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6)
2023(6056)
2022(4691)
2021(4658)
2020(3650)
2019(8308)
2018(8362)
2017(13244)
2016(8554)
2015(9415)
2014(9627)
2013(8531)
2012(7903)
2011(7498)
2010(7819)
2009(6711)
2008(6874)
2007(6468)
2006(5726)
2005(5460)
作者
(22401)
(18522)
(18519)
(17818)
(12047)
(9089)
(8507)
(7330)
(6958)
(6950)
(6467)
(6371)
(6145)
(6091)
(5976)
(5865)
(5701)
(5530)
(5416)
(5328)
(5012)
(4744)
(4435)
(4393)
(4375)
(4241)
(4155)
(4108)
(3800)
(3787)
学科
(23555)
经济(23526)
教育(19854)
管理(18350)
(17692)
(14226)
企业(14226)
中国(14186)
理论(10187)
(9727)
方法(9470)
(7507)
(7348)
数学(7333)
数学方法(7188)
教学(7158)
业经(6138)
(5894)
(5529)
技术(5452)
农业(4984)
发展(4906)
(4782)
(4773)
银行(4767)
(4643)
金融(4642)
(4577)
(4464)
财务(4452)
机构
大学(119872)
学院(113877)
研究(43791)
(35911)
经济(34820)
管理(32298)
教育(29990)
(27285)
师范(27141)
(27116)
理学(27070)
理学院(26559)
科学(26471)
管理学(25872)
中国(25695)
管理学院(25597)
师范大学(22401)
(22375)
研究所(20368)
(19981)
(19287)
北京(18018)
中心(17680)
(16786)
技术(16199)
财经(15631)
(15381)
(15380)
职业(14723)
业大(14455)
基金
项目(69041)
研究(57565)
科学(55469)
基金(46447)
(40175)
国家(39659)
教育(35290)
社会(34089)
科学基金(32576)
社会科(31969)
社会科学(31958)
(28160)
(26160)
编号(25195)
成果(24423)
基金项目(23025)
课题(21777)
自然(18831)
(18664)
资助(18399)
自然科(18398)
自然科学(18392)
自然科学基金(18078)
(17820)
重点(17602)
(17164)
规划(16305)
(15864)
教育部(15393)
项目编号(15263)
期刊
教育(50510)
研究(47159)
(42781)
经济(42781)
中国(32762)
学报(20014)
(16531)
科学(16364)
大学(16134)
(15472)
学学(13415)
技术(13010)
职业(12186)
管理(12071)
农业(10622)
财经(9461)
(8463)
金融(8463)
(8240)
技术教育(7868)
职业技术(7868)
职业技术教育(7868)
(7181)
论坛(7181)
经济研究(6592)
图书(6472)
业经(6227)
高等(6161)
(6117)
(6014)
共检索到185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欣顺  
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主体,时代新人蕴含着深刻的现代性。着眼各族人民共同现代化的命运走向,植根中华文明的新民传统,对时代新人的现代性追问,是中华民族在面向未来的愿景构思、走向未来的道路选择以及创造未来的文明担当过程中彰显出来的核心问题。通过思考人在现代化革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占有、反思批判和实践存在等应然层面的关键问题,时代新人的现代性得以通过具有民族特色和文明底色的现代人文性、现代合理性和现代主体性表达出来。时代新人的这些现代性,需要依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教育来实现。通过培植现代人格、普及现代价值、锻造现代身份,时代新人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公共理性得以形塑、精神家园得以构筑,从而有助于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顾敦荣  张曾明  张嘉巽  
苏南教育与现代文明●顾敦荣张曾明张嘉巽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了一个高瞻远瞩的跨世纪战略目标——复兴“伟大的中国文明”!《决议》指出:“这个复兴,不但将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觉   谭刚  
从教育领域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揭示的一个关键教育命题就是培育和践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从存在论的角度看,解析该问题的关键是系统分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教育的基本逻辑。首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教育何以需要存在?本文试图廓清其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而言的必要性,从增强文明自觉、提升文明素养、指引文明走向来论证其存在的价值逻辑。其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教育需要以何存在?本文尝试从文明本质理解、文明特性把握以及文明知识传授方面思考其生成逻辑。最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教育如何实现存在?本文认为需要依托价值逻辑,紧扣生成逻辑,找准实践抓手,在对话交往的生活教育、传承发展的历史教育、开放包容的通识教育中守正创新,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教育的实践落地。由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教育的基本逻辑得以明晰,从而有助于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文明意义上的复兴提供学理支撑。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广文   王璇  
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既是文化哲学研究的突出问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更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及其关系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世界历史大势:“现代化”一词具有时间性,指向的是“旧”向“新”的转化。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旧”与“新”的关系是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守正创新的伟大成果,是“旧邦”与“新命”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凸显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民族发展趋势:从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产生于现代化的“挑战—应战”之中;从现实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从未来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崭新文明。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双向赋予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以现代性的力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二者共同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求索  [作者] 孔新峰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具有重大原创性和时代性的新型复合概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志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大创新。理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型话语,要兼顾文明的“属性分析”与“话语分析”两大面向,特别是话语分析面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体系创新意义,体现在其对于带有浓厚西方本位色彩的现代学术概念的解构与重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关话语相结合,有助于重新厘定西方中心论的“现代性”概念。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现代性”的批判,借鉴“多重现代性”思想运动经验,能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有效供给提供较为厚重的规范性内容。