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8)
2023(6836)
2022(5656)
2021(5212)
2020(4342)
2019(9403)
2018(8804)
2017(16426)
2016(9299)
2015(9957)
2014(9625)
2013(9574)
2012(8707)
2011(7470)
2010(7370)
2009(6878)
2008(7173)
2007(6256)
2006(5347)
2005(4559)
作者
(27596)
(22933)
(22793)
(21592)
(14595)
(11170)
(10090)
(8918)
(8657)
(8070)
(7892)
(7484)
(7446)
(7315)
(7188)
(7096)
(6884)
(6821)
(6661)
(6368)
(5936)
(5512)
(5480)
(5319)
(5280)
(5072)
(4910)
(4864)
(4557)
(4533)
学科
管理(33312)
(32775)
经济(32733)
(30134)
(26143)
(25320)
企业(25320)
方法(15158)
数学(13090)
数学方法(13014)
(12517)
财务(12508)
财政(12475)
财务管理(12461)
企业财务(11932)
中国(10325)
(10117)
(9828)
(8942)
(8428)
业经(7717)
(7511)
贸易(7509)
(7330)
地方(6586)
(6483)
农业(6371)
(5962)
(5936)
银行(5905)
机构
大学(131817)
学院(130352)
(52346)
经济(51485)
管理(47452)
研究(43141)
理学(41592)
理学院(41133)
管理学(40500)
管理学院(40285)
(34268)
中国(32209)
科学(28338)
(26620)
(26093)
财经(23501)
(22876)
业大(22027)
(21307)
农业(21223)
研究所(20632)
(19319)
中心(18973)
财经大学(17132)
经济学(16673)
(15967)
北京(15911)
师范(15701)
(15616)
经济学院(15261)
基金
项目(88246)
科学(68329)
基金(65237)
研究(59465)
(59091)
国家(58560)
科学基金(49240)
社会(39740)
社会科(37779)
社会科学(37766)
基金项目(35003)
(34129)
自然(32658)
自然科(31909)
自然科学(31896)
自然科学基金(31366)
(29130)
教育(26892)
资助(25438)
编号(21933)
重点(20104)
(19388)
(18610)
(17961)
科研(17700)
成果(17593)
创新(17449)
计划(17374)
国家社会(17137)
教育部(16411)
期刊
(55415)
经济(55415)
研究(40202)
(32941)
学报(28461)
中国(23998)
(22561)
科学(21966)
大学(20794)
学学(20034)
管理(15279)
农业(14721)
财经(13151)
(11156)
(10290)
金融(10290)
经济研究(10279)
教育(9626)
(8547)
业经(8307)
财会(8213)
问题(7778)
会计(7742)
(7723)
技术(7471)
(7067)
财政(7067)
业大(7000)
(6603)
科技(6107)
共检索到191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秀尾  
论晚清财政对洋务运动的影响陈秀尾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里从洋务运动开始起步的。洋务运动使一个泱泱农业大国第一次面向世界,走向近代工业化目标的微小的一步。然而,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没能使中华民族真正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失去了一次近代...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济勇  张楠  
洋务运动前的中国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财政状况相似,都遇到了财政危机。由于两国在变革前政治、经济的差异以及两国改革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的不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并未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财政体制也仍然是封建制度下的管理方式,只是把中央政府的财权下移,最终没有带来财政状况的改善,反而加剧了财政危机;而日本政府的明治维新改革是全方位的,进行了相对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改革俸禄制度以减少财政支出,改革地税以增加财政收入,扶持民间资本以开拓新税源,最终化解了财政危机,并建立了新的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财政体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庆德  
发生于资本主义发展与半殖民地沦落过程中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作为中西文化撞击与合流的产物,它既是清朝统冶集团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下力求自保的结果,又是处于逐渐形成过程中的新兴资产阶级争取自立的产物;既是资本主义世界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结局,又是民族主义崛起与保卫国家主权的一个成果。这一特殊而复杂的历史合力过程,使洋务运动蕴涵着多层面的历史内容,亦提供了对其阐释的多维角度和视野。本文谨就此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反思。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连心豪   詹庆华  
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是同洋务运动最有关系的一个人”,中国海关的近代化与洋务运动的关系也非同寻常,它们为洋务运动史研究展示了一个崭新的视野。 赫德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 无论什么运动都需要一个舆论准备和发动的过程。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中的部分开明分子为了解救清政府于内忧外患,主张采用西方利器以谋求自强,于是形成贯穿晚清的洋务运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罗耀九   林平汉  
