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7)
- 2023(14688)
- 2022(12453)
- 2021(11379)
- 2020(9766)
- 2019(21831)
- 2018(21208)
- 2017(41091)
- 2016(22009)
- 2015(23974)
- 2014(23517)
- 2013(22697)
- 2012(20364)
- 2011(17996)
- 2010(17597)
- 2009(15946)
- 2008(15550)
- 2007(13292)
- 2006(11162)
- 2005(9293)
- 学科
- 济(85131)
- 经济(85034)
- 管理(64099)
- 业(62664)
- 企(51582)
- 企业(51582)
- 方法(44225)
- 数学(38843)
- 数学方法(38273)
- 财(24793)
- 农(22624)
- 中国(21773)
- 学(19430)
- 业经(18709)
- 务(16488)
- 财务(16442)
- 财务管理(16413)
- 贸(16185)
- 贸易(16180)
- 易(15794)
- 企业财务(15675)
- 农业(15638)
- 制(15338)
- 技术(14429)
- 理论(14158)
- 地方(13728)
- 银(13066)
- 银行(13010)
- 环境(12712)
- 融(12523)
- 机构
- 大学(310731)
- 学院(307900)
- 济(122897)
- 经济(120651)
- 管理(119945)
- 理学(105881)
- 理学院(104723)
- 管理学(102630)
- 管理学院(102070)
- 研究(99108)
- 中国(72215)
- 科学(63969)
- 京(62848)
- 财(56274)
- 农(55752)
- 业大(50670)
- 所(49740)
- 财经(46797)
- 中心(46503)
- 研究所(45923)
- 农业(44409)
- 江(43276)
- 经(42816)
- 经济学(39028)
- 范(38851)
- 师范(38326)
- 北京(37708)
- 经济学院(35498)
- 院(35400)
- 财经大学(35278)
- 基金
- 项目(222675)
- 科学(176366)
- 基金(165739)
- 研究(154171)
- 家(148013)
- 国家(146817)
- 科学基金(126140)
- 社会(101169)
- 社会科(96196)
- 社会科学(96170)
- 基金项目(87811)
- 省(85710)
- 自然(84261)
- 自然科(82496)
- 自然科学(82471)
- 自然科学基金(81004)
- 划(73631)
- 教育(71572)
- 资助(67017)
- 编号(59280)
- 重点(50486)
- 部(49206)
- 创(46798)
- 成果(46738)
- 发(46047)
- 科研(44077)
- 创新(43845)
- 国家社会(43566)
- 计划(42596)
- 教育部(42345)
- 期刊
- 济(118374)
- 经济(118374)
- 研究(81850)
- 学报(57743)
- 中国(50841)
- 科学(50325)
- 农(48523)
- 财(45222)
- 大学(43364)
- 学学(41399)
- 管理(41248)
- 农业(32769)
- 教育(27114)
- 技术(24781)
- 财经(23653)
- 融(22652)
- 金融(22652)
- 经(20386)
- 经济研究(20196)
- 业经(19580)
- 业(16965)
- 版(16905)
- 问题(16456)
- 统计(15905)
- 业大(15180)
- 科技(15042)
- 策(14699)
- 技术经济(14475)
- 图书(13859)
- 理论(13384)
共检索到420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唐家龙
对时变性因素的处理方法将直接影响到人口迁移选择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文章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解析了处理时变性因素的三种方法(调查时点法、局部倒推法和全面倒推法),剖析了不同方法下数据结构、统计模拟及实证结果的变化与差异。研究表明,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将导致不同的数据结构,且导致时变性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出现变化;时变性变量和非时变性变量对因变量作用的力度和统计显著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当对全面倒推法下分年的迁移人口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教育的选择性与传统方法出现差异,这与经验观察相符。
关键词:
人口迁移 选择性 时变性 同时性偏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唐家龙 马忠东
人口迁移的选择性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文章利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重点考察了1990年代后期在转型社会中中国人口迁移的选择性问题。研究表明,中国人口迁移具有较强的年龄选择性和教育选择性,但青年迁移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且呈现出高于男性迁移风险的态势。同时,户籍制度是影响迁移决策和决定迁移类型的重要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利用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本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个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在决定个人是否进行省际人口迁移方面有着显著影响作用。 利用该次调查提供的省际人口迁移“时间”信息,本文对“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人口迁移发生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比利用调查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当一个人作出迁移的决定之后 ,还需要作出向何处迁移的决定。在以往的研究中 ,对于人口迁移的迁入地选择过程缺乏研究。本文利用 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通过建立人口迁移分析矩阵 ,探讨了对人口迁移迁入地选择过程进行分析的实现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陈玉娇
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考察2015~202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省际差异。研究发现,近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宏观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人口迁出省份昔日东迁人口“逆势”回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缩小,导致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呈分散化及其区域分布的均衡化。分析其影响因素显示,城乡收入差距等经济因素仍是影响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的最主要因素,但其作用已显弱化;空间因素的作用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出现减小趋势;开放度等良好的市场化及人文社会环境已对迁移人口选择目的地表现出一定的影响力。各因素对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存在明显省际差异。
关键词:
省际人口迁移 目的地选择 省际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龙
通过收集中国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第4次至第6次人口普查中的跨省人口迁移数据,在一个扩展的引力模型基础之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跨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基于Hausman-Taylor估计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由4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分别是迁出省份的"推力"因素、迁入省份"拉力"因素、迁出省份人口迁移"能力"因素和迁出迁入省份人口迁移的"成本"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影响中国人口跨省迁移前四位的决定因素依次是:迁出省份的人均GDP、迁出省份的总人口、迁入省份的人均GDP和迁移存量。由于中国人口迁移的动力因素仍然存在,而人口迁移的成本正在降低,中国将面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人口迁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对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本文以推拉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1992—2005年省级人口城乡迁移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人口城乡迁移的计量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村人口城乡迁移存在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都明显促进了城乡人口的迁移,而实际迁移距离和"无形"迁移距离制约着城乡人口的迁移。本文认为,完善当前的农地制度以增加农民进城的启动资金,为迁移人口提供稳定和适宜的居住条件,是政府促进人口城乡迁移健康、有序推...
