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674)
- 2022(600)
- 2019(1084)
- 2018(1162)
- 2017(2140)
- 2016(1297)
- 2015(1507)
- 2014(1558)
- 2013(1550)
- 2012(1555)
- 2011(1565)
- 2010(1713)
- 2009(1784)
- 2008(1902)
- 2007(1961)
- 2006(1842)
- 2005(1762)
- 2004(1752)
- 2003(1934)
- 2002(1988)
- 学科
- 济(6086)
- 经济(6077)
- 管理(4404)
- 业(3879)
- 企(3749)
- 企业(3749)
- 学(2741)
- 理论(2719)
- 教育(2422)
- 中国(2155)
- 制(1874)
- 财(1796)
- 方法(1647)
- 业经(1636)
- 法(1516)
- 和(1471)
- 融(1390)
- 金融(1389)
- 银(1364)
- 银行(1364)
- 体(1328)
- 行(1304)
- 农(1262)
- 策(1198)
- 图书(1098)
- 体制(1065)
- 书馆(1049)
- 图书馆(1049)
- 贸(1032)
- 贸易(1031)
- 机构
- 大学(27532)
- 学院(25350)
- 济(8733)
- 经济(8495)
- 研究(8341)
- 管理(6724)
- 中国(6178)
- 财(5983)
- 京(5975)
- 范(5657)
- 师范(5653)
- 理学(4963)
- 科学(4891)
- 理学院(4862)
- 江(4816)
- 管理学(4771)
- 管理学院(4703)
- 所(4651)
- 师范大学(4553)
- 财经(4503)
- 州(4064)
- 研究所(3973)
- 系(3921)
- 北京(3918)
- 经(3913)
- 教育(3864)
- 中心(3147)
- 财经大学(3136)
- 经济学(2976)
- 湖(2833)
共检索到46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夏江 魏中林
晚清"新版"学人之诗是指是晚清以来受海外异质文化影响的一批"新式"学人创作的诗歌,他们把西方的政治思想、历史文化、风土名物以及"新"事物、"新"现象引入诗歌创作之中,开创了中国诗歌新的局面。晚清"新版"学人之诗大致经历了生硬扯入新名词洋典故、驳杂掺入西学、有机融入西学等三个阶段。晚清"新版"学人之诗兴起的原因必须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衍变的内部因素,以及晚清社会政治和学术思潮等外部因素来考虑。
关键词:
晚清 “新版”学人之诗 西学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晓华
从秉承"诗教"的闺阁诗,到实践"乐教"的学堂乐歌,再到移风易俗的改良时调,诗歌与歌谣传统的消长在晚清新女性诞生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晚清学人的启蒙焦虑渗透进蓬勃兴起的报刊业,其中"诗""歌"文体的嬗变又波及"书写/被书写"过程中的女性。"诗歌-乐歌-歌谣"文体更迭关涉作者、读者、书写场域、传播方式和影响范围的变迁,相关的文本实践试图突破原有的性别观念认知,丰富了晚清大变局中新女性的想象,与多重社会思潮合力,共同推动了新女性的诞生。
关键词:
晚清 新女性 诗歌 乐歌 雅俗之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鹏程
《诗薮》一书体现了胡应麟的诗歌流变观,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诗歌理论著作。文章以七言体为例,兼及古体七言歌行及其所影响的七言律诗,分析胡应麟《诗薮》之诗体流变观。分别考察"辨体"与"体变"、古体七言之变、近体古体七言之变,分析《诗薮》诗体流变观之复杂性与宏观性,运动性与规律性。
关键词:
七言体 胡应麟 《诗薮》 诗体流变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黄济教授秉承儒家仁学与诚的传统,心学双修,人格学问具有诚的气象。黄济教授的"诚"表现在其诗中。诚与诗相通,是教育性的,诗言志,表征了诚之诗性和诗心。诗感化人心,激励自我和他者的精神生成,这是诗的教育之韵。诗与诚二者通达天道人性,激发人心崇善、向善,召唤人的善思与善行,是培育自我、教导他人、改善世间(成事)的根本方式。无诚则无诗,无诗则无教,诗性、诗心与教心都以诚为本。诚是教育的构成性条件。黄济教授具有诗心,也力图实现诗性,并以诚统一诗心、诗性与教心,其人格的温柔敦厚,表征了诗教和诗育作为精神性实践的教育之诚。
关键词:
黄济教授 诚 诗心 教心 诗性教育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晚清的子口税与厘金,关系异常微妙。两者在咸丰年间相继产生,此后则一直处于互为消长的关系中,并由此引出两者间的某种制约关系。而围绕着两者的矛盾关系,又有着晚清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演化的复杂背景。对此,本文拟作一深入探讨。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郑韵扬
宋代咏物诗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即对"缺席之物"的赋咏。其所咏之物于当下并不存在,或者未正常、直接地显现。这在诗中具体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物尚未出现或出现后消失,体现了宋代咏物诗择物眼光的深细化。二是在某种特定时节,通常会存在的事物意外地并未出现,与诗歌日常化密切相关。三是诗人在与物的互动中发现其缺席,表现出对诗境的主动构建。对"缺席之物"的赋咏,反映了宋人对自然、物与我的认识的转变,展现了宋代咏物诗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
咏物诗 缺席 物态 物性 诗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静
南宋后期诗人方岳有论诗诗数十首,这些论诗诗依托日常吟咏、题书题画、次韵往复的形式表达诗学主张。其论诗诗的主要内容体现在3个方面:一为本体论,即诗之淡雅、诗之奇、诗出本意等诗歌问题;二为作家论,即谈论杜甫、方干、林逋等人的诗歌,从而体现方岳诗兼有唐音宋调的诗歌特征;三为作品论,即从谈论《离骚》追溯方岳田园诗中出世与入世的内在矛盾。从论诗诗"体"与"义"的二律背反而言,方岳的论诗诗诗性更强。
关键词:
方岳 论诗诗 本体论 作家论 作品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吕文学 张玲 金梦夏
保函作为一种有效的担保工具,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广泛应用。2017年版FIDIC系列合同条件在通用条款中对保函的开立、提交、有效期等做了基本规定,同时在附录中提供了常用的保函格式。本文结合2017年版FIDIC系列合同条件中的保函条款和保函格式,以及保函的国际惯例URDG758,对保函的种类、用途、有效期等做了系统介绍和分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水波 姜宇星 刘心言
国际工程合同范本中往往在重大违约情形下,授予交易对方终止合同的权利,并规定双方在违约终止情形下的责任限度。本文针对合同终止及合同双方责任限度这一问题,对2017年版FIDIC系列合同条件进行分析,并将其与1999年版FIDIC合同条件中相应的规定进行对比,希望能够帮助相关人士深入理解2017年版合同条件中的终止条款和责任限度条款。
关键词:
FIDIC 合同条件 合同终止 责任限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伟民
朱生豪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散文形式表达出来,具有不是诗词,但在诗意的表达上,胜似诗剧的特点。朱生豪的译文押韵的地方较多,句式整齐,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对比的形式,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整齐美的特点,符合汉语读者的审美习惯。他的译文在准确的基础上符合汉语读者对诗歌和戏曲的审美欣赏习惯。他翻译莎剧的成功是与他具有较高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和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分不开的。
关键词:
朱生豪 莎士比亚戏剧 诗词创作 译文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启伟 王翔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在"三美"译论观照下,许渊冲创造性地将其翻译成诗歌艺术精品,兼具音美、形美、意美。
关键词:
《诗经》翻译 “三美”原则 艺术美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玫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是先秦两汉文学向唐宋文学发展所经历的必要阶段。由于这一时期社会极端动荡,思想意识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儒家的独尊地位大为动摇,一些反映个性解放,自我意识觉醒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