一 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中兴名将们深切的体会到西式火器的威力,他们除向外国购买新式武器之外,计划自己设厂制造。1861年曾国藩首先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这是在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上建立的。1862年李鸿章创办上海炮局,以后陆续在各地办了许多局,经历了四十年,投资达六千万两,耗费的人力物力是很巨大的,目的是为了镇压农民军和少数民族起义军,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为了扩张充实中兴将领们自己的实力。当然,也含有抵御外侮的作用。总的一句话,是为了“图强”。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军火工业只能在镇压国内人民反抗,屠杀手无寸铁或仅持原始武器的起义群众时起作用。在与资本主义强敌相遇时,仍然是以失败告终。外国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建波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 ,势必要从传统生产方式中分离出大量的过剩人口 ,这些人如何安置 ,是影响洋务现代化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洋务思想家们的思考主要是 :从长远看 ,惟有加快改革 ,依靠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吸纳社会过剩人口 ;从眼前看 ,一是借助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向海外移民 ,一是接着边疆开发时机积极向边疆地区移民 ,三是大力开展社会赈济 ;对于社会转型期非生产部门出现的过剩人口 ,尤其是官员、八旗的再就业问题 ,洋务思想家更是做了深入的考察和思考。只是由于清政府坚持保守的意识形态 ,在改革和稳定之间更偏好后者 ,致使这些的睿智思考没有成为现实。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眭雅婷  
徒有其表"披洋皮"我国消费者对洋品牌的评价普遍要高于本土品牌,他们将"外国品牌"与"时尚流行"、"高档"、"品质好"等联系在一起。鉴于此,我国很多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这种思维定势,纷纷主动向洋品牌"靠拢",在品牌建设上企图通过徒有其表的"披洋皮"带来品牌档次的提高,然而最终往往陷入了品牌发展的误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秀平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两国创办近代企业(或者说近代化)的起点。当时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与欧美诸国不同的要点。比如说,中日两国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都不是本国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来源于外国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引进;不是从轻工业的商品生产开始的,而是从非商品的重工业军需品开始的;不是从私人民营工业开始的,而是从封建官僚的“官办”开始的。虽然,中日两国近代机器工业的起步和创办过程,具有许多共同点,然而,时过三十年,其结果是,日本一跃成为亚州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而中国却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中苦苦挣扎,甚至濒临被瓜分的危机。何以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竟会产生如此...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袁绍佳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图文并茂兼有趣的历史故事总会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当教学环节转至记忆知识点时,学生就会百感交集,甚至茫然不知所措。而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知识点庞杂、记忆量大,若记忆不牢固,答题之时便会南辕北辙、不知所云。因此,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尤为必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尝试过多种方法,其中"造句式"记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剑顺  
洋务官员的经济思想,以往学术界称为“洋务派”的经济思想,多所否定。有的甚至斥其为“反动思想”。这是值得商榷的。笔者拟就此作一探讨,陈述愚见,以求指教。 洋务官员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引进机器工业思想;企业管理的官办、官督商办思想;求富思想。其中都有值得肯定之处。当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局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华  
晚清中央对地方财政监管的失控,财权的不断下移以致崩溃,构成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变化的基本态势。其间外债作为晚清财政的产物,一直伴随和影响着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并使得这一关系更为复杂和特殊。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阚绪强  
本文利用州县司法档案,以重庆府巴县为案例,考察晚清县衙书吏的经营活动与财税运作之间的关系。晚清四川的地丁加征为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创生了空间。书吏利用其所有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钱铺、商号,作为县衙策动公共资金的融资工具。在这一过程中,书吏的私人产业与公共资金融混在一起,既加剧了税款流失的可能,亦为其个人招致赔补风险。这使得书吏内部发展出基于抵御风险及短期资金需求的“合伙(朋参)”机制。本文描绘了19世纪后期一个与科层组织相嵌生的商业性“场域”是如何参与到政府财政活动中来的,以及地方政府是如何处理由此引发的借贷、债务及信用问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志宇  
鸦片战争后以太平天国起义为首的农民运动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庞大的军费开支使清政府面临空前的财政危机。为了摆脱财政经济的困境,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以缓和财政危机。这些对策不仅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经济状况,还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廷星  
论财政及财务关系的改革许廷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影响其他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与财务关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协调,这是客观发展的必然性。研究这种关系的完善与协调,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华勇  
民族地区的财政债务源于事权不清、财力不足、体制不顺和效益不高, 主要表现形式是: 政府直接举债、财政赤字和欠款、财政担保和企业亏损。由于过度的财政债务会影响财政收支的正常安排, 有损政府的形象和信用, 甚至影响政权正常运转, 因此必须规范财政债务的管理, 消化财政债务。主要措施: (1) 清理、核实、锁定现有债务规模;(2) 国家要切实帮助解决现有债务; (3) 正确界定政府事权范围; (4) 建立健全债务考核制度; (5) 建立健全财政债务预警机制、财政担保机制、财政债务的偿还机制; (6) 建立健全与财政债务相关的法律制度; (7) 改革债务管理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