关键词:
人口城乡迁移 面板数据 推拉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现祥 李小平
交易费用的测量是新制度经济学里面最核心的问题。中国的制度转型及其经济增长为检验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本文力争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贡献。第一,我们采用沃利斯和诺思(Wallis,North,1986)的基本思路,首次对中国各省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测算。第二,我们对制度转型、经济增长和中国的交易费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制度转型降低了中国的交易费用,证实了好的制度就是节约交易费用;但是经济增长却没有显著地促进交易费用的增加,这与正统的新制度经济理论预期不符;第三,我们证实了交易也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由于规模效应可能会节省每笔交易的交易费...
关键词:
制度转型 经济增长 交易费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明芬
本文基于在杭州务工的543名农民工1995~2008年的追述式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态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近14年中,杭州外来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发生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夫妻携子女迁移的情形日益增多,人口迁移间距越来越短,入迁居住方式更加城市化。除了个人特征外,以新迁移理论为依据的家庭因素对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行为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五普数据 ,根据户记录的有关信息 ,证明了家庭迁移是我国 1 990年代人口迁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且目前的家庭迁移是以核心家庭的迁移为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 ,利用罗吉斯蒂回归分析了家庭特征对于家庭迁移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 ,除了家庭特征以外 ,户主的个人特征在家庭迁移中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家庭户 户主 人口迁移 家庭迁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杰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1995—2000年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省际迁入人口达679万,占全国省际迁移总数的21%,纷纷涌入的外来人口对当地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此背景,引入流空间分析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分析了人口吸引中心和来源地分布以及迁移流流场特征,并从迁移距离、经济水平差异和空间可达性角度对人口迁移格局形成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揭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浙江省的人口吸引能力不断加强,迁入人口来源地主要位于中国南部,并呈现出"大尺度集聚、小尺度分散"的特征;②影响因素分析则表明人口迁移过程中的"推力"作用大于"拉力",空间可达性指标成为影响迁移决策的首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苏北 朱宇 晋秀龙 田盼盼
引入迁移选择指数概念,利用安徽省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数据,计算了2007—2010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人口综合迁入指数、人口综合迁出指数、人口净迁移指数和各地级市间的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并建立了关于人口净迁移指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着重从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流的视角,揭示了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环省会迁出圈"、"皖南迁出区"是主要的迁出地;"省会迁入区"、"马芜铜迁入区"和"两淮迁入区"是主要的迁入地。省会合肥和"马芜铜"沿江城市带是人口迁移强度最大的区域:在空间上,它们呈现出"点—轴"形态;省会合肥的辐射范围覆盖全省,而"马芜铜"沿江城市带是安徽南部地区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各主要迁入地之间的人口对流较弱。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以及城市公园数量是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的重要"推—拉"因子。
关键词:
省内人口迁移 空间规律 影响因素 安徽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东安
吴相陶在《山东人口》1988年第3期发表文章,对人口迁移与人口质量的变化作了分析,指出: (1)人口迁移对优生有重要的影响。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迁移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从而引起身体性状变化。环境能使身体性状朝有利方面变化,也能使身体性状朝不利方面变化。通过迁移选择有利环境,是人类发展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迁移有利于实现优生。伴随着迁移而发生过许多民族混合、民族杂交。人口迁移为人们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选择配偶提供了条件,避免近亲血缘婚姻所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苗海民 张顺莉 朱俊峰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家属选择性迁移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农民工外出务工带动了其未成年子女的迁移,但未成年子女迁移却不利于农民工父母的迁移,呈现出农民工家属选择性迁移的特征。第二,农民工家属迁移规模的增加与土地流转概率不存在线性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迁移显著加大了家庭经济压力,并可能降低家庭对父母迁移的经济投入,进而降低了父母迁移的概率。农民工基于经济理性不得不使其父母留守农村,从而形成了代际分工式半工半耕和代际接力式市民化模式,土地流转速度降低。面对当前农民工家庭化迁移困难与土地流转滞后,只有通过进一步推动城乡联动式改革,全面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土地流转的制度成本,才能加大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进而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家属迁移 农民工 半工半耕 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秋红
在气候变化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和人口迁移及流动加剧的背景下,分析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作用机制对加强人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试图建立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进而说明环境因素引致的迁移存在"概念的模糊性"问题。在这一框架中,包括冲突或社会动荡导致的环境变化、工业事故、极端生态与环境事件、包含环境变化的发展项目、环境治理与保护、渐进性环境变化和渐进性气候变化等在内的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人们生存型环境需求、发展型环境需求和享乐型环境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而导致人口迁移。
关键词:
环境 人口迁移 作用机制 推—拉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