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琦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后,殖民征服打断了印第安古代文明的正常发展,随之出现了欧洲文明、非洲文明与印第安文明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到18世纪形成了一种新的混合文明结构。但这种文明在制度和文化层面上均具有浓厚的中世纪色彩。只是到了20世纪中叶之后,伴随着发展模式的转换、发展型政府的建立、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的开展、进口替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产阶级社会的扩大、各种创新性文化成果的涌现,拉美才逐渐形成了现代文明,这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文明。现代拉美文明是多源混合的文明、亚西方文明、具有长期边缘性和不平等历史的文明、兼收并蓄和开放创新的文明、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文明。拉美文明的和谐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拉美文明的不平等性、依附性、不平衡性又值得我们引以为戒。拉美文明具有和谐性与不平等并存、开放性与依附性并存、多元文明与不平衡性并存的“悖论”,这正是我们认知拉美文明的关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付清   张健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是推动中华民族赓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机制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遵循“两个结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确保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强化培育践行机制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不断推动传播弘扬机制建设,切实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重机制相互作用、彼此联结,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晓娟  王牧群  
本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论述古希腊神话中反映的中庸思想。即人类容易让成功冲昏头脑,进而行为过激,结果必然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偏不颇处于两个极端之中是美德的象征。孔子主张凡事不宜过激,认为中庸之道是道德的最高标准。本文以世界多元文化的视角,在比较中发掘古典文化的现代价值,对现代文明进行理性认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胜旺  丁为民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辉煌成就,却也使人类陷入沉重的生态危机之中。人类文明形态的转型,即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本质要求。国内外学者以对现实严峻生态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超前的忧患意识,从社会发展的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和观念层面阐释了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生态转向的实质内容。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的启示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石中元  
电视病及其预防电视的荧光屏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一是强光和反射光。彩色电视光线很强,看久了眼睛容易疲劳。老人易流泪、眼酸痛,儿童视力下降。有资料显示,中小学生的视力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其中80%是因为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缘故。另据一篇医学报告指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连婉廷   洪晓楠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和反思性超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全新的文明逻辑变革并定向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路向,创造出体现中华文明特色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蕴中华文明基因、富含范式变革禀赋、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笃行包容互鉴和平发展,创造出具有内生性、创新性、主体性、共生性以及世界性的文明形态。在借鉴西方文明的基础上,也对西方现代的断裂性、帝国性、抽象性、对立性以及排他性文明实现了全面超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打通传统与现代之间区隔的文明图景和哲学叙事,为推进中华民族文明进程指明了方向,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力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北京同仁堂有着333年悠久历史,是中医药行业中的著名老字号,三百多年来,同仁堂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严格遵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在经营过程中坚持“德、诚、信”的优良传统,创造出了许多广大消费者放心的精品良药,确保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京桦   刘向辉  
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接触中,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是改良派、革命派一直奋力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为中华文明恢复了与西方对等的自信心,并在国家建设中不断推进中华文明与现代化的融合。通过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的历史分析,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近现代转型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以及各群体为寻求东西文明平行存在而付出的努力;一方面可以看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由于中国知识分子缺乏对现代化的全面认识,现代化转型经历的波折,进而在现当代牢牢把握“第二个结合”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的更广阔方法论、世界观和方向,在思维上认知到传统与现代各自代表着一个复杂思想的选择机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双月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100多年中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观念的急剧转变尤为明显。西方现代文明在产生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问题。在科学分析线性历史观的角度,对比西方现代文明的困境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伟大意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刻,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巍  
《论语》是我国传承至今的千年经典,在数千年的诵读与传承中,《论语》及其承载的智慧精神都逐渐化作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渊薮。从内容上看,《论语》广泛记录儒家先贤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哲学、政治、教育、生活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教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如何为人、如何为学、如何为政。由陆卫明和李红合著的《〈论语〉智慧与现代文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在传统《论语》文本的基础上,角度新颖地探讨了《论语》智慧与现代文明之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