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716)
2022(656)
2019(1238)
2018(1291)
2017(2320)
2016(1342)
2015(1520)
2014(1534)
2013(1647)
2012(1595)
2011(1570)
2010(1677)
2009(1749)
2008(1882)
2007(1926)
2006(1787)
2005(1721)
2004(1719)
2003(1890)
2002(1950)
作者
(4599)
(3870)
(3635)
(3586)
(2465)
(1841)
(1672)
(1518)
(1443)
(1384)
(1382)
(1367)
(1355)
(1352)
(1215)
(1161)
(1148)
(1105)
(1087)
(1036)
(997)
(950)
(931)
(908)
(898)
(860)
(858)
(810)
(737)
(736)
学科
(6717)
经济(6708)
管理(4497)
(3915)
(3689)
企业(3689)
(2712)
理论(2600)
教育(2414)
方法(2349)
中国(2225)
(1787)
(1771)
业经(1637)
(1504)
(1467)
(1370)
金融(1369)
数学(1339)
(1329)
数学方法(1307)
(1293)
银行(1293)
(1289)
(1245)
(1165)
体制(1013)
图书(1005)
经济学(981)
(965)
机构
大学(28374)
学院(26276)
(9380)
经济(9135)
研究(8746)
管理(7300)
中国(6472)
(6102)
(6095)
(5668)
师范(5653)
理学(5631)
理学院(5531)
管理学(5313)
管理学院(5252)
科学(5226)
(4790)
(4730)
财经(4670)
师范大学(4567)
(4094)
(4090)
研究所(4081)
北京(4063)
(3882)
教育(3864)
中心(3308)
财经大学(3292)
经济学(3238)
(2890)
基金
项目(11470)
研究(9692)
科学(8888)
基金(7970)
(6508)
国家(6416)
社会(6118)
社会科(5735)
社会科学(5732)
科学基金(5219)
教育(4958)
成果(4685)
(4211)
编号(4067)
基金项目(3754)
(3737)
资助(3383)
课题(3237)
(2770)
(2770)
(2726)
重点(2667)
自然(2596)
项目编号(2576)
教育部(2543)
自然科(2524)
自然科学(2524)
(2524)
(2515)
阶段(2513)
期刊
(14451)
经济(14451)
研究(11849)
教育(6213)
中国(5871)
(5793)
学报(5320)
大学(4153)
科学(3932)
财经(3876)
学学(3642)
(3355)
管理(3249)
图书(2745)
(2668)
(2407)
金融(2407)
书馆(2302)
图书馆(2302)
问题(2163)
技术(2054)
(1789)
(1765)
经济研究(1754)
(1665)
论坛(1665)
业经(1569)
农业(1549)
社会(1538)
财经大学(1494)
共检索到46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孝荣  李明阳  
明太祖、明成祖在位期间,先后数次归并佛寺,分寺清宗,禁止俗人从事瑜伽法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归并佛寺运动。明初的佛寺归并运动,是当时佛教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推行,整顿和限制了佛教,抑制了佛教势力,净化了道风,有利于佛教的存在和发展,也促进了佛教各宗派的融通以及禅、讲、教寺及僧众的分类,奠定了后世中国佛教宗派格局;有利于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明王朝统治以及改善民生也发挥了一定作用。由明太祖、明成祖的归并佛寺,可以管窥明朝国力国势变化的必然走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游彪  
封建经济发展到中唐,其内部明显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随着均田制的衰落,土地兼并迅猛发展,门阀大族和寺院领有的农奴制庄园也分崩离析,封建租佃制代之而起,并很快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扎根于封建经济体内。这一巨大变化势必影响到佛教寺院,因而研究这一社会变动后的寺院经济与研究均田制瓦解后的封建经济一样,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拟就宋代寺院的土地占有和经营问题作一些考察。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沈春樵  
文章肯定了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论述寺院藏书与佛教文化的关系和作用。主张当今寺院藏经应向社会开放 ,弘扬佛教文化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建年  
准许收藏外典的佛教戒律使得其藏书内容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各种载体的充分利用又使其藏书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基于利益众生的创建意愿及佛教经典鼓励佛法流通的制度,中国古代佛教藏经楼在其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同时地域广泛、身份各异的捐赠者又使得捐赠活动广泛而深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师宇明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重庆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依据,采用统计学和归纳分析法等方法,对20多年来中国大陆佛教寺院藏书的研究状况、史学研究、地域性专题研究和寺院藏书现代性开发的研究进行总体上的归纳和评价,并指出中国大陆佛教寺院藏书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对未来的展望:尚未形成基础扎实、科研力强的研究梯队;地域性与生态性相统一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积极协调开放性与现代性的发展关系;坚持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研究趋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魏强  
