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90)
2023(7537)
2022(6302)
2021(5832)
2020(4691)
2019(10664)
2018(10298)
2017(20631)
2016(11152)
2015(12125)
2014(12170)
2013(12044)
2012(11310)
2011(10532)
2010(10694)
2009(9875)
2008(9990)
2007(9159)
2006(8169)
2005(7552)
作者
(32469)
(27131)
(27020)
(26044)
(17543)
(13106)
(12070)
(10275)
(10218)
(10076)
(9304)
(8946)
(8946)
(8846)
(8811)
(8337)
(8085)
(7928)
(7890)
(7871)
(6909)
(6731)
(6556)
(6291)
(6281)
(6220)
(6121)
(5833)
(5507)
(5410)
学科
(45535)
经济(45485)
管理(34228)
(33259)
(27100)
企业(27100)
方法(19984)
数学(17415)
数学方法(17170)
(14218)
(12968)
中国(12447)
(10790)
贸易(10786)
(10556)
(10354)
业经(9881)
(9869)
(9591)
(9062)
银行(9054)
(8721)
(8688)
金融(8687)
(8348)
财务(8328)
财务管理(8314)
农业(8178)
理论(8053)
企业财务(7981)
机构
大学(166056)
学院(166040)
(72163)
经济(70673)
管理(61307)
研究(57020)
理学(52160)
理学院(51598)
管理学(50746)
管理学院(50417)
中国(44225)
(37370)
(33510)
科学(32981)
财经(29235)
(29032)
(26608)
研究所(26024)
中心(25882)
(25820)
(25545)
经济学(23429)
(22365)
师范(22192)
财经大学(21738)
业大(21567)
经济学院(21163)
北京(21050)
(20735)
(20076)
基金
项目(104613)
科学(83542)
基金(77763)
研究(77143)
(67542)
国家(66956)
科学基金(57535)
社会(50632)
社会科(48237)
社会科学(48225)
(39588)
基金项目(39474)
自然(36351)
教育(36023)
自然科(35579)
自然科学(35570)
自然科学基金(34988)
(33933)
资助(32875)
编号(30173)
成果(25999)
(24225)
重点(23561)
(22098)
(21974)
课题(21754)
(21529)
国家社会(21429)
教育部(21152)
人文(20416)
期刊
(80044)
经济(80044)
研究(55232)
中国(30993)
(28988)
学报(25703)
(23391)
管理(23367)
科学(23040)
(22606)
金融(22606)
大学(19666)
教育(18798)
学学(18578)
财经(16011)
农业(15459)
经济研究(13832)
(13788)
技术(12901)
业经(12198)
问题(10598)
(10480)
国际(9007)
理论(7922)
技术经济(7900)
(7715)
(7594)
现代(7527)
统计(7469)
世界(7359)
共检索到254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萧志平  
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即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直至最终日标产生效果所需要的一段时间。这种时间滞后现象是社会大生产宏观管理中的客观存在。研究和缩短货币政策的时滞,提高货币政策效力,是金融部门努力的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磊  王亮  
本文以电子货币使用率为视角,将其纳入到货币乘数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技术考察电子货币在长期和短期的货币乘数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在长期,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一方面通过降低现金漏损率提高货币乘数,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但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在短期,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降低了现金漏损率而减小了货币乘数,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少林  李仲达  林建浩  
基于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常用研究范式,构建概率时变斜率系数、随机波动率以及扩展因子的VAR模型以考察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时变演化特征。实证结果发现:第一,货币供给增长的产出效应存在明显的时变性,在1999-2006年期间虽然不存在长期产出效应,但短期产出效应非常显著,而在2007-2013年期间短期产出效应却出现将近50%的下降,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呈逐渐减弱态势;第二,相比产出效应,数量型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更为显著、稳定和持久。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琼  陈德伟  周英章  
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时差相关系数法和脉冲响应函数法对我国 1 993——— 2 0 0 1年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经济产出还是对价格的影响均是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的 ,中央银行应提高对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预测能力 ,为前瞻性货币政策决策提供准确的实证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立法  
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在我国,当前由于经济运行状态和机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使得人民银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应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发展资本和货币市场,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条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茂  
本文在分析近几年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础上,对2003年央行一系列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了评述。发现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货币政策在长期内对启动需求、调控经济上显得力不从心,而在短期内对经济进行微调、保障经济健康运行上却可以有所作为。因此,长期经济发展应减少对货币政策的依赖,长期货币政策应将重点放在制度设计和金融制度改革上,而短期内则应注重局部调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元月  
近年来 ,为治理经济中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 ,我国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甚至出现了货币政策效应的递减 ,这说明我国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存在梗阻。为此 ,我国应采取措施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国平  
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的分设,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机制调整到位,为央行独立行使货币政策奠定了基础。近20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历程及实施效果表明,央行制定及把握货币政策的能力在逐步提高,调控手段日趋灵活。文章还总结了影响货币政策效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求进一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馨  
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促使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反映在央行职能上,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重新审视以及对金融稳定方面监管职能的重新思考,我国除了关注逆周期调节以外,还应将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引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中来,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在阐述货币政策从逆周期向宏观审慎管理职能转变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足以及在引入动态资本充足率之后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实证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炜  王东一  
大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国际流动性泛滥,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入中国催生资产泡沫。文章在梳理大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溢出渠道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建立跨国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模型,分析不同渠道下的溢出效应,并通过反事实协方差矩阵估算溢出方式与程度。同时,进一步引入含有金融市场扭曲度的央行福利效用损失函数,分析在经济下行且资产价格受到非基本面驱动因素影响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发现受市场预期与收益成本不确定性的影响,"逆风策略"往往表现出无效性,仅通过货币政策无法有效控制资产泡沫,需要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来维持金融系统稳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俞雅乖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得到了财政分权改革的推动,伴随地区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这使得财政分权的环境成本成为值得研究的议题。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我国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程度提高反而增加环境污染水平。进一步对财政分权与环境关系进行地区分析,发现因不同的地区特性而呈现不同的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机制。因此,需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和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减少污染排放并提高环境质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