5527)
书馆(5228)
图书馆(5228)
问题(4899)
农业(4817)
经济研究(4799)
(4793)
论坛(4793)
(4606)
现代(4356)
(3876)
国际(3799)
共检索到119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吴恩远  郭文  
普京签署文化战略法令,打响了俄罗斯反击西方文化侵袭的保卫战。这是适应当今世情和俄罗斯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的必然产物,是普京实现俄罗斯"强国梦"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文化战略颁布的现实意义在于:捍卫俄罗斯文化安全;传播俄罗斯文化精华,传承俄罗斯文明;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俄罗斯强国。文化战略明确了国家文化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任务。文化战略描绘了实施的具体方略和路线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孙鹏,管星火  
冷战后,俄罗斯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外交形势极为被动。至1999年,俄罗斯外交跌至立国以来的最低点。普京在此危难时刻宣誓就职总统,开始着手打造一个崭新的俄罗斯,力图重振俄罗斯、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经过3年来的调整和变化,普京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战略。即根据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灵活务实的态度调整外交政策,实行以独联体为依托、平衡东西方的多方位外交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文明  
"普京因素"包含两方面的一是普京本人的政治影响,二是普京的治国思想或"普京路线"。普京的政治分量、个人威信以及占国家杜马多数席位的"统一俄罗斯"党主席头衔,都给其本人提供了宽广的政治回旋空间,决定了以普京为首的俄罗斯政府不可能仅仅履行技术性职能,也决定了"普京因素"在俄罗斯政治中的主导性地位。"普京因素"将伴随着梅德韦杰夫的整个执政过程,是梅普组合成功与否的关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雯霞  
自俄罗斯联邦独立之后,其外交政策几经调整。从最初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战略到目前的新欧亚主义。这种以地缘和现实主义理论为考量的新欧亚主义外交战略并没有在“9·11”事件之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欧亚主义仍然是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拟通过对普京政府具体的外交政策的简要分析来说明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及俄罗斯外交在新世纪初仍然奉行新欧亚主义的必然原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殿华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石油需求快速增长,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石油短缺成为我国未来时期能源安全的主要矛盾。中俄两国石油合作互补性强,俄罗斯石油的总储量约为200亿吨,而我国从俄罗斯和中亚的进口只占7.5%[1]。两国石油合作具有广阔前景,但也存在许多波折和问题。通过对普京两任总统期间的石油战略分析,可以对中俄石油合作的前景进行理性的预测,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合作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文明  
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后,俄罗斯能否东山再起,发挥独特的国际影响力,倍受国际社会关注。俄罗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曾经一路领先的太空科技、雄心勃勃的军事变革等,无不显示了其东山再起的潜力和势头。但是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其军事、科技的发展也受诸多因素的掣肘,尤其是其政治经济制度创新不够,对俄罗斯来说则可能是转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期待总是先行于现实,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重新成为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依旧力不从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毕洪业  
普京以来,俄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特别是经济呈现出连续增长的积极态势。在此基础上,普京于2003和2004年5月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中提出到201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需要指出的是,俄近年的经济增长虽有结构调整的贡献,但其增长与国际能源市场,特别是石油价格的持续走高密不可分。由于考虑到现实中俄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生产要素短缺问题,短期内俄罗斯经济将很难维持较高增长速度,普京总统的翻一番战略目标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建民  
打造强有力的经济、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强有力的国家军队是普京新任期的既定目标。与2000年相比,2012年的普京面临着同样复杂却完全不同的问题。普京能否和如何超越自己,以怎样的路径实现持续增长、通过改革和创新提升经济与社会进步的质量,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俄罗斯能否进入新的发展期。新任期内普京将进行稳健的政治体制改革、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创新经济、继续推行平衡务实外交,总体上保持近年来俄罗斯内政外交的延续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凌旗  关海庭  
作为俄罗斯在渐进改革阶段的主要产物,"普京主义"适时应对了叶利钦末期上演的经济转型危机与社会转型危机,逐步建构起大众支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国家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政治能力有所增强,同时致力于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秩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重转型目标。借助国家治理的理论视角,有助于超越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固有争论,化解俄罗斯转型时期难以回避的威权色彩与民主因素之间的内在张力。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新一届总统之后,"普京主义"继续折射出多种国家治理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处于渐进改革时期的俄罗斯必须寻求一种基于传统政治文化价值与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均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庄起善  张广婷  
2012年4月21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转轨经济专业委员会、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兴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转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其与中国的合作"学术研讨会。围绕"大选后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前景"、"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以及"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合作的前景"等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展开了研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立新  
在俄罗斯国力下降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弱俄、限俄的严峻形势下 ,普京外交显示出浓烈的务实色彩 ,这一方面推动了中俄关系的发展和双方合作进一步的深化 ,但另一方面 ,也受到“中国威胁论”、美国拉拢俄及其对美妥协的影响 ,中俄双方只有通过增加信任 ,加深理解 ,才能保持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程伟  
每年一度的总统国情咨文报告,已经成为俄罗斯的惯例。进入2003年以来,俄国内以及国际舆论对俄罗斯经济今后的走势看法不一,使得总统的国情咨文备受关注。2003年5月16日普京总统的国情咨文终于“亮相”,在总结成绩和指出问题之后他指出:“十年内我们应该至少将国内生产总值...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键  
普京执政第 1任期已满 ,4年来 ,俄罗斯彻底告别了“叶利钦之乱” ,迎来了“普京之治” ,俄罗斯的转型也进入到了一个理性的政治发展周期 ;在这 4年中 ,普京逐步形成了一种“适应”俄罗斯文化性格特征的执政理念 ,确立了强力政治与自由经济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俄国人满意的成就 ,使俄罗斯看到了振兴大国地位的希望。但是 ,俄罗斯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仍然是不成熟的 ,要真正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目标 ,普京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俄罗斯的复兴还有待观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曹阳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欧洲安全政策可以称之为"回归欧洲"政策。尽管普京执政期间该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新的领导核心"梅普组合"形成后,对其欧洲安全政策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未来俄罗斯的欧洲安全政策将以追求国家安全和欧洲安全事务平等发言权为目标建构其欧洲安全政策,从战略退缩走向积极防御,将重建"俄控区",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欧洲国家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