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
- 2023(1145)
- 2022(871)
- 2021(857)
- 2019(1413)
- 2018(1391)
- 2017(2432)
- 2016(1473)
- 2015(1647)
- 2014(1694)
- 2013(1723)
- 2012(1666)
- 2011(1687)
- 2010(1840)
- 2009(1879)
- 2008(2002)
- 2007(2048)
- 2006(1865)
- 2005(1777)
- 2004(1778)
- 学科
- 济(7097)
- 经济(7088)
- 管理(5009)
- 业(4227)
- 企(4121)
- 企业(4121)
- 理论(3052)
- 学(2942)
- 中国(2634)
- 教育(2532)
- 业经(2114)
- 方法(2019)
- 制(1947)
- 和(1811)
- 财(1801)
- 农(1606)
- 融(1508)
- 金融(1507)
- 银(1443)
- 银行(1443)
- 体(1406)
- 行(1397)
- 策(1349)
- 法(1283)
- 经济理论(1141)
- 体制(1130)
- 发(1109)
- 贸(1101)
- 贸易(1100)
- 经济学(1097)
- 机构
- 大学(31032)
- 学院(29163)
- 济(10574)
- 经济(10307)
- 研究(9854)
- 管理(8535)
- 中国(6965)
- 理学(6635)
- 京(6631)
- 理学院(6529)
- 财(6479)
- 管理学(6422)
- 管理学院(6358)
- 范(6168)
- 师范(6162)
- 科学(5703)
- 所(5265)
- 江(5163)
- 财经(5024)
- 师范大学(4980)
- 研究所(4606)
- 经(4425)
- 北京(4376)
- 州(4357)
- 教育(4349)
- 系(3949)
- 中心(3724)
- 经济学(3618)
- 财经大学(3570)
- 经济学院(3125)
共检索到49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墨
1880至1904年编制的西学书目前后继踵,形成系列,集中反映了对西学认知的历时性变化。从名称上看,这批书目概有译书、西学、东西学、新学、科学等不同称谓;从内涵上看,大致经历了一个从格致(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再到人文科学的不断扩容过程。而分类体系的变迁,涉及对西学关注焦点的定夺以及对不同文献学术价值的权衡,成为学术应时转型的体系性陈述。因此,西学书目的发展,既是文献秩序的演进,也是学术坐标的后出转精,呈现出衡量知识价值的不同标准和分配知识权力的不同方案,并直接对应于不同语境下国家前途命运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西学 名相 庶政 维新改良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晓敏
《西学书目表》是梁启超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它不但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法,其分科设学的思想也显示了梁启超建立新的知识系统的尝试。本文从梁启超对中学体系批判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这一尝试背后的思想动因。这不但有西学冲击的影响,也有中学自身发展的内在理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丽莉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自刊行后,各地多有翻刻,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文章在梳理《时务报》本、《质学丛书》本、《中西学门径书》本等五个版本的基础上,揭示了《西学书目表》各版本在文本上的差异及其特点。
关键词:
梁启超 《西学书目表》 版本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荣贤
书目分类既是对文献世界的整序,也是对文献背后知识本体的界定以及对知识结构的全面规划。近代书目分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在传统四部框架内容纳西学书籍,增补四部书目类别以统摄西书,西书独立编目,中西书籍分列于一编,以中学为主建构统一分类体系,以西学为主建构统一分类体系等变化;它们大致对应于"西学中源""、中体西用"、"中西异学"、"学无中西"、"西体中用"等学术理念。而总体上,中国近代书目的历史演进与对传统知识分类的逐步清算以及对知识体系的西方化重建相同步。
关键词:
中西学术 近代 书目分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傅荣贤
揭示《西学书目表》学、政、教三分体系视野中的"西学"范围和层次及其与梁启超维新改良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为参考背景,结合与《西学书目表》相关书目之比较,分析学、政、教三分体系的具体内涵、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改良动机。学、政、教的三分体系构拟了"西学"相对完整的图像,"见诸实事"的西政既包括"夷技"(用),也包括庶政(体),而它们皆"出于学"。这就为"一切政"奠定了学理基础,也超越了体用二分话语以及"中体西用"的洋务派文化战略模式,从而最终论证了庶政的合法性,并为制度层面上的变法维新提供了目录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室如
鸦片战争后,由于国际情势的改变,清廷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很多中国人开始走向海外,为数可观的域外游记亦随之出现,记录异国见闻,同时也向国内读者输入了大量的西方新知。晚清域外游记的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840—1874年,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清廷派遣郭嵩焘为第一任驻外使节,这时期,多数人为初次出国,游记主要呈现器物层面的猎奇;第二时期为1875—1894年,由1875年清廷派任郭嵩焘为驻英公使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此阶段的外交派驻人员停留时间较长,开始反思"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必要性;第三时期为1895—1911年,甲午战败后至辛亥革命民国成立,游记的关注焦点也由器物层面提升至根本的思想、制度层面。
关键词:
域外游记 郭嵩焘 器物层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起步较早,但在中学、西学关系上即西体中用还是全盘西化一直举棋不定,今日的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在面对西方文化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文化自信。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蕴含着独特的取用西学之道,陈寅恪推许王国维的治学方法,他与当代学者桑兵关注比较文学研究,他们的跨学科眼光为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祖逵
中国的传统藏书楼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历代的公私藏书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作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超越旧式藏书楼思想的公共图书馆,却是十足的舶来品。在中国初具公共性质的图书馆最早可追溯到1594年在澳门创立的圣保禄学院图书馆和1600年在北京创办的南堂图书馆,以及后来的东堂图书馆、北堂图书馆、西堂图书馆。自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学校概况]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一所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办学历史]办学历史悠久,前身陕西教育学院,1963年由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1906年建立)和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建立)合并成立。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办学定位]立足陕西,服务地方,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积极培育学前教育特色,以培养"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善创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
关键词:
师范学院 陕西省人民政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孙巧云
关于王韬在西学方面的成就,论者多认为《西学辑存六种》是王韬的辑录之作,撰著之力或创作之功甚微,自己并无建树。然而,王韬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笔述者"。如果说《西国天学源流》是王韬的笔述之作,那么《西学原始考》《西学图说》则是王韬独立完成的辑撰之作,已经超越了一般"笔述者"的范畴。换言之,经过长期的西学浸润及数年的欧洲游历,王韬已从一个依附西方传教士的西学笔述者转变为一位独立的西学撰著人和传播者。
关键词:
王韬 《西学辑存六种》 笔述者 编撰者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良芝
本文阐释了Community Informatics(CI,"社群信息学")的内涵和主要思想,认为它与我国的社区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分享共同的兴趣与宗旨,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发展;与社区/农村信息化相比,CI之新在于,它以社群主义、网络社会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当代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强调ICT应用中的社区振兴(或社区赋权)和社区参与。本文认为这些新理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方法对解决我国社区/农村信息化效益低下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也提出了与CI引进相关的其他问题,例如CI应该成为谁的视角和方法,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东渐"路径与前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异动和"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化体系渐趋瓦解,儒家价值观念和教化思想也越来越招致激烈的批判。反思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对于深刻理解现代性教化的兴起和全面把握中国现代学校变革的文化走向显然不无益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桂生
"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一问题的症结何在?这不能一概而论。由于教育语汇西文中译引发的错觉,我国长达五千年之久固有的教育文化传统的成见,"教育系统"观念的模糊,教育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存在着西学东化、东而化之,乃至化而未化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能脱离时代的变化,枉顾中西社会—文化差异,忽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特点。要有对教育基本性质的识别和教育主题的把握,要继承与发扬人类教育的优良传统,从革新创造中汲取我们的诗情,对教育西学及我国悠久的教育传统重新加以审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伴随着世界现代化的趋势及“西学东渐”的潮流,我国近代比较教育始得萌生。本文以晚清美国来华传教士丁韪良的外国教育考察及《西学考略》为个案,着重分析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特色等问题,并力求揭示丁韪良比较教育研究的意义及启示。
关键词:
近代 比较教育研究 丁韪良 《西学考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晏双生 李亚光
随着人们对知识内涵认识的渐进性深化,知识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一个动态性的演进过程。演进中的各知识管理模式在推动知识管理理论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的克服有待于人们对知识及其管理模式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知识内涵 知识管理模式 动态演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