随着佛教众多教派的出现,寺院教育逐渐形成体系。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试制度等都在不断完善且形成了固定模式,最终孕育出青藏高原独具特色的寺院教育,对藏区文化习俗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珍  苏绕绕  
寺院在民族走廊地区社会—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功能,明晰宗教场所时空扩展及其驱动因素,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基于河湟谷地藏传佛教寺院既有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以及DEM和气候数据,利用时空序列分析方法,重建本区域宋代以来寺院扩展与演变,分析寺院数据变化与史实。结果表明:(1)寺院分布由多核趋于带状,形成“组团式”分布的扩展结果,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区位—环境选择定向,居于区域中心地特征显著。(2)清代是奠定当今寺院分布格局的主要时期。(3)寺院扩展与政教合一、经济收益、气候变迁、宗教组织体系等多重因素相关联,尤其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社会发展主趋势下,诸因素形成寺院扩展的多层级驱动。(4)以寺院扩展为基础的宗教扩散模式属于等级扩散和蔓延扩散,扩散理论需要对以环境变迁为特征的“外部因素”多加关注。此外,扩散本身并不具有同质性,教派、寺院结构及寺院对于经济的追逐也会影响扩散。(5)寺院作为文化遗产,具有使社会—生态系统趋于稳态的功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静  王丽萍  马月伟  欧光龙  
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分布测度函数、地形信息提取方法分析横断山区藏传佛教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其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藏传佛教传入期内仅依靠宗教自身力量在横断山区传播,受地形影响较大,会在地势平缓、有宗教区位意义的县域首先发展,在金沙江上游和甘孜州南部形成散点状的分布点;(2)藏传佛教与上层政治环境和地方部族势力结合后快速向高海拔地区拓展,在横断山区北部地区形成高-高聚集区,南部地区形成低-低聚集区;(3)传播过程中,由道路、河流组成的交通网络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廊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波  孙圣民  张博  周建涛  
中古时期的寺院金融通过传播佛教信仰来建立商业信用,依靠宗教信仰聚集社会财富并约束借款人,有效节约了组织运作的交易成本。这是寺院金融超越本土金融之处,并使得寺院金融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依靠社会财富而不是自有财富放贷的金融组织。之后寺院金融在唐中叶后随佛教热降温而迅速衰落。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佛教信仰作为非正式制度,如何影响交易成本并导致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揭示中古时期佛教信仰的兴衰影响寺院金融发展的具体机制,并得到了模型分析的支持。研究发现,佛教信仰可以有效节约交易成本,但长期看单靠宗教信仰建立商业信用是不够的,还要实现非正式制度和法律等正式制度的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提高商业信用的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教派主寺的分布以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播扩散过程中教派间的斗争、土司的态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玮  
作为所有宗教家园的寺院自产生以来,除了是社会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以外,有的还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特别是清真寺的寺院贸易尤为发达、而我国的清真寺贸易则更为突出,这是由它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和教义促成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席建超  葛全胜  成升魁  徐继填  
旅游资源群是指占据一定地理空间同类旅游资源的集合体,是区域旅游资源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强调从整体出发,研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这对于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文讨论了旅游资源群的概念,分析了旅游资源群的基本特征和空间结构组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认为展开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和开发的基础,是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潜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进而设计出了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和开发潜力的表征指标体系,最后以全国佛教寺院旅游资源群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显文  于鹏翔  
唐代建立之后,鉴于以往的经验教训,立即着手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法规,来加强对寺院经济的限制。唐前期国家安定,统治者比较开明,各项法令制度执行得比较好,使寺院经济按照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缓慢地发展。寺院经济在当时受到国家法令制度的制约,与国家的政治需要相一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孔令明  
问:2011年7月10日,汤某经朋友介绍到某寺院从事电工工作,口头协议基本工资是1200元,另绩效奖金及其他福利约1800元,共计约3000元,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或其他合同。由于某种原因,寺庙扩建工程自2011年11月25日停工至今。2012年6月30日,某寺院以汤某在停工期间表现较差,蛊惑他人不服从安排,不适合在寺院工作为由书面辞退汤某。2012年7月2日,汤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